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9

奋斗1989
首页 > 审计师 > 开除审计师步骤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nami小明

已采纳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种类有三种:

(一)无保留意见。

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否定意见。

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三)无法表示意见。

说明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

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在对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进行调查了解,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内部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

3、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可基本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环节,为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一个前提。

4、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评价控制风险,确定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

开除审计师步骤

249 评论(8)

明鑫花卉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流程介绍1、确定审计的目标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4、符合性测试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6、实质性测试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8、撰写审计报告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准备阶段(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⑴签约双方的名称;⑵委托目的;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⑸签约双方的义务;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③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⑺审计收费;⑻违约责任;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四)确定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327 评论(13)

主君的太阳Soo

如果被审计单位提前要求审计报告,审计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要求: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了解其提前要求审计报告的具体原因和时间要求。回顾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回顾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确定是否已经完成了审计工作的所有阶段,并且审计师是否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审计证据。检查审计报告的准备情况:检查审计报告的准备情况,确保审计报告已经编写完成,并且审计报告的内容准确无误。确定审计报告的可发布性:确认审计报告的可发布性,确保审计报告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并且没有任何违规内容。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已经准备好,并且符合可发布性要求,审计师可以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报告。需要注意的是,审计师在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报告时,应当注意保护审计报告的机密性,避免未经授权的披露。同时,审计师应当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6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