•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8

护手霜adb
首页 > 审计师 > 如何进行审计师独立性调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isha2345

已采纳

独立性作为一种手段,在内部审计中作为其他质量保证的前提;有时独立的程度会根据情况发生变化,其解释依赖于一系列因素,如企业的行业类型、地区及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服务的本质等。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提高。 遵守独立性有助于达到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就是因为它对改进经营与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独立是为了保证客观,是一种手段,而客观性才是最终的目标。 (一)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又要在拥有一定的独立性的情况下为企业的管理服务,既需要有机制配合,也需要有执行力作保证 机制上,由单位的最高管理部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更好的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形成内部审计直接受最高层的管理的领导机制,可以有效实现治理层的信息沟通,加速信息流动,降低治理成本,为企业赢得价值。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其地位在其他部门之上和董事会领导之下,内部审计置于委员会领导之下,这样更能使独立性大为增强。这样内部审计委员会就和其他单位保持平级,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就不再受除董事会之外的其他部门的制约。执行力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得到治理层利益三角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真正能够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切实能为企业发挥最大作用。 (二)关于领导层 1.应对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内部审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其他先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使他们更加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领导层必须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通过制度保障内部审计职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2.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并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条件。企业相关领导应该充分信任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使其能够自由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开展调查和发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计意见。同时注意确保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从而使管理层和治理层以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传递到内部审计部门。 (三)关于内部审计人员方面,应接受各种后续教育,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对待工作应该有一个认真严肃的态度,面对具体问题时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观察和会计资料的检查上,应该实际深入企业的各项活动,参与其实际运行,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四)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步骤,可以参照外部审计进行 以对财务收支的内部审计为例,工作可以分为:审计项目立项、成立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签订审计承诺书、审计公示、召开座谈会、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控制风险、符合性测试、评价控制风险、实质性测试。这样从形式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上审计人员如果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客观性也能够得到保证,其操作在实务中也便于应用实施。

如何进行审计师独立性调查

325 评论(8)

熊大熊二喜羊羊

审计的独立性可表现为:审计机构的地位、审计机构的职权、审计的工作三方面。下面具体介绍:

(一)审计机构的地位审计机构设立,应由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其地位和职权应超越部门、单位的其他职能部门,便于审计人员独立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全面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时,便于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均为上述组织形式,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但在这种形式下,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审计往往受主要领导人的影响,审计者的利益与部门、单位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其独立性是不充分的。

(二)审计机构的职权 部门和单位应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职权。如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有权检查会计凭证、账簿、资金、财产;

有权参加有关会议,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向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资料,对违反财经法纪和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有权向领导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对审计中的重大事项有权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

(三)审计的工作 审计工作上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独立地开展工作。

在审计计划编制和调查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保持超然立场,被审计单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施加压力,改变审计立场,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评价。

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

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但是审计独立与审计的可靠能否划上等号,还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内部审计的作用:

(1)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

(2)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适用性。

(3)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针对性。

(4)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对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程度。

(5)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在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方面的保证程度。

(6)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成本效益性。

(7)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及其缺陷。

(8)为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提供判断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独立性

183 评论(11)

犀牛望月0

预防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措施在探讨审计独立性缺失的预防措施上,笔者认为究其实质是应该从内、外两方面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所谓“外”就是从外部环境,主要从制度上为独立性提供支持;所谓“内”,就是让审计独立性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内在精神追求、自觉行动。1.加强审计制度建设,提高审计独立性。第一,平衡审计与被审计方力量,改善审计委托关系。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代理效率。2.加强独立意识建设,提高审计独立性。第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第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建设。

99 评论(9)

来一块钱包子

审计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性。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1.实质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所保持的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出于真诚自觉保持的诚信、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避免其专业判断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不作有损于职业声誉的结论。 2.形式上的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在第三者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判

297 评论(10)

哒Q小巧

审计的独立性可表现为: 审计机构的地位 、审计机构的职权 、审计的工作三方面。

1、审计机构设立,应由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其地位和职权应超越部门、单位的其他职能部门,便于审计人员独立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全面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时,便于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均为上述组织形式,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但在这种形式下,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审计往往受主要领导人的影响,审计者的利益与部门、单位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其独立性是不充分的。

2、审计机构的职权部门和单位应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职权。

如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有权检查会计凭证、账簿、资金、财产;有权参加有关会议,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向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资料,对违反财经法纪和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有权向领导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对审计中的重大事项有权向上级审计机关反映。

3、审计的工作 审计工作上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独立地开展工作。

在审计计划编制和调查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保持超然立场,被审计单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施加压力,改变审计立场,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评价。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所谓精神上独立,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姿态,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自由地客观地收集审计的证据,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谨慎地合理地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屈从于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

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具有独立的身份,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经济联系和有损于独立性的其他联系,如直系亲属。目前在国际审计准则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准则中,均将独立性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的第二章专门说明审计的独立性问题,规定最高国家审计组织要有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最高审计组织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以及最高审计组织财政上的独立性。

扩展资料

审计独立性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趋利本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而有 舞弊案的揭露都不是注册会计师,而是看来比较外行的新闻媒体或其他的报表分析者。为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权益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1、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制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和特有的制度背景对审计独立性影响较大。

会计师事务所兴办时都是“官办”性质或挂靠性质的。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挂靠形成的天然“母子”关系,导致审计市场的t 畸形发展。1999年底,虽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但并不能将这种“母子”关系隔绝。

因此,为扶持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地进行了行政干预,形成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这样就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也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无法摆脱行政的力量。在这样的状态下,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其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

2、缺乏严厉的事后惩罚机制。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制还很不健全,监管手段也很不成熟,上市公司做假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查处。注册会计师迫于被审计单位的压力也往往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造假成本很低,而造假给双方带来的收益却很大.这是导致违规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另外,尽管我国的《刑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证券法》中对单位和注册会汁师的违规行为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都有规定,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已有20多年,对牵涉到舞弊案的注册会计师普遍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杀一做百的作用。

3、受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影响从执业能力来看,我们的一些注册会计师与国外同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综合能力强、素质高、实践经验多的注册会计师并不多,且我国监察、培训部门缺乏暂且缺乏,注册会计师很难迅速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4、经济利益的影响审计客观上存在着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于,社会公众不直接委托注册会计师,而是通过被审单位委托并付费。

这时,就可能出现审计独立性的制度陷阱,即购买审计意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注册会计师收取被审单位的审计费用,却要向不支付费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和外部组织之间的独立的关系演变得十分微妙和复杂。

同时,审计业务也要求注册会计师熟知对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当局的许多行动、决策和判断,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客观上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必须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注册会计师要保持完全的独立是非常困难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独立性

15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