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6

飛8469682648
首页 > 审计师 > 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天里的秋天88

已采纳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整理如下:

一、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其使用者是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各国因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都设有自己的财务会计即CPA资格,像中国的注册会计师(CICPA)、英国的ACCA,加拿大的CGA等都是CPA认证系列。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内部审计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及财务控制中起着“保健医生”与“企业警察”的作用,肩负着评价与改进内部控制系统,监控与报告企业财务活动,评估企业整体与部门业绩。它采取系统化、规范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1、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而外部审计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主要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未较多角触及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比外部审计要求高。

2、审计的服务对象不同

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问题中,充当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其主要的、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在内的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

通常,外部审计人员是受托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界,包括股东、银行、债权人、政府和潜在的投资者等。当然,这不排除他们的意见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采用的情况,但这是次要的,不是其主要的使命和目的。

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

144 评论(13)

王生饮啖茶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如何合作2017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良好协作既可以降低企业审计成本,又能提升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增强外部审计对企业的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发现企业的风险点,两者共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如何合作,欢迎阅读。

大型上市公司往往会花费高额的审计费雇佣信誉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业务,以增强审计结果的可信赖程度,部分上市公司雇佣的会计师事务所还会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上市公司也往往会设置较规范合理的组织架构来负责内部审计业务,如董事会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来指挥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同时监事会又能对董事会起到监督作用。虽然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二者的服务主体不同,但二者的目标与职能相通,审计的范围也有重复,那么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应该如何展开合作,从而达到既节省企业资源,同时又更好地实现审计目的的效果呢?

我认为二者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协作: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表审计、经营业绩审计、揭示和防止舞弊审计。其中,内部控制评价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报表审计、经营业绩审计的必要准备环节;外部审计侧重财务报表审计,内部审计侧重经营业绩审计,揭示和防止舞弊审计是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共同关注的领域。

(一)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采用了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能够提供内部控制健全的肯定的保证时,外部审计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决定审计程序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大大减少重复工作。

(二)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但由于财务报表审计辐射面广,外部审计人员受成本和时间的限制,很难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通常会进行一些相关的特定工作以保证编制财务报表的相关系统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在风险评估中还会考虑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和违规事项。内部审计的.这些工作可以为外部审计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所用,外部审计在实施审计程序以形成审计意见时,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和依靠内部审计对相关控制的评价意见和所作的特定检查工作。同时,在这方面内外部审计师也有机会进行联合检查,以服务于双方的目标。

(三)经营业绩审计

内部审计可以考虑把业绩评价作为日常系统审计工作的组成部分,或者被要求检查业绩评价系统,或检查业绩评价的结果。外部审计也可能被邀请对报告的业绩评估结果发表意见,如果能保证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标准,外部审计在一定范围内会依赖内部审计的活动,以减少所需的新工作量和避免审计活动的重复。

(四)揭示和防止舞弊审计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有责任阻止和发现舞弊。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在这点上承担着更广的义务和责任,它可以执行系统审计,包括对阻止和发现舞弊的内部控制的存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以及像考虑财务经营系统审计的常规风险一样考虑舞弊风险,内部审计也可以参与任何特定的舞弊的调查。外部审计则更为关注舞弊可能引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外部审计在评估财务报表背景下舞弊风险时应考虑内部审计关于舞弊的检查活动。

以上四个领域,存在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合作的实践机会,但内、外部审计能否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还取决于双方开展协调有效的审计服务的积极态度、经常性的磋商机制、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等。因此,要保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效合作,还有赖于建立起多维度的战略性协作的方式。

275 评论(10)

独家记忆159

1、独立性不同: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11年发布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第1100、1110章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3、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财务报表审计中,外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4、业务范围不同: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5、审计标准不同:内部审计的标准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IPPF;外部审计的标准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内部审计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水平。

222 评论(13)

一个胖子0528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联系:与外部审计相比,共同点为掌握基本的财务审计技术,审计结果可能存在相互借鉴。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均是审 计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门。

内部审计具有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对外部审计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而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又能起到支持和指导作用。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在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公证作用方面又有较大的差别。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

1、独立性不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3、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财务报表审计中,外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

4、业务范围不同。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

5、审计标准不同。内部审计的标准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IPPF;外部审计的标准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内部审计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水平。

扩展资料: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方式:

1、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采用了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能够提供内部控制健全的肯定的保证时,外部审计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决定审计程序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大大减少重复工作。

2、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但由于财务报表审计辐射面广,外部审计人员受成本和时间的限制,很难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通常会进行一些相关的特定工作以保证编制财务报表的相关系统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在风险评估中还会考虑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和违规事项。

内部审计的这些工作可以为外部审计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所用,外部审计在实施审计程序以形成审计意见时,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和依靠内部审计对相关控制的评价意见和所作的特定检查工作。同时,在这方面内外部审计师也有机会进行联合检查,以服务于双方的目标。

3、经营业绩审计:内部审计可以考虑把业绩评价作为日常系统审计工作的组成部分,或者被要求检查业绩评价系统,或检查业绩评价的结果。

外部审计也可能被邀请对报告的业绩评估结果发表意见,如果能保证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标准,外部审计在一定范围内会依赖内部审计的活动,以减少所需的新工作量和避免审计活动的重复。

4、揭示和防止舞弊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有责任阻止和发现舞弊。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在这点上承担着更广的义务和责任,它可以执行系统审计,包括对阻止和发现舞弊的内部控制的存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以及像考虑财务经营系统审计的常规风险一样考虑舞弊风险;

内部审计也可以参与任何特定的舞弊的调查。外部审计则更为关注舞弊可能引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外部审计在评估财务报表背景下舞弊风险时应考虑内部审计关于舞弊的检查活动。

以上四个领域,存在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合作的实践机会,但内、外部审计能否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还取决于双方开展协调有效的审计服务的积极态度、经常性的磋商机制、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等。因此,要保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效合作,还有赖于建立起多维度的战略性协作的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审计 (三大类审计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部审计

15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