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寻2013
21世纪会计界最火的词,当是“互联网+会计”。“互联网+”时代,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技术引领会计工作的转型是关键,有数据显示,目前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80%以上已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就在不远将来,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会计工作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作为一名会计人,预先充电,拥有“互联网+”财务思维,将成为企业的战略专家、财务界的行业专家。同时,那些固步自封的老会计们将会被行业淘汰。1.会计工作更高自由度从最早的商业记录到最早的商用计算机,财会行业一直都是能够迅速掌握并利用新兴技术的那批人。他们使用第一批可编程的计算机,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互联网+会计”时代下,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会计人在工作上的自由度正大大增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正在影响并带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财务会计体系将是个一体化大系统,包括会计共享中心、资金运营中心以及管理会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先进的IT系统已使财务会计工作处在“互联网+”的前沿。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经营中的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同时很多公司会建设并逐步体会会计共享中心带来的便利,统一的标准,数据使用的齐全。具备条件的公司都应该早日建立共享中心。进而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相关资源,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扩展和复制能力,将会计人员从琐碎的账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决策支持、风险管控等管理工作。如今,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已经一体化处理并高度融合。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结合,建立用途更广泛的大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财务人员自由度会进一步增加,效率更高,人员数量更少,组织流程更严格。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把公司内控流程体系和信息安全做好,财务自由度就能变得更高,财务管理的边界会更宽泛。有数据显示,目前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80%以上已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化等进行重新整合。2.会计工作更“轻松”“老会计”将遭受淘汰中兴通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创新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将公司会计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降低到(国内一般企业为5%左右),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成为会计行业坚持创新理念的典型案例。“互联网+会计”时代,会计人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提供了机遇。那些从事简单、重复的基础业务的会计人将逐渐被计算机取代,而参与分析决策、创造价值、提供战略支撑的会计人将越来越受青睐。而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会计的工作更加轻松,有助于会计人员构建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商业模式等重要理论在内的完备的专业体系,向管理会计师转型。3.事务所会计:突破时空的变幻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实现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相互印证,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大数据的浪潮里,正迎风远航。“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审计师的工作方式也要与之相适应,只有改变审计方法,才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祝宏伟说,“诸如,审计人员必须面对海量的信息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借助IT审计的技术,同时有效地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文件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传递等。”同时公司使用的审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EIS)能够对进行客户、业务的承接和保持、项目、工时和业务报告进行管理;事务所内网上还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方便内部员工查阅和使用。目前正准备开发一个APP,将重要的文件进行上传,在移动终端上能够随时进行阅读。“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熟悉审计软件的使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大部分公司每年的变化并不是很多,只需要对有变化的部分进行关注,可以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重复性,能够有重点地关注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事实上,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一名优秀的审计师来说,工作方法和审计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收集行业数据,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产业上下游的动态。大数据对审计行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审计师虽然面对的是财务数据,但是需要很多非财务数据来支撑和印证其是真实、合理、可靠的。如果财务数据和业务平台上的物流、资金流不一致,就间接地证明财务数据可能有问题,财务数据没有如实反映实际情况。每一个行业都应该追求变化,中介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会计人,应更多地了解大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情况,学会将各个行业的专家人士组织起来去谈企业的财务问题,不断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开拓视野,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人才,才能直面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4.财会学习:更自主安排和定制化不仅实务界迎来诸多改变,在象牙塔的校园中,改变同样日新月异。互联网早已进入财务教学领域,出现了“沪江网校”、“慕课(MOOC)”等教学方式并已呈现出火热趋势。这些教学方式的出现,带来了财务教学的颠覆性变化。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知识的传播速度以几何倍数无限放大,一个学生可以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更加容易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财会专业人士非常清楚很多新兴、正在融合的数字技术将带来的巨大变化。当2100余名财会人员被问及未来10年内他们期望技术发展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会计师和财会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时,高达81%的人希望有“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改变,18%的人则希望“彻底变革”。变革已经来临,财务人员要做的是,及时跟上互联网的变化,在财会工作已经插上互联网之翼的当下,更多提升自己的信息整理、分析和挖掘能力,跨界吸取互联网知识,在职场上展示自我,赢得更广阔的未来。
车厘子妈妈
内部审计人员最需要的培训是所在行业、企业的业务知识、流程等相关培训。主要的理由是:1.审计相关理论知识有多种学习途径。很多审计专业、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的内审人员已经在学校学习过了审计相关理论知识。而非审计相关专业毕业的内审人员可以通过自学、培训班、考试等方式来掌握审计相关理论知识。2.审计思路不仅要学习更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对于审计新人或者刚接触新的审计领域的内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审计思路可以在一些培训班上或者从有经验的内审老师那里学习到,但是要想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还是要通过大量的审计实践。就像学习武术一样,不是靠背会了武术秘籍,而是要一遍一遍地练习和切磋。3.了解企业业务相关知识和流程才能提升内部审计效率。隔行如隔山。虽然内部审计有一套通用的审计理论、方法、流程,但是不同行业的内审人员只有了解不同行业的相关业务知识和流程,才能更有效率地把审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检查中去。4.企业业务的变化快于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业务调整乃至战略、架构调整。企业的业务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而做出快速反应。而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变化相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审计人员随时都要了解企业业务的动向。所以,企业相关业务培训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也是相当重要了。5.企业业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文章所说的企业业务知识和流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销售、生产、运营、财务、人事、行政等等。这些广义范围的企业业务,内部审计人员了解的越多,越能体系化、全面性地分析和判断问题。6.企业业务知识和流程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的范畴,内部审计也是管理的范畴。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企业业务知识和流程的学习,能够将相关管理方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
yiyiling1221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社会越发展,审计就越重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审计效用的发挥尤为关键。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催化了各大行业的变革与升级。同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审计行业的融合也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前进方向。
内部审计定位转换
传统观念里,审计和会计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会计做假账,审计查假账。尤其是内审,因为和会计部门同处于一个集体内部,大众通常把内部审计作为会计的对立面来看待,对于审计职能的认识片面的停留在会计“监督”上,这样的意识无形中深化了会计对审计人员的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会计亦或是审计其实都是企业组织的一部分,核心要务都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对于内部审计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被扩展为两大类业务:确认和咨询。确认是独立评估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的客观检查。咨询则是指提供咨询建议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
当内部审计的定位从狭隘的“会计监督”转型为“组织价值增值”,由此,以“促进和改善”为导向的内审工作便能从管理和治理的高度得到重视,从业务的协同广度获得财务及其他部门的支持。在该机制的促进作用下,内部审计能更有效的发挥自身效用,增加组织价值,改进组织运营。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变化
“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系统在财务领域的应用重组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传递渠道,使得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保证,满足了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正因如此,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传统的会计记录再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需要,会计人员从财务会计加速转型至管理会计,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推动了“业财融合”的进程,而会计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审计的前进方向。
“业财融合”往往需要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来得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收集和分享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简化。例如,原来进行内部审计活动,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需要放在验证财务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现在,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内部审计可以在业务前端直接抓取数据,在保证数据信息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
当财务共享中心系统完整的应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外部环境的信息也可以被内部审计人员轻易获取,通过大量外部数据的比对,可以具体分析相关价值的公允性,企业业务流程处理的合规性,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决策准确度上得到了大大提高;此外,通过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一方面采购和招投标有关合作对象的选择可以由平台直接推送,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原始单据不必再通过财务人员传递才能获得,超越了业务地点时间的限制,进而解决了原有的时滞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对流程控制的评价,随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工作范围的扩大,内部审计人员涉猎的知识越来越广泛:采购、工程建造、营销、产品制造……大有演变成通才的趋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提升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呢?
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业务上的全面覆盖,内审人员的工作必然会从传统方法过渡到信息技术有效利用。而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和内审工作的最佳结合就是对于企业经营财务数据的掘取和分析。因此在后续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上,应该重视SQL、Excel、SAS的数据工具的应用。
其次,内部审计不同于会计,不只是计量和监督的职能,更强调其纠错效用,因此内部审计的信息源不仅不应该局限在内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外部相关环境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金三工程的应用与完善和社保征收改革政策的实行,使得信息共享越来越便利可行,外部数据的真实性更有保障。
最后,管理会计的浪潮不仅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公司地位,也对审计行业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对服务市场进行变革,拓展服务领域,以便满足市场需要。内部审计同样面临着管理会计发展壮大带来行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内部审计涉及业务繁杂,关联领域众多,外部要求的增加迫使今后的内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学习外部审计的先进经验,在内审部门引进技术、经管等各类人才,后期培训时强调学习法律、税务、营销等专业知识,扩大知识层面,提升服务层次。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