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别闹
法律分析: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及重大不确定事项等。
3、保留意见: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4、否定意见: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5、无法表示意见: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三十八条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洋洋怕狗子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审计法律责任的含义 审计的法律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具体来说,就是指审计人员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委托人或第三方造成损害,而应按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的法律后果。 审计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并不是注册会计师对所有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只有当一种行为满足一定的条件或符合一定的标准时会计师才对其承担责任,这就是审计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要求:即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主要指审计人员和机构。就独立审计而言,法律责任的主体一般有两类,即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2、过错:即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法中一般较少区分故意与过失,有时民事责任不以有过错为前提条件,比如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的承担。 3、违法行为:即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从事了违反法律法规的 审计行为。 4、损害事实:即受到损失或伤害的事实,包括对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以外的利害关系人的人身的、财产的、精神的(或三方兼有的)损失和伤害,其中主要是指财产损害。 5、因果关系:即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这是确定对某一特定损害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关键要件,也是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订责任的关键
petite妮妮崽
国际"四大"与本土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无显著差异。但与本土事务所相比,由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更小;在区分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方向后,由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正向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更小,负向操控性应计利润则与本土事务所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与本土事务所相比,国际"四大"在国内市场确实能够提供更高的审计质量,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正向盈余管理的制约上。
damaodaomao
一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在我国资本市场恢复初期四大就进入了中国,虽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合并、发展逐步扩大,但规模和品牌上与四大相比,差距还相当大。同时,我国还未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市场体系,审计师面临的执业风险低,违约的机会成本不高。因此,基于事务所规模和审计品牌对审计质量进行判定在我国审计市场上不具备前提条件。二是用审计收费衡量审计质量。我国2001年末才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年度报表进行独立审计的审计收费的信息。李爽、吴溪(2004)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及相关服务收费信息首次披露情况的考察发现,首次披露审计收费信息的有用性较低,违反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情况非常普遍,且基本没有得到信息披露监管机构的纠正,审计收费信息的披露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收费数据是否可比存在疑问,据此对审计质量进行研究存在可靠性问题。三是用审计诉讼衡量审计质量。我国首次发布关于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提起民事诉讼的法律制度是在2002年1月15日③。在此之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和审计师的法律风险在诉讼资格、诉讼成本和赔偿责任三个方面都是极低的,尽管法律允许普通投资者对审计师的不当行为提起诉讼,但过高的成本和偏低的收益,审计师被真正提起诉讼的概率也很低(刘峰、许菲,2002)。由此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审计诉讼案例相当有限,用审计诉讼衡量审计质量的研究必然存在数据量的问题。四是以审计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这种观点认为,与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相比,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一般对应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即操控性应计利润更大;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比例高,表明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更谨慎,执业质量更高。这种推理暗含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决定因素是一致的,事实上这种推理不一定成立。比如,当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可能的情形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符合相关的要求,也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相关的要求,但事务所未发现,还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相关的要求,但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谋”隐瞒事实真相。同样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第一种情况下,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可靠,但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不可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易琮(2004)认为,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质量之间只有在非常严格的假定前提下才能建立起逻辑上的关联关系。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