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蛐蛐
一、引言
信息系统审计(IS Audit)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审计人员开始关注电子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被人们称为EDP审计,这是信息系统审计的早期萌芽。20世纪90年代,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系统审计开始在美、日、澳、英等国普及起来。2001年,国家审计署将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考试引入我国,十余年来各行各业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信息系统审计实践。准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信息系统审计师共同遵循的标准,对于促进信息系统审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本通产省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简称METI)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还成立了日本系统审计师协会 (JSSA)。
美国也成立了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指南,并在全球
范围内应用推广。我国审计署以实务公告形式颁布了《信息系统审计指南》,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以具体准则形式颁布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为规范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由于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复杂性,以及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特征等客观原因,目前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都尚处于百花争放时期,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对象、范围和目标等基础概念的理解众口不一,更是缺少系统化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行业的发展。
二、信息系统审计概念内涵
信息系统审计概念,国内外尚没有统一定义。美国著名学者Ron A·Weber认为,IS审计是一个获取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是否有效的使用了组织资源并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做出评价和判断的过程。该定义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印度审计署颁布的IT审计手册也采用了该定义。ISACA协会则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搜集和评估证据过程,以确定信息系统和相关资源是否受到充分保护、是否能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是否能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是否有效使用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建立了有效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合理保障组织运营和控制目标。日本通产省(METI)在1996年修订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指出信息系统审计是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IT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检查与评价,向IT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连串的活动。中国内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8号——信息系统审计》中指出,信息系统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检查、评价与报告活动。国家审计署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监督的活动。
上述定义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本文从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这些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有较为统一认识,但学者们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信息系统审计是源于信息系统和审计理论的新兴交叉学科,观点分歧代表了信息系统审计的不同定位。日本的信息系统审计师考试是一种全国信息处理人员水平考试,因此日本信息系统审计强调对信息技术和软件规划开发等内容的审计,并不提及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其它观点多出自审计师视角,审计师们通常更多关注控制与风险,所以审计内容通常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审计等;另外,审计又区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有着不同业务领域性质与要求,导致各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目标理解的多样化。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提出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主体遵循一定标准规范搜集与评估证据,判断信息系统及相关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从该定义可知,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是系统及相关资产,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人和相关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审计有三大目标: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其中,系统安全性是指信息系统资源是否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露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靠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可靠性。硬件的可靠性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周期内,在给定的'控制条件下,硬件系统执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软件的可靠性是指在运行环境中,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或规定的运行次数下,程序和所有数据元素运行不同测试用例的无差错概率。数据的可靠性是指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它取决于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否准确无误,以及确保数据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系统有效性也有三方而的内涵:一是指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是否符介国家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合规性);二是指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业务目标(效益性);三是指系统的效率性即系统利用各种资源输出用户所需要信息的及时程度和运行速度。
三、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国际经验
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有四个,分别是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日本通产省信息系统审计标准,以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全球技术审计指南和美国审计总署(GAO)颁布的联邦信息系统控制审计手册。
(一)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1994年,电子数据审计师协会(EDPAA)更名为ISACA协会,该协会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员的国际性组织。它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举办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考试,还制定和颁布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来规范和指导CISA工作。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由ISA标准、指南和程序三部分构成。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是整体准则体系的总纲,是制定指南和程序的基础。审计标准规定了审计章程、独立性、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以及审计工作执行的基本行为规范,是CISA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循的标准,具有强制性。目前ISACA共颁布了16条审计标准,42项审计指南,为CISA执行审计业务中如何遵守审计标准提供指引,任何偏离指南的行为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属于“强烈推荐遵循”。审计程序是依据审计标准与审计指南制定的,为CISA提供审计业务的程序与步骤,类似一种工作范例,并不强制要求。到目前为止有效的ISA程序共有9 项。
(二)日本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日本通产省(METI)于1985年发布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1996年进行了修订。该准则由一般标准、执行标准和报告标准三部分组成。一般标准描述了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对象、人员和流程等。执行标准描述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具体实施内容,强调系统审计师应关注信息系统规划、开发到运行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报告标准描述了信息系统审计结果的收集整理,以及根据审计结论应采取的措施。
(三)IIA的全球技术审计指南(GTAG)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框架(IPPF)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标杆。IIA非常重视信息系统审计,IPPF在“实务指南”层次用相当篇幅详细规范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自从2005年发布第1号全球信息技术审计指南(GTAG)指南起至今,IIA已发布了16项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内容涉及信息系统控制、应用控制审计、制订IT审计计划、IT项目审计和信息安全治理等等。
(四 )联邦 信息系统控制审计手册 (FISCAM)2009年美国审计总署(GAO)发布了联邦信息系统控制审计手册(FISCAM),在该手册的指导下,GAO每年还安排若干审计项目对政府部门信息系统控制进行审查评估。FISCAM的IT控制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其中一般控制包括:实体安全控制、访问控制、应用软件开发和变更控制、职责分离控制、应急计划;应用控制包括:应用级一般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接口控制、数据管理系统控制。FISCAM对以上各类控制的审计程序与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
ISACA作为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它采用总分式分层体系,16项审计标准是总纲,自2005年发布后基本保持稳定,而42项审计指南一半以上是新增或新修订的,不断更新的审计指南赋予了审计标准新的内涵与外延,审计程序则重在描述审计程序与步骤。日本通产省的审计准则采取一体化形式,整套准则的内容相当于ISACA的审计标准层次。
从准则具体内容上看,日本的信息系统审计师属于计算机行业,其审计标准具有明显信息技术特征,主要规范了信息系统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人员资质和审计方法,尤其详细明确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和运行全过程的关键风险点;而ISACA的审计标准更多关注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特征,主要规范审计权力责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审计抽样和审计报告等内容。ISACA协会的审计指南与IIA协会的GTAG指南的操作性程度不同,前者类似我国的具体准则,GTAG指南则围绕不同的审计业务详细描述审计工作思路,审计方法、技术与工具等。
从是否强制性要求来看,ISACA协会的准则体系中既包含强制性遵循的审计标准、强烈推荐遵循的审计指南和非强制性要求的审计程序,还包含ISACA制订或编写的出版物以支持实务工作。IIA协会的GTAG指南处于IPPF框架的实务指南层次,属于强烈推荐遵循;美国审计总署GAO颁布的FISACM是非强制性要求的手册,用以指导实务工作。
四、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现状
我国目前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规范屈指可数,主要有审计署以实务公告形式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中国内审协会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具体准则。
(一)信息系统审计指南为指导和规范国家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2012年,审计署发布了《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该指南在借鉴国外信息系统审计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法定职能,以及我国目前信息系统审计实践现状,提出了包含应用控制审计、一般控制审计、项目管理审计3大块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框架,重点描述了89项审计事项的审计要点。此外,审计署还在2013年出版了与该指南配套的《信息系统审计实务》,针对指南的各审计事项,分别描述了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应取得的资料和常见错弊与定性依据等。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为规范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活动,保证审计质量,中国内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原则、信息技术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信息系统审计方法,审计报告和后续工作共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提出信息系统审计包括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审计。
综合来说,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信息系统审计行业协会,审计署发布了信息系统审计指南,属于非强制性要求,更高级别的强制性要求准则尚未发布;内审协会的信息系统审计具体准则虽属于强烈推荐遵循层次,但与IIA协会相比,其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还有极大的丰富与细化空间。总体来看,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缺少系统性与结构性,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目前,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独立审计都在各自业务领域内开展了一些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探索,但各界人士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还缺少共识,长此以往将给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行业发展带来混乱。
五、结论
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信息系统审计师共同遵循的标准,对促进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准则制定的社会背景来看,我国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存在客观的差距,ISACA,IIA和FISCAM等准则指南均基于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IT控制)环境,而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大部分被审单位的IT控制体系尚在建立之中,如果按照国外规范开展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过于理想化的审计意见建议很难得到认同。
第二,从准则的框架结构来说,ISACA,IIA和日本通产省的框架结构,不太符合中国人的理解习惯。ISACA采用的审计标准、指南和程序的三层框架结构,跟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和国家审计准则采用的常用结构也不一样,不太符合我国审计师的认知习惯。
第三,从准则的具体内容来看,由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非常不完善。目前只有信息系统安全方面颁布了安全保护条例和强制性标准,IT运维服务、外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公开与政务服务等方面尚缺乏充分的审计依据。审计环境决定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在明确信息系统审计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本土国情。但是,国外ISACA,IIA,FISACM等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指南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相关观点已为我国审计师熟识。而且,国家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需要在国际舞台上相互交流与合作。
因此,制定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既立足本土国情又实现国际接轨。本文借鉴ISACA,IIA和FISCAM等准则指南的优秀经验,参照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体系框架,考虑信息系统审计新业务的不同特征,尝试提出如下图1所示的中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框架。
该框架采用了审计准则、审计指南和实务手册三层结构。审计准则是强制性要求,审计指南是强烈推荐遵循,实务手册是非强制性要求。审计准则分成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层,基本准则可包括五块内容,分别是总则、信息系统审计道德规范、信息系统审计作业准则、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和附则。审计指南包括通用指南和专业指南两类,如面向一般信息系统的通用指南,针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专业指南,或者体现行业信息系统特征(如金融、通信行业)的专业指南等等。指南的内容框架可以采用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基本框架,但在设计具体事项,或者明确审计内容重点时,应充分考虑我国企业或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当前法律环境。实务手册是审计指南的具体化,详细规范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审计技术方法和典型错弊等相关知识点。实务手册可根据审计指南来加以制定,也可以针对某类突出问题(如电子银行、IT外包等)进行特别规范。
为逐步完善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我们建议采取如下策略:首先,以审计署为主导,协调整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审协会以及高校的相关专家资源,组建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研究课题组和专家咨询小组,激发信息系统审计职业界的积极讨论与参与。其次,成立类似ISACA的中国信息系统审计行业协会专门机构,以信息系统审计职业化建设为主线,组织修订与持续完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组织信息系统审计师职业教育,提升信息系统审计师职业素质;总结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优秀经验,积极开展与国外相关协会和政府机关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最后,人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准则规范有效实施的载体。建议增设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师职业资格考试,明确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师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以及任职资格,既能保障准则规范的有效实施,也为促进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文秀:《国外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国家文化差异与制度移植》,《审计研究》2012年第5期。
[2]石爱中、周德铭、王智玉、杨蕴毅:《信息系统审计实务———中国计算机审计实务报告》,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悠悠lvying
全球顶尖的事务所,主要有4家,分别是: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主要从事审计、评估、咨询业务。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的央企,大多数都是他们的客户。以下内容来自东奥会计在线的信息,供参考。 四大会计事务所的特点: 一、普华永道 特点:规模最大,客户最多。 普华永道在四大中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拥有世界500强企业中85%的客户,是四大中客户最多的。其接手的项目也比较大,业务量较多,每年收益丰润。 二、德勤 特点:中国区成长最快的,本地化程度高。 德勤是四大中中国区成长最快的一家,德勤的客户有超过78%是世界500强企业,在发展日本客户方面最有优势。 德勤本土化程度比较高,四大中使用英语程度最低的一家,除非必要情况下与老外沟通,否则邮件也是中文的,任何官方资料及培训材料大多也是中英双语。 三、毕马威 特点:规模最小,但客户质量高。 毕马威是全球也是大陆地区规模最小的一家。金融业上优势明显,金融行业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此外,毕马威有最高质量的客户,毕马威的客户有超过75%是世界500强企业。 四、安永 特点:工作量最少,最重视员工感受。 安永是四大里面工作量最少的,工作压力最小,假期最多。但是这并不影响安永的业绩,其客户有超过80%是世界500强企业。 全球来看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当然是国际四大,即德勤DT,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安永EY,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业务收入占行业的比例能达到80%的以上。 不要觉得国际四大在中国的优势无法颠覆,在国际上更是难以追赶,除非自己犯错,就跟安达信一样,协助财务造假带来灭顶之灾。 业务上来说,主流业务是财务报表审计,只不过此类业务的收费空间有限,最近几年占收入的比例是逐渐在降低了。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示审计收费是10年雷打不动,目前这块做的最好的事普华永道。 第二大类财税相关咨询服务,是国际四大都在重点拓展的业务,收费标准具有灵活性,又能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档次,目前这块做的最好的事德勤。 除此以外还有些其他零星业务,比如说担任福利彩跑的公证员之类,也是能够帮助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度。 看到这个话题,作为一名在事务所做了5年的注册会计师不得不谈下自己的感受。 全球顶尖的主要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简称四大。主要业务是审计业务及咨询业务。本人没有在四大做过,但是也是在本土一个大所做过,就中国业务都差不多。 首先说下审计业务。审计可以分为年报审计与专审。年报审计是最挣钱的业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高峰期,通常是在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左右。捞钱的最好时机,事务所这时候收费通常每人每天1万的收费,算算有多少钱吧,但是给员工的,呵呵。 专审,主要是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及绩效评级等审计。这类审计,通常收费没那么高,但是没有淡旺季,基本全年有活,通常收费每人每天2000左右的收费,收费方式基本按照标的金额乘以百分点。 再说咨询。这个就比较高端了,其实年报审计及专项审计有审计程序,按部就班基本没啥太大问题。咨询可就没有标答了,也是很多有的是财税咨询,有的是工程全过程跟踪咨询,有的还是某一管理咨询,还有的是企业战略咨询,各式各样吧。我见过四大出具的一个咨询成果,几十页的PPT,收了100多万,一个PPT2万,值钱不,所以很考研一个项目负责的能力与水平。会计师事务所拉业务的套路一般是这样 年报审计先进去,这时候价格比较低也不要紧,关键是通过年报审计找出企业的漏洞,管理不善的地方,然后找到以后就给企业提建议吧,反正是各种问题。结果年报审计结束后,就可以接一些管理咨询的业务。做了管理咨询业务顺势就可以做一些其他专项审计业务,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 至于工资问题,大家也也有所关心吧。通常是这样第一年审计助理,工资都不高大概一月4到5千左右。第二年做小组长能到七八万,第三年做项目经理能到10万以上,第四年到第五年做高级项目经理,能到20万左右。正常情况下,你做业务收入的10%,基本就是你的工资。但是四大在这个基础上会翻倍,也就差不多。全球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当然是著名的“四大”,差不多学会计的都知道有“四大”,到底是哪“四大”呢,即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这几大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是当之无愧的顶尖事务所,许多优秀人才都以进入“四大”为骄傲,当然除了前途似锦,还有高额薪酬的魅力,不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总部在英国伦敦,主要国际客户有福特 汽车 、雪佛兰、英国电信等;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总部在美国纽约,主要国际客户有微软公司、美国通用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主要客户有苹果公司、奔弛公司等;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总部也在伦敦,客户有沃尔玛、可口可乐等。 据说进入“四大”事务所也是很累的,业务多,薪酬高,自然不可能清闲,近年来也有不景气现象,大多也会以降薪或裁员方式来维持平衡。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存在比较繁重的劳动,戏说的“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很多实习生进入事务所以后,都无法坚持下来。 其实除了“四大”以外,国内也有许多实力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比如立信、瑞华等。另外“四大”在国内好多城市都设有机构。他们主要的业务是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方面,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非就是与管理咨询、税务筹划、工程咨询等相关业务,有的还有会计培训业务。 普通人想进“四大”,几乎不可能,首先要英语过关,还有其他各项苛刻条件。但进一个普通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不难的。就算没有考下注册会计师证,只要过了一两门,就可以去实习,不断学习,早日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公会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捷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艾格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IGAF)安博国际会计联盟(INPACTInternational)博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贝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费都寿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浩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浩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华利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均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克瑞斯顿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罗申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会计师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摩斯伦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马斯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MSI)马施云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玛泽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尼克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鹏歌富达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珀拉理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钱特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毅诺集团(AlliottGroup)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会计师公会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在国内一般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国际会计师组织,学员规模发展最快的专业会计组织。澳门会计师公会(MSCPA):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独立非牟利专业团体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公会(ICAI):成立于1888年,是爱尔兰最大且 历史 最长的会计行业组织,在爱尔兰的会计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澳洲会计师公会(CPAAustralia):前身成立于1886年,是澳洲最大的专业团体及全球最大的会计之一。(也号称是南半球最大的会计专业协会和全球第五大会计师公会)。巴基斯坦特许会计师协会(ICAP):成立于1961年,宗旨是:完善行业能力;增加商业和经济价值;保护公共利益;保证执业道德与良好的组织管理;认识全球化的需要。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成立于1977年,其前身是于1972年在悉尼召开的第10届国际会计师大会上成立的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前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committee,简称IASC),在2000年进行全面重组并于2001年初改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国于1998年5月正式加入。韩国注册会计师协会(KICPA):成立于1954年,是经国家财政经济部批准依法成立的职业组织。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KASB):独立地制定、修订及解释会计准则,以提高韩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并适应韩国的经济环境。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加拿大最大的会计师职业团体(民间审计团体),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全国性的会计师协会联合体—加拿大特许会计师统管联盟(DominionAssociationofCharteredAccountants)。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Canada):是经加拿大国会批准成立的会计专业团体,是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C)、泛美会计学会(IAA)、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四个国际性会计师组织的活跃成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立于1887年,,成立时协会的名称是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AP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美国最大的会计师协会、一个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成立于1987年,是欧洲会计行业的联合组织。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JICPA):成立于1949年,由4部分组成:公认会计士、境外公认会计士、审计公司和初级公认会计士(联系会员)。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ASBJ):成立于2001年,揭开了日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革序幕。日本财务会计准则基金会(FASF):2001年,日本宣布成立“财务会计准则基金会”及其所属的会计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StandardsBoard,ASB)。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公会(ICAS):世界首个专业会计师组织,并于1854年获皇家特许(RoyalCharter)资格。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SCAA):成立于1913年,会员必须是香港的华人执业会计师并持有香港执业会计师资格。香港注册会计师公会(HKICPA):1973年成立,是香港唯一法定专业会计师注册组织,专责监管在香港的会计专业。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欧洲最大的会计行业组织。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英国特许公共财务会计师公会(CIPFA): 历史 可以追溯到1885年,原名为市政司库与会计师协会。意大利注册会计师协会(CNDC):成立于1911年,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成立的公共性组织。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是亚太地区会计行业组织的代表,成立的最初构想始于1957年12月1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一次远东会计师大会,正式成立于1976年。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ICAI):根据1949年《特许会计师法案》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咨询机构,旨在为制定和完善中国的会计准则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全球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有4家:普华永道bai(PWC)、毕马威(KPMG)、德勤(DDT)和安永(EY),也就是通俗上讲的“四大”。首先介绍一下4大会计事务所的特点: 普华永道:“四大”之首,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普华永道的客户。 毕马威:在中国唯一有资格与PWC抗衡的公司,在金融业上优势明显。 德勤:在发展日本客户方面有优势,但在华规模相对较小、每年招聘人数远少于其他几家。 安永:在中国的业务逊于其他几家,本地化步伐较慢,以香港经理居多。四大会计事务所主要从事什么业务从部分上就可以大致看出来: 普华永道:审计、SPA、税务、Advisory、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毕马威:审计、税务、财务顾问部、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德 勤:审计、ERS、税务、CorporateFinance、DC、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安 永:审计、TSRS、税务、MAS(财务咨询)、其他后台支持部门看起来业务很多,其实核心工作就是审计,而审计的主要工作包括: 1、参与执行各类型审计业务; 2、独立承担小型项目的审计工作; 3、负责编制审计业务工作底稿; 4、负责利用审计方法,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增强管理能力和减少企业风险; 5、按照审计程序要求,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审计工作底稿; 6、协助项目审计负责人做好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国际四大,国内八大,都不错。审计、税务、咨询、评估等各种业务一般都有 必然是审计税务咨询。然后下面再细分。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