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跟着习大大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老年人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生存问题、心理问题和经济问题,老年社会工作就是要尽力协助老年人解决这三大问题,其中老年人的生存问题要重于心理问题,也就是说要首先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即老年人穿住行问题,当然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容易成为心理上受冷落的群体,并且老年人心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也会影响到其身体的健康。老年人的生存问题和心理问题多是与老年人的经济问题相互联系的,经济问题的问题也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应当指出的,老年人遭遇的所有困难和问题都由老年社会工作来解决是不现实的,也是老年社会工作所不能及的。很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和通力合作才能够得到解决,并且有些问题比如一些老年病在目前是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具体来讲,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表现在:(1)帮助老年人获得所需资源,争取老年人所拥有的权益。(2)帮助老年人增强其能力,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协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促进与他人互动,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为充实。(4)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咨询,帮助老年人了解和接受老年期的生活。(5)影响有关老年人的社会政策,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除了要遵循一般社会工作原则外,还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相信老年人能够改变;(2)尊重不同老年人的需求;(3)耐心主动地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4)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5)尊重老年的自决权利,多肯定老年人;(6)为老年人保守秘密。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具体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和老年社区工作。(1)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个案工作方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具体运用。其辅导技巧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目前国内外运用较多的方法:怀旧和生命回顾。第一,怀旧:就是让老年人回顾他们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年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年人找回自尊和荣耀。这一方法对于调整老年人心态十分有效。当然,通过怀旧,老年人也可能再次体验过往岁月中不愉快的事件;但老年人对不愉快事件的追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自责和内疚,减轻焦虑不安的感受。此时,个案工作者也应从旁疏导老年人,让他认识到,也许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第二,生命回顾:就是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鼓励老年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让老年人重建完整的自我,以达到内省的目的。生命回顾与怀旧不同的是,它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而不只是回顾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和事件。因此,它更系统详细,也更能让老年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回顾的方法已被成功地运用于治疗多种老年疾病,特别是老年抑郁症。抑郁症的最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对生活失去兴趣并伴有轻生念头。通过生命回顾,许多老年人减轻了自责内疚的焦虑心理,重塑自我,找回了生命的意义。生命回顾和抗抑郁药物的配合治疗,被临床证明对老年抑郁症疗效明显。(2)老年小组工作老年小组工作是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小组,提高老年人活动水平,建立老年人间的互助网络,以帮助他们摆脱孤独与寂寞,使晚年生活充满乐趣的工作方法。在开展老年小组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小组活动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第一次小组活动,小组工作者事先要有周密的考虑,对语言的运用、游戏类型的选择、让大家互相熟悉的方式等都应有充分的考虑,要让组员感到轻松自然、愉快开心、活动有趣。第二,所组织的活动或游戏一定要简单易学,使老年人一听一看就懂,要使游戏具有趣味性,切忌太难,否则老年人会因做不到而感到自己无能。小组工作者应以缓慢、清晰、大声的语言讲解规则,要确保每个组员都明白规则。第三,要不失时机地赞赏组员的能力,增加老年人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所使用的赞赏应是真诚的鼓励,而不是夸大的谎言。同时,对于个别以自我为中心的“独裁”组员,小组工作者要加以引导、规范,甚至批评,使他们不至于影响小组工作的目标完成。当然要注意不要责之过严。第四,要关心每一个老年人对小组活动的感受,发现一些组员对活动反应冷淡时,要适当调整活动程序,以避免冷场。要防止小组内自发形成“小山头”,一旦发现,小组工作者要巧妙地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小组活动,自然使其拆散,达到所有组员互动的目的。第五,在小组活动过半时,小组工作者应协助组员真实表述对小组活动的感受,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使下一阶段的活动更符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第六,小组行将结束时,小组工作者应评价小组活动的成败及每个组员的发展情况。(3)老年社区工作老年社区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帮助那些生活在一定社区的老年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老年社区工作与老年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是老年社区工作的基础,是微观的工作方法,而老年社区工作则是宏观的工作方法,它是通过综合的途径来解决社区中老年人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不能只停留在老年人的个人及家庭层面,而需要扩展到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及社会的环境。我们应该强调改善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能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通过老年人的集体参与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社区工作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重点:第一,问题社区化:让老年案主明白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所有的,而是同一社区多数老年人都会面临的。这样老年人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也有利于老年人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问题权益化:有时候老年人会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忍则忍,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在老年社区工作中使老年人明白,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与不完善的政策有关,或者是因为原有的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因此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协助老年人争取自身的权益。“增权”(empowerment)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念,在老年社区工作中可以得到体现,通过增权来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使老年人减少无助的感觉,增加自信心和力量去争取自身的权益,从而获得充实的老年生活。第三,问题群众化:老年问题可以说是与社区中各个家庭都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老年问题就是社区中群众的问题,因此老年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区群众的支持,通过群众的支持,老年问题容易引起多方面的重视,有利于老年人问题的最终解决。
今夕访古
老年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好自我调适文/徐晓玲在从事老年社会工作中,会面临很多艰难的人生问题,如疾病、伤残、死亡等,社会工作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年老的情景,心情黯淡,对处理这些问题感到焦虑、沉重、力不从心。老年社会工作者面对的老年人,有的患有抑郁症、痴呆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有的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身上散发异味,在从事这些老人的工作过程中,往往让人感到透支了精力和情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一些老年人面对疾病、衰老、死亡时的悲观情绪也会传递给社会工作者,让人产生沮丧感。在长期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人生阅历、工作技巧的缺乏和老年人自我设防、老人家属的不积极配合而毫无进展,取不到明显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有深深的挫折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有可能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缺乏耐心和关怀,也有可能把它转化为对老年人的愤怒和敌意。如何做好自我调适,提升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敏锐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投入过深。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是不要在情绪上过深卷入案主的生活(如果你发现你经常把案主的问题带回家,以便细想他们的问题而干扰你的个人生活的话,这说明你已经卷入过深了)。尤其是长期服务于痴呆、病残、临终等老人的社会工作者,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缺乏成就感,更要意识到这是老年案主的问题而不是你的,社会工作者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社会工作者由于与家中的老年人交往而对老年服务对象抱有特殊的感情,对所服务的老年人出现反移情,就可能心烦意乱。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最好尽可能策略地迅速结束话题。也许经过情绪的冷静之后,这个话题会被重新提及,或者应把这个老年案主介绍给其他人,要始终铭记帮助老年案主客观地考察问题和解决方法需要平静和超然的眼光。对老年案主,社会工作者要做到移情而非同情。移情的发生是工作者与案主一起感觉而不是赞成案主的感觉。赞成案主的感觉是同情而不是移情的反应。移情促进问题的解决,而同情常常拖延问题,造成工作者与案主共同沉浸在其情绪中而不采取行动改善处境。如一位老年案主向工作者哭诉自己再婚的要求被儿女否决,同情的反应:“您的孩子太不理解您了,您可能要痛苦好长时间了。”移情的反应:“我理解您儿女的做法深深地伤害了您,您情感伤痛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您为什么再婚。就这个问题,您同他们深入地交谈过吗?”老年社会工者要始终注意区分移情与同情,避免陷入同情的境地而被老年案主一些消极、悲观、抱怨的情绪所影响。始终抱有希望,做一个“鼓励的人”。许多老年案主由于年老体弱,可能唠叨抱怨、心灰意冷,没有改善的动机或不能坚持在服务期间为了改善他们的处境所做的承诺。一些老年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发现教科书上所讨论的案例总是成功的,然而在自己的案例中却很少看到改善的地方。其实缺乏改善是非常正常的,教科书上的案例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通常思考成功的案例,而不是典型的案例,为的是证明理论。对一些困难的个案,老年社会工作者大不可不必失望,可以争取建立工作小组来解决。老年人并不都是残弱、孤寂、固执的,有些老年人健康、乐观、健谈且风趣幽默。通过建立工作小组,引导性格不同的老人互动,在小组工作中注意鼓励一些微小和积极的进步。通过接触不同的老年人,工作者可以避免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老年人。通过找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咨询和督导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