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友2鸣儿
重点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估理论上来说,风险评估是在接触客户的阶段、签署审计服务协议之前要完成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确定这个客户(尤其是新客户)是否可能存在重大固有风险。准确地说,是固有风险中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整体固有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来自多种方面:所处大环境的波动;业务模式和复杂度;管理层的资历、能力和履历;过往的审计师是谁;以前年度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以前年度审计调整的数量和类型;乃至客户可能愿意承担的审计费用等等。大致上评估风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所在行业 所在国别/地区 公司存续年份 审计目的及报告类型(法定审计或特殊目的审计?) 审计区间 上一年度审计师 上一年度审计意见类型 上一年度审计调整的数量、类型 新客户的大致背景资料,或老客户本年度的重大变化 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 欺诈风险(Fraud risk)评估此项目是否可能违反事务所的独立性要求 预计项目组人员的配比,是否满足专业能力和经验的要求,是否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是否需要借助外部专家的能力 预计项目工作时间及收费情况。2. 了解客户的业务在风险评估阶段实际上已经覆盖了一部分此类工作,但毕竟是比较粗线条的。和客户谈好了价钱、签了服务协议、开始进场工作后,需要对业务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这块工作是预审的主要任务之一。理想中的预审应该就是了解业务、评估内控、设计审计程序、穿行测试、符合性测试。对业务的了解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公司背景(部分在风险评估阶段已涵盖,此外还包括资本金状况、所用财务系统及ERP系统、所处环境的重大变动等)。3. 对主要业务流程和控制节点的描述在做完上面阶段二的工作后,会计师已经可以对客户的业务概貌有所了解。通常一个业务模式可以被拆分成不同的业务循环(cycle)。理论上来说,财务报表只不过是业务行为的量化记录,因此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每一笔分录(断句)都是由特定的业务循环中所发生的行为(断句)而产生的,也可以由此把每一个科目对应到不同的业务循环。 以一个典型的制造业来说,主要的业务循环通常包含销售、采购、库存管理、成本结转、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管理、人员薪酬、费用报销等。每一个循环包含若干个子循环。4. 穿行测试穿行测试的结果可以验证第三阶段所完成的内控描述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被执行。对于穿行测试失败的控制点,审计师需要了解失败的原因,判断是否应当修改对控制节点的描述、以及修改后的流程是否仍能覆盖相应的风险。如果不能,结果相当于设计缺陷,类同于上面第三阶段的情况。 通常审计计划阶段到此为止,也有认为穿行测试不属于计划阶段的内容。5. 设计符合性测试对于穿行测试成功的控制节点,会计师要设计相应的符合性测试方法,以及测试所需样本量。测试方法是根据上面的内控描述来定制化的,样本量要求通常是各个所有自己的标准的(虽然都是基于审计准则,但由于对风险程度的判断和承受能力不同,是有可能差得挺远的)。强调一点,符合性测试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只盯着有没有签字有没有授权就可以的。6. 执行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决定了某一个控制节点是否真的有效,向上延伸可以推断所对应的控制目标是否实现、风险是否被覆盖。如果某个会计科目所mapping的所有业务循环中的控制节点都有效,这个会计科目的控制风险当然就是低的。在整体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确定的前提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就可以提高,需要执行的实质性测试就可以减少,也就是所谓“相对不那么重点的审计项目”。
银色手链
书名: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审计)ISBN:9787514105063定价:62元目录第一篇 审计环境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质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环境第二节 国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第三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制定情况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二篇 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第五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 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第四节 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运用第六章 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第一节 基本要求第二节 经济利益第三节 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第四节 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第五节 高级职员与审计客户的长期关联第六节 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第七节 收费第八节 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第九节 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之间对独立性要求的差异第三篇 审计基本原理第七章 审计目标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第八章 审计计划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第九章 审计证据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性质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第三节 函证第四节 分析程序第十章 审计抽样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第四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第二节 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第三节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第十二章 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第四篇 审计测试流程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第四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第五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十四章 风险应对第一节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第二节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第三节 控制测试第四节 实质性程序第五篇 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第十五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第十六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七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第十八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审计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特点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九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三节 投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第四节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五节 筹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第二十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第二节 库存现金审计第三节 银行存款审汁第六篇 特殊项目的考虑第二十一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第二十二章 审计沟通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沟通第二节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二十三章 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的工作第一节 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第二节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第三节 利用专家的工作第二十四章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第一节 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概念第二节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设定和注册会计师的目标第三节 集团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第二十五章 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第一节 会计估计的审计第二节 关联方的审计第三节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第七篇 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第二十六章 完成审计工作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第二节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第三节 或有事项第四节 期后事项第五节 管理层声明第二十七章 审计报告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第四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第五节 比较数据第六节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第八篇 其他相关业务第二十八章 特殊审计领域第一节 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第二节 验资第二十九章 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第二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天津家具城
1.针对审计主体和审计方法及程序应采取的措施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判断的主体,既是有关判断信息的收集者,也是最后审计判断的做出者,在审计判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运用现代审计方法,严格审计程序,是改善审计判断质量的关键。应从下面三方面采取措施:(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2)采用先进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和现代审计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判断质量。(3)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2.组织和环境方面采取的措施(1)强化监管机制,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会计行为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是制定执行正确会计政策的基本条件。(2)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和评审。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评审,是为了评价系统的可靠性,确定对系统的依赖程度,使审计建立在一个真实、完整的信息系统基础上,以避免审计风险。(3)适当加大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审计责任是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应尽的义务。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4)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及会计和审计准则。科学、完善的会计规范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应围绕会计报表项目为核心,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计价和披露等有关方法和程序进行规范,以确保共同业务、特殊业务乃至特殊行业报表的准确反映。(5)建立有效的审计判断激励机制。激励手段是影响审计人员正确作出审计判断的主要因素之一。(6)重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客观态度,不受他人控制和干扰,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做出审计判断。(7)实行集体判断。减少审计判断偏误应该实行集体判断。尽管审计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但许多审计判断是由个人做出,而个人的经验又总是有限的,通过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协商可以弥补个人认知的局限性,易于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应加强审计复核,验证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正确性,确保审计判断的质量。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