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高兴
中国维和部队,是中国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国际法准则,派出的军事部队。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1992年5月,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刘鸣放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2004年10月——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蓝盔”部队已参加了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1名军(警)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我军共有10支维和分队1546人部署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
臭臭的猪宝贝
雷润民,海湾战争后,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 1991年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年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其儿子雷棣现已完成了他父亲的未竟心愿,现年已25岁。成为了联合国情报员。
宝宝囡囡
大事记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1年,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年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1992年5月,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刘鸣放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驻扎在磅同省斯昆镇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造成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1中队3分队8班战士陈知国、余仕利不幸牺牲,另有7名中国工兵受伤。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2003年3月13日14时许,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郁建兴在乘车返回巴格达途中发生车祸,头部受伤,抢救无效不幸牺牲。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2004年10月——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因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空袭,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造成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2010年1月12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级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正在楼内与联海团官员举行商谈的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和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同志被埋在废墟下,于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6分许壮烈牺牲。
水之语城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理由】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威廉-坎贝尔以及Satoshi Omura 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阿维菌素、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寄生疾病的疗法。现在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佛霉素已经应用到世界上所有受寄生疾病困扰的地区。疟疾感染每年接近2亿人。青蒿素被用于所有疟疾肆虐的地区。当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时,可以减少超过20%因为疟疾而引起的死亡。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有10万人被救。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寄生虫病治疗的现状,三人的研究成果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贡献。(摘自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