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emai0505
社工小组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如何设计社工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社工小组活动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内容:
一,介绍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同时工作者做自我介绍(姓名、专业,在组中的角色);再由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安排与目标。最后分组。
目的:让组员与工作者认识
二,(1)逢七拍手
1.从某一人开始顺时针报数,当报到七或七的倍数时,此人以拍手代替说话,也就是拍手一下不能喊出数字,下一个人继续念下一个号码。
2.待大家熟悉规则后,就增加拍手的频率,除了七和七的倍数,只要有七的数字就要拍手,例如:17。甚至数字加起来是七的倍数也要拍手,例如:34
(2)大风吹
1、所有人围成一个圈,主持人站在圈中说:"大风吹”,旁人问:"吹什么?”,比如说:"吹穿红色衣服的人。”,那么穿红色衣服的人就必须离开位子从新寻找位子。没位子的人站在中间进行活动。
目的:活跃气氛,相互认识
三,由小组工作员把各小组成员带到活动地点,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接下来的活动流程:五指山和解人结。
四,五指山
1.小组成员围坐成圈,每个组员发纸笔画上自己的手型,并依次从大拇指开始写下自己的兴趣、喜欢吃的东西、喜欢什么类型的人、星座、个性,在手掌写上自己的名字。
2. 依次按照纸上的内容介绍自己,介绍时把纸放在身前。
3.工作员回收纸张,并从中抽取一张念出纸上组员的信息,让其他人猜出名字。
目的:促进组员进一步认识,加深对彼此的印象,并增强组员的团队意识
五,工作者带领组员分享感受,工作员介绍"解人结”活动的规则
六,解人结
1.组员围成一圈,伸出双手,随意于其他人相握,但注意每双手要握着不同的人。这便构成一根很紧的"人结”。
2.解结时,不能把手放开,只能透过其他方法如跨越、穿过等等。
3.经过一番努力,"人结”便可渐渐解开,直至解成一个或两三个小圈。
目的:增强组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建立合作关系
七,在工作员的引导下分享"解人结”活动的感受。然后为小组取名称,设计口号。工作员介绍接下来的主题活动
八,轰炸大队
1、 分队比赛,五组分为五队,每队成员需要把15球吹好,并运到目的地,最后将其压破,一组队员回来后,另一组才能出发,直到所有气球都被压破比赛结束。
2、 游戏中气球吹爆则作废,中途气球落地需回起点从新开始。
各组助手交叉进行监督,工作员计时。主持人控制游戏进程。
目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让参与者发挥想象与创意,解决问题。
创意活动名称: 随手转发微公益,社工理念正能量
创意活动概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对象):
活动内容:街头发放写有社工理念的书签,让普通市民发微博,传递社工理念
活动目标:宣传社会工作者的理念
活动时间:20XX年4月中上旬
活动对象:有兴趣了解社会工作的人群
活动口号:小成本 高效率 微公益
发现身边事 传播正能量
活动地点:南京东路353广场,徐家汇公园等
活动方案(介绍活动如何具体展开,包括活动内容、流程、具体执行):
活动流程:
1 我们在全上海号召一线的社会工作者,有社工专业基础或是正在学习社工的人,让大家想一些自己做社工的理念,自己对社工的认知,社会工作的意义,写成一条条标语。
2 把收集来的标语整理,制作书签,并在标语写在上面。
3 到活动当日,我们有三个小队同时在三个不同的地点,向过路的人介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理念等,并且把写有标语的书签赠送给有兴趣了解社会工作的人。
4 参与的人在收到书签的同时,可以编写“书签的标语+#话题#”发送微博,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的微博。我们的微博也会转发大家的微博,形成良性的互动。
5 如果有人在看到社会工作理念后有不了解的,或者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给我们发微博@我们或私信,我们的微博名字是“上海社工创意节-Voice小队”。我们回答不了的也会请正在工作的一线社会工作者解答。
活动可行性、创意性、公众参与性分析:
活动的可行性,创意性和公众参与性分析
1 据调查,中国网民的微博使用率远远超出其他国家,高达,远超过的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们选择微博宣传,随手转发的方式,既符合现在时下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宣传的效果。
2 我们选择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同时开展活动,提高了活动宣传力度和成功率。
3 很多人不了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认知,但是现在大学每年社工专业的学生也在增加,相信也会带动一批人开始认识社会工作。
4 本次活动不占用过多经费,实时性高
5 结合当代年轻人最普遍的交流平台-微博,方便的随手转发方式提高大家的参与性。
6 活动地点在徐家汇公园,353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这些地点也是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活动的地方,可以在举办活动时开展宣传,确保人流量。
一、背景及理念: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子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不断加强。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由于老年人的孩子很少能常伴左右,导致很多老人觉得很孤独,通过社工开展活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他存在的资源和优势,社工应该协助他们去发现和发掘,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老有所用。同工社工开展的活动,既能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放松身心,老有所乐;又能加深老年之家的交流,建立同伴群体的支持系统。
二、活动目标:
1、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2、提高老年的学习能力,如组员手、眼的 协调能力。
3、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让老人感受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放松身心,丰富老年生活。
4、传承、发扬中国剪纸等手工传统文化。
三、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明秀南社区老年人 名额:10-15人
2、活动地点:明秀南社区老人活动室
3、活动日期:20XX年12月13、20、27日20XX年3日 下午15:00-16:30
4、人手编配:3名社工及5名志愿者
5、招募及宣传方法:宣传单、走访社区
四、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1、老人可能在做手工过程中会出现不适,社工要观察组员的身体情况,在邀请组员前了解各名组员的身体特点。
2、天气问题,天气可能会比较寒冷,社工提醒老人要穿多些衣服,注意保暖。
3、场地问题,可能由于没有固定的社工活动场所,活动地点会变更,提前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做好活动场地的安排。
五、评估方法:访谈法
baicaitee909
社会工作通用过程与个案工作流程
第三节 计划
•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 服务计划主要由目的及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策略、协同工作的合作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六部分组成。
• 1、目的和目标
• 社会工作介入要达到的成果。目的是指社会工作介入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终的结果,而目标是指具体的指标,近期的工作指标、短期的、具体的阶段性成果。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 计划中要详细列出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这是在介入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
• 此外,个人行动要改变的任何系统是关注的对象,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 个人、家庭、小组或群体、组织、社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关注的对象。
3、介入策略
• 介入是多层次介入,包括直接提供服务给服务对象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及应对问题的方法,也包括间接介入策略。
• 介入方法可以采用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建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方法;
• 介入行动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
•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 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计划是社会工作介入行动的纲领,在制定计划时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
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设定工作目标。
2、构建行动计划:选择介入系统、选择介入行动(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
3、签订服务协议
• 四、服务协议的形式
• 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 1、签订协议的过程
• 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第四节 介入
•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一、介入的特点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即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
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2、间接介入
——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3、综合介入
——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的介入。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 2、个别化;
•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 5、瞄准服务目标;
• 6、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2、进行危机介入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
4、调解行动
5、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 2、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 3、制定计划创新资源
• 4、改变环境
• 5、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第五节 评估
•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程度、目的与目标的达成状况。
• 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是指引性等特点。
一、评估的目的
•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 2、总结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二、评估的作用
• 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 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 3、巩固改变成果
• 4、社会问责
三、评估的类型
• 1、过程评估
• 2、结果评估
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 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 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 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 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第六节 结案
• 结案是当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符合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
一、结案的类型
• 1、目标实现的结案
•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的任务
• 1、总结工作
• 2、巩固已有改变
•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 4、撰写结案记录
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办法
•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包括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和负面反应。
• 1、正面反应
• 兴奋、希望、成就感、感激。
• 2、负面反应包括
•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3、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 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 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并给予心理支持;
• 预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好防范措施;
• 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
方案设计答题要点:
l 一、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l 二、方案设计
l 1、目的/目标
l 2、实施策略(做什么)
l 3、方案执行(如何做)
l 4、方案评估
l ——评估三个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社会工作目标实现情况、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l ——评估三个方法(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社工同行测评、机构测评)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