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9

lclcjunjun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国家监督体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糊糊1011

已采纳

副部级。

审计署机关行政编制为682名:含两委人员编制6名、援派机动编制3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5名以及派出审计局人员编制。

其中:审计长1名、副审计长4名,总审计师1名(副部级),司局级领导职数102名(含派出审计局领导职数60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办公室领导职数1名)。

扩展资料

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批准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登录当地人事考试网,在线填写提交报考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资格审查及网上缴费手续。

考试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师考试

审计师国家监督体系

354 评论(12)

LovefamiliesBB

是副级干部。

审计署机关行政编制为682名(含两委人员编制6名、援派机动编制3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5名以及派出审计局人员编制)。

审计署跨部门设立派出审计局。派出审计局根据审计署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派出审计局人员有权列席、参加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和其他方面的有关会议。被审计单位应为派出审计局提供必要的、长期使用的办公用房和其他办公设施。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优化审计署职责;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相应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署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管全国审计工作。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的结果承担责任,并负有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责任。

(二)起草审计法律法规草案,拟订审计政策,制定审计规章、审计准则和指南并监督执行。制定并组织实施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专业领域审计工作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审计计划。

参与起草财政经济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草案。对直接审计、调查和核查的事项依法进行审计评价,做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

(三)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报告。

向国务院报告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及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通报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69 评论(14)

識食過人

国家审计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机构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正部级)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审计署总审计师在审计长领导下工作,审计署总审计师是副部级领导干部。

110 评论(14)

都市月亮飘飘

一、做到“一个勤”勤学习。学习是时代赋予审计干部的重要责任,也是审计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审计人员应不断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解决知识老化问题。首先,要勤于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做到在工作中科学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难题;其次,勤于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审计技巧,提高审计水平和效率;再次,勤于学习新热点,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把握好审计要点。二、增强“二个意识”敏锐意识。审计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它的职能和属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敏锐性。只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资料数据中,揪出主要矛盾,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纪律意识。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常常面临各种诱惑。一些被审对象会通过宴请、行贿等方式,劝说审计人员“遮掩”敏感问题。为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增强纪律意识,提高抗拒利益的“免疫力”。只有如此,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刚正不阿、公平审计。三、提高“三个能力”协调能力。随着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偶尔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阻力。比如被审单位不及时提供账册、资料,不配合提供证据甚至恐吓、威胁等。遇到类似情况,审计人员必须增强协调能力,通过宣传审计法律法规、找相关领导进行协调等方式,化解阻力。团结能力。审计机关圆满完成年度审计任务,是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审计过程中,之所以能顺利破解每一个关卡,是因为汇聚了全体审计人员集思广益的力量。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多一些谦让、少一些计较,团结协作破解审计难题,多角度诠释问题。创新能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审计人员固有的审计方法和思维已经有些“落伍”。在审计任务重、难度大时,一些审计人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创新审计成果。四、具备“四颗心”具备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审计人员必须主动承担起所在岗位的职责,认真履职、攻坚克难,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独立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主动,不拖拉、不推诿,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做到对“责任”二字问心无愧。具备服务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审计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目标。审计人员要积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公平正义、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具备敬畏心。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法治监督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保障审计机关更好履职,党和国家赋予了审计人员法定权限。审计人员应手握戒尺,时刻遵守法律法规、党规党纪,做人有“底线”、做事有“红线”,不辱审计使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具备感恩心。感恩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审计人员手握党和国家赋予的法定权力,身负人民给予的重任,应以一颗感恩心回报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在审计工作中,心系组织和群众,不忘初心、求真务实,努力使一切工作都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14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