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5

蓝缀天堂鸟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要反思和总结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逛吃逛吃

已采纳

社工个人实习总结范文

社会工作实习也即将结束了,大家不妨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吧!下面是社工的实习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月的试用期即将结束,这一个月的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在这期间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同时,我已经逐渐适应了机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工作也逐渐进入了状态。下面我分两大部分来总结我这段时间的工作。

一、试用期工作内容

开始工作的前三天是在社区进行衣物募捐,虽然有点累但内心还是充满激情,也对社区充满着忐忑和好奇,忐忑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社工,好奇是因为对社区的各个方面还不了解。衣物募捐结束后我们便开始写通讯稿,第一次写通讯稿有些害怕紧张,参考着之前的通讯稿,通过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感受完成了第一份通讯稿,当时心里有些小欣喜,我对自己的工作也开始充满着热情与干劲。

通过查阅爱民社工机构以前的活动资料来了解我们的机构,并试着拟写活动策划书。后来我被分在岗位社工,有机会绍娟就带着我一起去社区,教我如何与社区工作人员打交道、如何与活动举办的联合单位人员打交道与合作、如何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等。

没多久,我接受了新的任务与考验——装饰楼栋,任务一下来我们就开始进行多种设想并搜集资料,楼栋装饰主要工作有拟写策划书与通知、打扫楼栋卫生、整理出小书架、拟写图书借阅须知、购买书籍和装饰楼栋所需物品、搜集素材、制作装饰物等。忙着楼栋装饰的同时也在方方、代彩、绍娟她们三个的带领下进行着其他的一些工作。

前不久我们对聋哑人家庭进行了一次家访,这是我第一次家访也是我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些听力残障人士,开始有些慌张,慢慢的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周末影院系列活动在从第二期开始走入正常轨道,做到了准时播放,并且观影人数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我们与上周来观影的居民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交流。

二、工作反思与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工作,我收获很大,也有很多感触。

首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方面。一直有个问题让我难以做出恰当的回答:社工是干什么的?没毕业前我总是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对社工做解释,不过我的解释并没能让对方理解社工到底是什么,而那时的我觉着社工很伟大很神奇但我却没点信心去胜任社工,所以一直没有勇气去做社工。如今做了一个月的社工,我开始用自己平时的工作来回答那个问题,我的回答让好多同学对社工充满了好奇与羡慕,以为我们在做慈善,但专业社工与其他慈善者相比,有它的独到之处,因为专业社工已经内化了社工方面的一些价值观并在工作中践行着它们。

一个月的工作也让我看到了实际工作与专业理论之间的差别,现实与书本上的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相差甚远,让大众接受社工信任社工更是很难,不过社工的发展是必然,这需要我们的努力与坚持!

其次,有关楼栋装饰的反思。楼栋装饰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与锻炼,我们也基本上完成了这次任务,不过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反思。第一,没能事先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规划,所以这次的做事效率也不高,浪费一些时间。第二,没能发动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楼栋里有居民自己亲手制作的装饰物,效果会更好,更能增加他们对楼栋文化的亲切感和集体荣誉感。第三,内容还不够丰富完善,没能把计划的社工工作性质、生活小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张贴在楼栋。

再者,有关社区方面的总结。第一,在社区举办活动前先向社区主任征求意见,并注意与社区主任交流的技巧。第二,把活动通知做到位,尽量让居民都了解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地点,提前三四天张贴活动通知,并试图通过社区的联络方式来通知居民。第三,活动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热情,同时注意“度”和自己的交流技巧,多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以此来挖掘他们更多的信息资源与服务需求。

最后,有关家访和周末影院方面的反思。一方面,通过家访让我感受了那些聋哑人的热情,同时我作为社工而不会手语感到惭愧,手语志愿者固然可以给我们翻译,但间接的交流远不如直接的交流所带来的效果好。另一方面,周末影院系列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赏,希望我们的活动本身会更具有吸引力。需注意的一点是,对于聋哑人的一些要求不能做到的不可轻易答应,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恰当的回答。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个月的实习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期间我逐步了解了社区的真实情况,基本掌握了社区的办事流程。说实话刚迈进工作的大门,一切都是那么的模糊,那么的茫然,对社区工作感到很陌生,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在西霞社区实习的第一个月,在社区领导的关怀指点和同事言传身教下,使我逐渐的走上了正轨,让我在宏观上对社区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社区可以说就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工作内容是具体而细致的,从社区党建、经济、文化,到社区服务、保障、治安、环保、科普、计生、征兵等等,几乎涵盖了政务工作的所有方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西霞社区的这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是社区信息平台的整理和低保申请登记工作。通过信息平台的整理,使我对社区所辖地段、小区以及居民的基本信息有了大致的了解,为日后工作做好铺垫;而通过低保申请登记工作,更使我了解的社区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这一批西霞社区申请低保的居民有15户,每一户都有不同的情况,有罹患重病的、有身体残疾的、有老年丧子的等,但生活却是相同的艰辛。贫困家庭的生活十分令人同情,同时也更使我感到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

在西霞社区工作一个月后,我被调到了新义社区。来到新的环境,一切又将重新开始,有句话说“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只要工作需要,在哪里都是一样。

到了新义社区后,由于已有了一些经验,我的工作比在西霞社区时多了一些,主要是配合老同志,负责社区服务、社区创建以及社区三产服务业等工作,分管的地段是南上河边以及北大街一带。工作任务增加了,就更需要沉下心来,理清头绪,从点滴做起。

我分管的地段,都是老式的平房,而且大部分都比较破旧,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面刮大风,屋内“刮小风”,社区大部分的低保户、三无人员、残疾人都集中在这一片,他们生活的困苦,不亲眼见到是无法体会的,他们可以说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的最底层的人群了。通过翻阅档案和实地走访,我对辖区内的贫困户、残疾人、孤独老人等弱势群体重新进行了登记梳理。我还参加了社区“居家养老”等活动,走访老人家里,寻问老人身体状况并填表为老人建挡;对于社区那些独居老人,还到他们家里为他们打扫卫生并与老人谈心,了解老人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并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尽快解决。

社区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不仅考验的.是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也考验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洞察反应能力,更需要有真真切切为居民解决困难的爱心和责任感。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积极地与居民融合,保持良好、融洽的社会关系才能把社会政策、方针、规章等落到实处。

在这期间,我感觉社区工作是艰辛的,但同时又是快乐的。艰辛的是要不厌其烦的面对社区每位居民,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琐碎问题,同时还要面对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快乐是能够为社区,为居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我给自己定下了几点要求和目标:

一、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文件及上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沟通交流。社区是一个整体,团队精神很重要,社区工作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处理得好的,需要同事间相互沟通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定期不定期的做好排查和走访工作,做好社区工作计划;

四、及时记录,做好软件资料;

五、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积极进取,创新地开展工作。

三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它留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业务技能的提高,更多是一种精神的同化和感召。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新的起点上,我将重新审视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使自身在原有水平上再创新高,力求做一个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服务让人满意的合格的社区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要反思和总结

336 评论(14)

o0大鹏0o

社会工作个案实践及反思

个案社会工作,这是社工学生大学四年课程必修课程之一,但凡社工学生大多能脱口而出: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几大手法之一,它定义是什么,它严格程序是什么等。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社会工作个案实践及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个案社会工作基本要素

有具体目标

工作计划

可评估

促进案主自我独立解决能力提升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个案工作,根据参考书籍整理出四个要素,如果社工不明白他现在给服务对象提供的帮助(咨询、辅导)是不是个案工作,可问其所提供的个别咨询或辅导服务是否满足以上四个基本要素?

例如,张大爷不会使用手机,前往社工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提供了耐心的帮助,教张大爷如何使用手机。讨论期间同事饶有兴趣的套用以上要素:目标是教会使用手机;计划是用三节的时间;评估张大爷最后学会使用手机;促进张大爷自己用手机。接着询问督导:你怎么看这个情况呢?简单看以上例子,似乎完全满足个案社会工作的要求,我不禁问社工:“社工去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去做这个事情,有什么区别?”答:“嗯,社工更有耐心,更热情啊!”督导员:“除了耐心和热情以外,社工要怎么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的呢?”我们很清楚,如果要体现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远有耐心和热情是不足够的,如何体现专业性才是重点。

再看张大爷的例子,我说做社工是需要多一些好奇心的,从社工挖掘服务对象表面需求背后隐藏的需求,张大爷我们可以提供怎么的服务呢?如果区别于传统的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服务,社工员可以多思考:什么原因令张大爷需要寻求社工帮助?这一次社工可以教会张大爷使用手机,下一次呢?张大爷的生活圈子中有无他可以寻求支援的人呢?有没有其他人可以教他等等?如果社工多一些好奇心,也许就挖掘出服务对象一些潜在需要,是社工可以去提供服务的地方,例如帮助建立资源网络,建立支持体系,促进邻里互助等等。因此,个案工作的四大要素是检验个案工作最基本的四要素,非完全要素;当各位社工在提供服务,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不清楚是否是“个案”时候,可以先问自己四个问题:我现在提供的个别咨询或辅导是否有目标?是否有计划?目标是否可评估?是否最终目的是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即助人自助。

二、个案工作有自己的一套工作基本程序

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治疗性/发展性

个案工作的接受服务协议

个案工作的文书记录

背景资料

要有问题:困难是什么、要改变什么、还有什么需求等

个案过程有记录

基本资料

协议

评估

面谈/电访记录过程:注意跟进与问责的作用

总结:结案评估报告

同样是为居民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与传统的居委会工作员提供的帮助有什么区别?如若仅是更耐心一些,更热情一些,社工的专业将无法得以体现,社工所学习的工作技巧将无用武之地。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个案辅导时候,是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

个案工作是社工介入个人(有时候是一个家庭)并与之互动的一个过程。个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治疗性个案;一类是发展性个案。治疗性个案通常有明显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了个人的行为、认知、情绪等问题出现,或者导致个人与外界环境互动出现阻碍,需要介入予以调整;发展性个案通常是,个案对象个人与环境互动等均衡适应,但在某个方面需要有更好的提升,而这个提升目的是为了能实现个案对象更高的需求,通常可以寻求社工协同解决,促进发展。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与个案对象的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需求、诉求、问题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无目的的聊天。

例如,王奶奶近期频繁前往社工中心寻找社工,每次拉着社工就聊上几个小时,但似乎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社工表示在聊天过程中觉得王奶奶的倾诉欲望很强烈,只是每次只是拉家常,好像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但社工也需要花费时间,王奶奶聊够了,然后就会离开,之后可能突然又出现在中心。

这种不定期的会面,是不是在提供个案服务呢?

这里我会与同工强调:“面谈”与“聊天”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需要挖掘潜在的个案对象,谈话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在面谈过程中,社工可以透过面谈,挖掘面谈对象表面需求的内在需求,继而促进背后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变成没完没了的一个聊天过程。因此在挖掘个案或接案过程中,提醒自己注意:社工的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标的,不要让谈话变成闲聊。

在个案工作基本程序中有一个是签订服务协议,目前签署同意接受社工服务同意书这个程序,多数社工表示服务对象同意社工提供服务,当要签署书面文件就较难接纳了。

社会工作发展较好的国家与地区,人们对社工服务的概念是比较了解的,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之间是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有其专业的伦理要求及工作守则的制约,个案协议是工作中的程序之一。好比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律师与当事人之间会签订协议一样的道理。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影响下(例如家丑不可外扬)以及内地社会工作也才起步,社会工作本身就不被民众所认识,有服务对象愿意掏心掏肺与一个陌生的“社工”去讲诉自己或家庭的问题,并且接受“社工”介入其个人世界,已经令社工觉得欣慰不已了。突然要求要签订什么协议,无疑对社工进一步开展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困扰。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接受社工服务一年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社工的个案的情况,不是没有的,我们戏谑其为“被个案”。“被个案”或许是这个起步时期难免出现的尴尬现象,但希望不要太久,而社工自身也需要清楚,职业形象定位与专业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因为服务对象抗拒,而忽略了专业工作的守则,那我们要怎么处理呢?其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艺术的处理这种“协议关系”,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是否签订协议,而是我们如何向服务对象传递“协议”的理念。

所谓个案工作协议,目的是令服务对象明晰社工的工作守则、操守、原则;明白其与社工之间是工作关系,案主与社工一起制定工作目标,案主认同这个目标并且有责任参与并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依赖社工;案主需要按时参与面谈,也有权利中途申请退出服务等。这些协议的内容,实质上是传递社工工作的理念,而非“要求”,这个社工自身需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将此信息传达给案主。

在实践中,针对一些对社工服务接纳较弱的服务对象,通常我们会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自然就不是按照《接受服务同意书》逐条照念了,这个传递过程是一个艺术处理的过程,社工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去与服务对象传达这样的信息。

另外强调下个案工作文书记录的重要性。这里需要提醒社工注意,面谈记录所发挥的问责作用:上司除了透过你的记录跟进你的工作以外,还需要跟进社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是否符合职业操守以及在其中承担的相应责任;特别是特殊情况,危机事件的跟进与处理,社工应该及时记录并通知上司,督导员查阅社工记录,与社工一起承担个案工作的责任。

例如,督导员定期查阅一线社工的个案记录,可能发现一社工最后一次记录是半年之前,且此个案并未结案。督导员因此会提出疑问,缘何半年之间的个案记录是空白的,社工是否忘记跟进这个个案了?是否是有所跟进但是未及时做记录?半年时间,个案对象发生了什么等等。

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社工按照工作原则在跟进,只是忘记做了记录。如果期间案主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有可能会追求社工的责任,因此及时的工作记录也是保障社工员自己的需要。

22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