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6

让子弹飞888
首页 > 审计师 > 专家解读研究型审计师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兔水桶腰

已采纳

审计师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公司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审计师声誉的衡量

【摘 要】首先回顾了审计师声誉的基本理论,然后对审计师声誉的衡量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对该类文章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审计师声誉;衡量

DeANGELO***1981***认为,即使审计师初始技术能力相似,审计质量仍然与审计师规模相关。理由是,大的审计师有着较多的客户,作为现任审计师,拥有更多客户的准租金。当审计失败时候,大的审计师将会损失更多的客户,损失更多的准租金。审计师的这种更多准租金可能损失的“担保”增加了较大审计师的审计质量。这样,有理由认为,大的审计师有着更高的声誉。

***2008***认为如果不考虑4大与非4大事务所的审计师执行符合要求的审计质量的审计程式,较强的产权保护体制并不会影响会计盈余质量特征。国际四大的声誉还是具有其他事务所所不具有的特征,审计师声誉的四大与非四大的两分法具有其他划分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美国和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的证据表明,全国性的审计师单独并不存在审计溢价,但如果同时是城市的领袖审计师则存在审计溢价。审计溢价水平在澳大利亚为24%,在美国为17%***Ferguson et ;Francis et ***。在澳大利亚,城市领袖审计师如果不是全国性审计师就没有审计溢价***Ferguson et ***,但是在美国则存在这样的审计溢价***Francis et ***。

Casterella,Francis,Lewis,and Walker***2004***运用1993年的调查资料,发现小客户市场六大行业专长审计师存在审结费用溢价,但是客户的审计收费随着相对于其它客户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无论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市场,客户讨价还价能力跟审计收费负相关。

王鹏、王咏梅***2006***的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确实更认同信誉好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温国山***2008***本文对“四大”于2003至2006年期间在中国A股证券审计市场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四大”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其各成员所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较之“非四大”,其客户规模大、财务质量高、ST***或*ST***客户比例低,另外,“四大”的独立性强,在相关行业具有显著的行业专长,审计质量高,审计收费比率低。

综合看来,四大与非四大的区分方法成为研究审计师声誉最为常用的方法,同时行业专长、城市领导地位的事务所对与审计师声誉的衡量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审计师声誉是否存在溢价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一类认为审计师声誉有着明显的溢价。另一类认为,审计师声誉没有明显的声誉溢价。正如Francis***1984***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审计师规模对于价格的影响是关于审计市场竞争、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一个复杂函式。

产品差异有可能使得规模大的审计师因为审计质量较高而收取较高的审计价格,审计市场的竞争和规模经济则使得规模较大的审计师降低审计价格。这样,审计定价应该取决于产品差异对审计价格的增加和规模经济使得审计价格降低之间的力量的对比。而实证研究中则的确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审计师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的结论。

在Simunic***1980***的文章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8大审计师收取较高的审计定价,文章认为审计师规模较大并没有影响市场的竞争,其中除了普华永道收取较高的价格外***对大客户市场显著***,其余7大甚至收取了稍低的审计价格***不显著***,似乎说明审计市场中规模大的审计师由于规模经济而稍微降低了价格***不显著***。严格的说,Simunic***1980***的文章并没有得出审计师规模***声誉***影响审计定价的确凿的证据。

Francis***1984***利用澳大利亚的资料证实了8大审计师比非8大有着显著高的审计定价,而且在大客户和小客户市场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似乎说明了审计产品差异对竞争的影响。

对于上述Simunic***1980***与Francis***1984***似乎相反的结论,Francis和Stokes***1986***认为,Simunic***1980***与Francis***1984***的研究结论差异源于二者对被审计物件的规模分类采取了不同的标准。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一差距的产生原因,他们以1983年96家最大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与另一组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重新进行了模型估计。他们的结论显示: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其他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高;但对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大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与其他事务所的收费并没有显著差异,即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

Michael Firth***1993***认为服务产品的质量的衡量很困难,消费者不得不依靠提供者的品牌声誉。文章检验了会计公司的品牌声誉是否存在审计溢价。样本资料使用了更换品牌名称的事务所,以及这种变更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于高的审计声誉的事务所导致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品牌名称在审计服务的提供方面显得很重要。

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以2001年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资料利用Simunic的模型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他们的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李爽、吴溪***2004***的研究表明,十大与非十大之间的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差异。刘斌等***2004***的研究也没有发现二十大与非二十大之间的审计收费的显著差异。

Chenetal***2005***与吴溪***2005***对2000-2002年B股审计市场的研究表明,国际五大在竞争性的法定审计市场没有赚取显著地审计收费溢价,仅在寡占性的补充审计市场中获得了显著的审计收费溢价。

何卫东***2002***以1999年上市公司审计收费资料研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型别审计价格相关。伍利娜***2003***利用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2000年和2001年的审计费用的资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是否是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年度财务审计费用显著相关。王善平、李斌***2004***用2002年深市资料发现二十大具有显著的审计收费溢价。朱小平、于谦***2004***发现,十大的审计收费显著高于其他事务所。漆江娜等***2004***的研究表明,国际四大的审计收费显著地高于其他事务所,而且经国际四大审计的财务报表具有更低的操控性应计专案。因此,这种收费溢价被解释为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异质或声誉溢价。郝振平、桂璇***2004***对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费用的研究表明,国际四大具有显著的审计收费溢价。李连军***2004***发现,国际五大的审计收费显著地高于非国际五大,而在非国际五大中,国内五大的收费也显著地高于其他事务所。

吴应宇,毛俊,路云***2005***以2001-2004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物件,利用修正的Simunic模型对不同资产规模的客户支付给“五大”的费用溢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客户向国内“五大”支付审计费用溢价,而小客户则不支付溢价。

审计师声誉对于审计市场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考察审计师声誉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可以观察审计时声誉在审计市场中的作用程度,反映审计师对审计师声誉的重视程度。

审计师声誉的衡量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入进行划分类别,代表审计师声誉的分类。审计师声誉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国际四大和非国际四大,国内外研究中用得最多的分类方法就是采用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2:30.

[2]DEANGELOL.,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December 1981***:182-99.

[3] joint effect of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Big 4 audits on earnings quality around the world[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1***:157-91.

作者简介:路云峰***1969-***,男,河南镇平人,管理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践。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专家解读研究型审计师论文

88 评论(14)

雁儿小妞宝

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我国的法律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适合于西方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师选择信号传递理论在中国是否依然成立,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我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以下是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实证思想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渗透和贯彻,实证审计学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们要理解审计,必须把它放入现实中,并观察审计是怎么运行的。解析运行中的各种现象,是需要审计事实(审计主体行为的集合)的,而审计事实的取得要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 分析 。这就需要借鉴实证法了。本文把审计风险与实证法相结合来对审计风险相关 内容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风险;重要性

实证审计理论研究内容涉及若干个课题。笔者仅就作为 现代 审计理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做一探讨。这个课题的研究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一、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

审计重要性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审计检查的内容、采用的审计 方法 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可以采用实证的方法:

1.市场研究。即研究公开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 影响 。根据市场对某项财务信息的反映来确定它是否重要。但是在市场研究中,我们不能肯定市场反应来自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要设计有控制的实验来调查某一财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2.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使用假想的数据,了解实验对象针对这些数据的相应对策,这些变量是根据诸如净收入的百分比、事项性质、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盈利趋势等来安排的。实验对象可以是审计师、财务人员和一般百姓,这样可通过对统一财务变量进行不同的数据实验来确定该财务变量的重要界限,而且还可以发现在 社会 中哪些事项是相对重要的。

3.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 会计 师事务所的实务指南的描述,以及法院对一些自身建立的判决结果。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重要性的定量化依据的。美国学者Lee在1984年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0个大的英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中有关重要性的内容,结果仅7个没有。

二、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 法律 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审计行业因审计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一般表现为因审计失败而引起的中介市场份额的减少或业务范围的受限。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因而建立的模型是 目前 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由于审计过程中三要素的存在,未能揭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给审计关系人造成客观损失,其可能性(审计风险)用P表示。P=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主体总是希望将P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以此估计检查风险。如果审计主体高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若再主观上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会产生误拒风险,这时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来尽量降低检查风险;反之,若低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而主观上又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高水平,将产生误受风险和道德风险,可能发生在审计过程中未查出重大错报和漏报,或有意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成本,此时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能直观反映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但在 应用 该模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模型可以扩展;(二)模型并不唯一;(三)模型可以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使用;(四)模型具有主观性。

三、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在市场 经济 环境中,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多如牛毛,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支出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总会把记忆力集中在重要的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甚至舞弊和差错等方面,而不会与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不休。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加以规范和补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旨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中出现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这样来定义重要性: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

①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 会计 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②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 影响 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并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企业 规模及特定的环境。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反之,其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同样,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重要性的判断。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可能是不重要的。而且,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重要性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越来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断绝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路子。如果有新的财务会计法规需要企业去实施,那么这些法规的目的无外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当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特别的要求,或者企业存在可由管理当局自主决定处理的会计事项时,审计人员应从严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3.审计项目。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审计人员应对数额高、波动幅度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4.错误的.性质。如果错误的性质严重,即使错误的金额较小,也应看作是重要的错误。例如,现金短缺8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出纳监守自盗引起的,则属于重要错误了。因为故意的错误说明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往往隐含着更严重的 问题 。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错误,是要看作重要错误的。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者更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应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6.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限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可依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应把审计重要性水平定得低一些,以保证审计的质量。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方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此时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

[1]葛家澍等著。会计大典。第十卷,1999年。

[2]石爱中等著。审计 研究 ,2002年。

[3]罗伯特。K.莫茨(美国)等著。审计 理论 结构,1990年。

[4]财政部。审计,2004年。

审计费用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1977年美国377家上市公司的包括审计费用在内的数据,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涌现出许多成果,大部分都集中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以 Simunic 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及其含义进行判断和分析。

一、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上文的文献回顾,学者们大都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在美国,公司规模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力度可以达到50%以上,这种影响力在我国市场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纪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会更加复杂,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也可能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增加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实质性测试范围,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和审计费用的提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被审计的上市公司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审计风险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越高,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审计意见后面临的被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费用也就越高,

本文选取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作为审计风险的衡量指标。其中,我们预测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因为存货与应收装款愈多,注册会计师进行盘点和函证的工作量越大,占用的审计资源就越多,审计的复杂程度更高,审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我们预测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两者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偿债压力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较小,审计费用相应较低。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以为该指标越低说明公司面临的管制风险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就相应的增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相对较高。

二、研究样本与实证结果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公布2007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总体,数据来自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为了确保研究的意义和精确性,在选择2007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时,我们进行了如下剔除:

1.为了体现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剔除了披露不规范、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例如未披露审计费用)

2.剔除了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收集不到的有关审计和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

3.为了体现一般审计费用规律,剔除了被ST、PT的上市公司。

4.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共筛选出4748组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数据。

(二)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

a.存在多个众数。显示最小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均值较大,而标准差为,说明取对数后的审计费用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总资产取对数后均值为,数值也很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ROE的均值较小,但极大值,极小值,可见ROE在我国上市公司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我们分析的所有数据中,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占79%,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得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肯定;而聘用“四大”作为审计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只占到5%,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以较低的审计费用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审计意见,通常会聘请“四大”以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2.相关性分析。我们选择了与审计费用相关的八个变量就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其中剔除了Big4与Opinion两个品质型变量。

3.主成分分析。我们将数量型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SPSS对上述8个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于初始特征值,前五个变量的累积解释程度达到了,而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成分解释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前五个变量仍然能够达到。旋转成分矩阵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不能筛选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三、研究结论及不足

本文对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规模、审计风险、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报告意见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决定作用不容忽视,其中上市公司规模和审计事务所的作用更加明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相比我国国内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要高很多,这不利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结束语:同时,本文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本文并未考虑审计事务所变更和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前的学者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会影响审计复杂程度,从而影响审计费用。本文认为,审计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上市公司规模或者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衡量,因此未进行考虑;第二,没有考虑上市公司行业在审计费用方面的区别。这些因素可能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15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