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bianlaidian
一是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是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亮证执法,审计人员必须依法出示审计通知书副本、工作证,使被审计单位和被调查人员知道你在执行公务,从而能主动配合。其次,要提高工作质量,审计人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查深、查细、查透,并严格执行审计纪律,以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和模范行动赢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再次,要加大查处力度,审计机关要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必要时移交纪检监察和公安检察机关查处,以审计的威慑力取得他们的自觉配合。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办、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被审计单位要充分利用审计调查、下发审计通知书、送达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函等机会,向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宣传有关法律,并在实施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时,在审计报告中说明被审计单位不提供、提供部分资料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有关情况,并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贝贝781213
有人说股市里赚钱的是投资高手,错!那些人赚的是心血钱,只是皮毛,真正赚钱的大有人在。 1、代表国家行使监管责任的证券发行审核各部门、监管部门及交易所的工作人员。企业上市是要排队,要攻关,这是人所共知的。物以稀为贵,所以才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就要走后门,找关系,甚至行贿,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掌握这个审批大权的是谁?当然是发行审核部门,为了能够发行成功,需要上市公司几年的运作,当地政F领导要亲自出马,中介券商要总动员,当然这些费用都要上市公司出,最终落实到股民头上。一家企业上市要有证券公司推荐辅导,地方政F和管理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意见,向证监会报批,这里面又牵涉到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那一关都得过,那一关都得攻,用什么攻不说大家也明白。所以,相关有权部门的人员赚钱是最容易的。象王益、王小石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当然还有更大的。 2、各种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从业人员,会计、律师、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公司是推荐辅导企业上市的,同时负责承销上市公司股票,没有证券公司的协助企业寸步难行。而证券公司一方面承销推荐上市,另一方面又是二级市场的参预者,它们是两头吃,所以油水最大。那些事务所吃的是昧良心钱,大凡违规包装上市都有这些人的影子,只要给钱就签字盖章。我们经常看到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事务所的公告,为什么?因为审计对于上市公司形象非常重要,如果审计师事务所不配合公司造假,或者出个保留意见那就麻烦了,所以对不配合的就要更换,而审计师事务所是靠审计费养活的,所以只能狼狈为奸,这是普遍现象。其实只要审计认真负责,上市公司的造假都能审出来。 3、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及操盘人。用别人的钱给自已赚钱是基金管理人员的真实写照,这是目前中国收入比较高的阶层。表面上是帮基民管理资金赚钱,但很多基金是不管基民赚不赚钱,先保证自已的高收入,赚了是自已的,赔了由基民承担。用基民的钱拉抬股价,再向拖拉机账户、老鼠仓进行利益输送,赚足了钱就改换门庭,所以基金经理是跳曹最频繁的职业。同时基金是通常都是消息灵通者,与管理层非常亲密。比如社保基金,是真正的国家队,每次都能走在政策和行情的前面,去年收益超过一千亿元,收益率达到43%,,仅股票差价收益就达亿元。并非是他们水平高,而是得益于其政F背景和投资人的双重身份。如果没有这种身份也跟我们一样赚不到钱,不信大家看看中国平安投资三个月亏损120亿,中投公司投资不到一年亏损50%以上,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他们就露出了“熊”样。 3、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新闻从业人员、经济学家和证券分析师。这两部分人是与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基金机构一体利益的,它们面对的是股市中的散户,充当了马前卒和喉舌的角色,以让散户掏钱为目标进行充分的忽悠。不管是把黑的说成白的还是把白的说成黑的,只要有人上当就有人给钱,是利益集团的宣传人员。很显然,他们提成的是投资者的钱。大家可以看看目前那几个著名的经济学家,那个不是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那些证券分析师,没有一个不是依附在某一机构的身上。至于记者就更不用说了,谁给钱就帮谁说话,记者是最没有职业操守的一群人。 4、有关系能接近高层决策者和接近上市公司信息的人。信息对于做股票的重要性不用多言,信息就是钱。我们经常看到政策公布前股市已经反应了,上市公司消息发布前已有先知先觉者。这些人不是算命先生,也没有那个本事能分析出来,唯一的解释就是预先知道了消息,从那儿知道的?谁透露的?这是个查无实据的事。这些人收益最快也很大。 5、有背景的超级“资本家”。中国最富的人群,不是那些企业家,也不是高官显贵,而是有着上亿甚至百亿的“资本家”。这些人的原始积累是见不得光的,很多是在转型期间利用职权和关系在国有资产私有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期间钻空子、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的暴发户,或者是利用职权和关系贪污受贿者。这部分人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有着惊人的财力,它们是通过资本市场把钱洗成了白色。这部分人通常都有官的背景,既有资金势力又有人脉资源,能够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稳赚不赔。 6、上市公司高管及其关系网。每上市一家公司就意味着一批百万甚至亿万富翁的诞生,它们的钱并非是创业得来的,而是从股民身上榨取的超额利润。 7、道行高的投资高手。市场确实存在着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把握市场脉博的投资人,他们头脑清楚,行事果断,趋势把握的好,能够赚钱。但在中国市场里出不来巴菲特和罗杰斯,只是一些短命高手,收入起伏较大,很多后来把赚的钱又还给了市场。比如被称作股神的林圆,据说目前亏损已超过50%,损失十亿元以上。原因是中国股市没有投资只有投机,是投机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而这个风险由于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会放大。如果没有人脉的依附和消息面的来源,仅靠表面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做股票,相信目前环境下中国没有稳赚不赔的高手。
抬头走我路
一要提高心态平和能力。平和的心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首要前提,而沟通交流的前提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素质作支撑。现实工作中,多数审计人员认为:“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有权对”你“审计,”你“必须接受审计”等等。有时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越是这样,被审计单位逆反心理越反感,有可能越不配合工作,造成审计工作越难开展,结果适得其反。这时候需要审计人员调整心态,搞明白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真正关系,不能一味强调审计如何如何。应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坚决克服“警察与犯人”的错位心理,将被审计单位视为“合作伙伴”关系,“他”不合作,工作就较难开展,尤其在个别问题上,观点不同时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二要提高业务技能。复合型知识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动力源。俗话讲“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审计人员如果业务不精通、技术不高明,就很难在查深、查透和查出重大违纪违规事件上有所表现,再加上“指手画脚”、“指鹿为马”、不懂装懂,怎么能以“理”服人?所以,要抓住这个“理”,就必须有深厚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功底作后盾。只有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学习,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手段“说话”,不断增强自己的“善变”能力,才能不“理亏”、不“吃亏”和“对症下药”。三要提高沟通能力。沟通交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求同存异的交流平台。从表面上看,沟通能力似乎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其实不然,沟通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已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实现与被审计单位友好型的沟通,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应当深入学习交往沟通技巧,掌握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方法。尤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讲话要有理、有据、有力、有自信;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发生争执时,要保持镇静,首先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理服人,从而让被审计单位人员口服心服和心悦诚服。四要原则控制。坚持原则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工作底线。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只有依法行政,廉洁从审,坚持原则,才能做到防微杜渐,腰板直,说话硬气。俗话讲:“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假如自身不廉,借审计之机“吃、拿、卡、要”,那么在沟通过程中就会出现“说话嘴软”。自然无法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尊重和理解,审计沟通更无从谈起。需要强调的是,沟通交流需建立在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任何沟通交流都不能以牺牲审计原则为代价,否则审计沟通交流毫无意义,也不存在审计的沟通交流。总而言之,在审计工作中,沟通交流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从审前调查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各个工作阶段都离不开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只有切实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有效交流,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求同存异,才能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决定的切实执行。从而顺利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和实现审、帮、促的目的。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