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1

凡人帽子11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四大职业规范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吃的呆猫

已采纳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解读

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解读】

一、制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意义

本规范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的标准。本规范所称职业道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品德、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这一职业的复杂性,使外部人员难以对内部审计过程做出评价。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是内部审计职业取得外界理解与支持的必然要求。相对于组织内部其他人员而言,内部审计人员是以一种独立、公正的“裁判”身份出现,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审查、评价的。因此树立和维护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形象,是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顺利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关键。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从职业道德行为的角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依据

本规范是依据我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三、《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点说明

1、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内部审计行业的自律性团体,负责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其他内部审计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是在参考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所颁布的实务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我国的经济情况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它对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以及专门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既有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执业标准。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是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首要要求。

2、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组织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者与评价者,应保持自身的诚实、正直,忠于国家、忠于组织、维护职业荣誉,不能从事有损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3、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本条款对内部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提出了要求,是从事内部审计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当独立于审计对象,与之不存在任何可能的潜在利益冲突,不能负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才能使内部审计结果为使用者所信。客观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根据事实,公正、无偏地做出判断和评价。它和独立性密不可分,是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坚持的一种精神状态。正直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能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观点,不屈服于压力,按照法律及其职业要求做出判断和评价。勤勉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勤奋工作,以减少因疏懒而带来的错误、疏忽和遗漏,降低审计风险。

4、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从被审计单位获取利益,会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受到损害,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作审查和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怀疑,从而与组织的利益相背,甚至带来损害。

5、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根据所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度,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运用必须的审计程序,警惕可能出现的错误、遗漏、浪费、效率低下和利益冲突等情况,还应小心避免可能发生的违法乱纪的情形。对于审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不够有效的环节,应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

应有的职业谨慎只是合理的谨慎,而不是意味着永远正确、毫无差错,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是在合理的程度上开展检查和核实的工作,而不可能对所有事项都进行详细的检查,内部审计工作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存在的问题。

6、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会计、审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与组织的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知识。内部审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足以发现组织经营过程中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具备出色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以有效地完成审计活动,并将审计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

当所审查的事项需要运用到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这些领域又超出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和专业能力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协助。所聘请的专家可能来自组织的外部,也可能来自组织内部的其他部门或机构。

7、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内部审计是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能违反诚信原则,从事有损于组织的活动。

8、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会接触到组织的一些机密的内部信息及资料,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这些信息及资料进行保密,不能滥用,要防止它们泄露而给组织带来损失。内部审计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限制无关人员对审计档案资料的接触。

9、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内部审计人员有责任将审计过程中所了解的重要事项如实进行反映,否则可能使所提交的审计报告产生歪曲或使潜在的风险不为组织的管理层所重视。在内部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发现的一些可能会对组织产生某些重大影响、但是又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表明一定会产生影响的事项,应当客观地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但不能随便得出结论。

10、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经常需要与组织内外不同机构和人士进行接触、交流与沟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去揭露被审计单位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具有潜在的冲突。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加交流与合作,可以减少被审计单位的抵触情绪,减少工作阻力,对于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内部审计是为组织服务的,与组织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部门和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11、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与组织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能只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而应广泛涉猎,吸取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身处新经济时代,各类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接受后续的教育,才能保持良好的专业水平,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师四大职业规范

122 评论(12)

bluelights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审计人即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其他审计机构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专门人员。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门知识和业务能力。来看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严肃审计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

第三条审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纪律约束,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第四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勤奋工作;

(二)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学以致用,积极进取,具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审计;

(四)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五)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六)对在执行职务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七)遵守廉政勤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努力奉献;

(八)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树立良好形象。

第五条审计人员执行职务时,应当遵守下列纪律:

(一)实施审计期间,不得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不得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职务的宴请;

(二)到外地或下属单位考察工作、调查研究时,食宿应当执行当地接待标准;

(三)不得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厅、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四)参加有关单位邀请的庆典等活动,必须经过审计机关负责人同意;

(五)不索贿、受贿,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

(六)不隐瞒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第六条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并对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由所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第八条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第九条本准则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第三条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遵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四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烙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第六条 会计师事务所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

第七条 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应当向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

第八条 注册会计师不得兼营或兼任与其执行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其他业务或职务。

第九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为他人所左右,也不得因个人好恶影响分析、判断的客观性。

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正直、诚实,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

第三章 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

第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第十二条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不能胜任的业务。

第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时,应当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业务形成结论或提出建议时,应当以充分、适当的证据为依据,不得以其职业身份对未审计或其他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

第十六条 注会计师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第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的事项,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适当处理。

第四章 对客户的责任

第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竭诚为客户服务。

第十九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

第二十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第二十一条 除有关法规允许的情形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第五章 对同行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同行保持良好的上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

第二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不得低毁同行,不得损害同行利益。

第二十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雇用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第二十五条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第六章其他责任

第二十六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不得有可能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等方式招揽业务。

第二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

第二十九条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向他人支付佣金等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也不得向客户或通过客户获取服务费之外的任何利益。

第三十条 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不得允许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义承办业务。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准则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209 评论(10)

猪猪的面团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提出要求,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和规范的审计规范,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有十一条内容规范,每项内容都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我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内部审计人员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代表,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是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首要要求。第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审计人员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优秀榜样,不能从事有损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第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此条规范是从事内部审计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四、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作审查和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怀疑,从而与组织的利益相背,甚至带来损害。第五、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运用必须的审计程序,警惕错误、遗漏、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第六、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会计、审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具备出色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第七、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组织服务。第八、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内部审计人员应要对审计信息及资料进行保密,要防止审计信息泄露。第九、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客观,公正,不能随便得出结论。第十、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审计人员需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加交流与合作。第十一、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多方面知识,维自己的审计提供良好的职业功底水平。

30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