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蓉错失927
邓宁唱的是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降了KEY..坦白说,邓宁唱的音色唱这首歌整体还可以,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高级技巧。不过慢歌容易看出瑕疵,缺点也显而易见,唱歌漏气,这是大忌!郭一帆,我觉得他的唱腔很有特点。我第一次听他唱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觉得他唱的很好,非常好。高音不是用喊的,而是在真假音之间转换让你听着非常舒服(他的真假音技巧非常好,几乎不留痕迹)。但是昨天我听他唱《我期待》的时候我有点愣了,他居然挑难度这么高的歌,我以为他也会降调(张雨生的这首高过了梁静茹的女KEY).但是他居然没降,在真假音之间来回转换,偏蓝调的唱腔却非常有穿透力,爆发力,我彻底被征服了,当时给我听觉视觉上确实是天籁般的。结果黄舒骏选了邓宁我先是惊了下,张宇加赛我愣了下,张宇选了邓宁我觉得这社会要倒过来了。 我想告诉楼主,我学过音乐,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邓宁和郭一帆昨天在歌曲难度,质量,爆发力,现场表演都不在一个档次上。不是邓宁差,而是郭一帆表现的太好。邓宁还是停留在前些年的《名师高徒》这类水准上。这就是所谓的天赋! 评委黄舒骏评论邓宁让他看到没有再用技巧去唱歌,黄舒骏觉得很好。我听着倒觉得很奇怪,我觉得一个歌手最重要的两项就是感情和技巧,我不认为感情比技巧重要,也不认为技巧比感情重要,因为两者对一名优秀歌手而言都缺一不可。技巧高超并不可耻,只要你不是故意炫耀技巧。我想请问黄舒骏,在一个比赛的舞台上,是比赛,你没有技巧你拿什么让人信服。感情吗?我觉的昨晚唱歌打动我的是郭一帆。技巧上郭一帆秒杀邓宁。严格来说感情也是一个歌手的技巧。不是吗?感觉黄舒骏说这话有点吃饱了撑着。你想想看,一个本科四年的音乐生,你花的时间最多的是哪。就是技巧。 另外张宇评委的话让我很摸不着头脑,选了邓宁然后孙楠发飙,看孙楠真生气了然后对孙楠说了句(这是原话):你真的想知道原因吗?那好,我告诉你,郭一帆在唱歌的时候话筒和口腔的距离不对。坦白说,我看了节目没有发现一点这个问题,我听到的只是郭一帆的气息很匀称,我听着相当舒服。同事我也很想问,你是当晚的评委,如果这是真正原因的话,你选择之前为什么不说。孙楠要不是发飙的话你肯定不会说。这是为何?我很想问张宇,你确定你脑子没进水吗? 还有个事我想向你说,如果你也看节目你应该知道当晚主持人问邓宁:邓宁,我看你精神好像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事。。然后邓宁说了推了一个舞台剧,和王力宏同台等等。。看到这我笑了,蔑视的笑。。。那么精神的一个人都被你看出来精神不好,你主持人就是神,不当太上老君太可惜了!我想楼主是个聪明人,应该猜到我说的何意。 另外,楼主觉不觉得孙楠在现场很是强势,比我们平常看到的要激动。孙楠这么爱护自己的徒弟,甚至对主持人说了那么一番话,我觉得孙楠是一个相对感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因为我们平时看不到他冲动,仅仅是在这个舞台上,况且孙楠那么一个大牌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来影响自己的名声,楼主可以仔细思考思考,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孙楠知道了些黑暗的内幕而不愿随波逐流才产生的举动。如果不是这样,孙楠也不至于在这么大一个节目上不顾形象。 一句话,不是邓宁差,而是郭太出色了。你看看网上的评论就知道了。声动亚洲的贴吧也可以看出来,我相信楼主看完节目自己心中也会有答案!纯手打半个小时,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紫薯飘香
邓宁-克鲁格效应,又称达克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扩展资料:
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颁给了来自Cornell University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因为他们的一篇报告《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报告所写的内容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文中说到:“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这话应该是达尔文说的)。
Kruger和Dunning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克效应
小小千寻小尼玛
邓宁-克鲁格效应为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
“邓宁—克鲁格”效应,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提出的关于人类元认知方面的一个奇特现象,“D—K”达克效应,这是一种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自己本人却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平时常说的“无知者无畏”或者是“当局者迷”。这个理论应用到学习上来,就是很多学生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取决于自己所认为的来说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的判断,但是对于判断本身是否准确就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扩展资料:
邓宁克鲁格效应介绍如下: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有效地避开或者是减少由“达克效应”产生的错觉和误判。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决策的主观经验。既然“当局者迷”那就要用到“旁观者清”。
给自己找好参照物,把这些客观标准用于学习实践和测验当中,从而让不足轻易地暴露出来。 实际上“达克效应”无处不在,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通过知识的测验与检索,提高元认知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宁-克鲁格效应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