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7

芥末生煎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蚌埠社会工作者排名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蛋蛋妹妹

已采纳

穆青、李普、田流、李峰、阎吾等。

1、穆青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穆青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2、李普

李普(1918年8月—2010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属涟源);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共长沙县嵩北区委书记、《新华日报》记者、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社长、中原总分社采访部主任等;解放战争期间,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总社采访部副主任、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中宣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南局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73年回新华社工作,历任北京分社社长,核心小组成员、党组成员、副社长;1982年离休;2010年去世。

3、田流

田流,原名张丙蔚。直隶(今河北)完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

1945年后,历任《晋察冀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农村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内政治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家计委政治工作组组长,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

《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报告文学》杂志主编,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学会理事。擅长写通讯和报告文学。著有《田流散文特写集》、《生活在召唤》、《我这样做记者》等。

4、李峰

李峰,男,新华社资深记者。新华社资深记者,20世纪50年代初就被新闻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所关注。

北大和复旦等高校把他当时写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等新闻特写,列为新闻系的参考教材,认为它在新闻写作上有新的突破。

可李峰则说,他走运,是党和人民给了他不少没有想到的机遇。

5、阎吾

阎吾 (1921—1996)山东荣成市夏庄同家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参加八路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

1939年调鲁南抗大学习,1942年分配到山东省教育处编审科、省文协编审辑部,1946年调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

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干事,新华通讯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总分社前线记者,志愿军总分社记者组长、新华社海防前线分社社长、新华总社军事编辑组长、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

阎吾一直从事军事记者工作,当时被称为“情景记者”、“武记者”。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的报道。采写有《强渡长江》、《战后凉山》等报道。有《阎吾情景新闻选》。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中国十大名记者》、河南中州大学出版的《中国名记者著作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的《名记者传》均载文介绍了他的记者生涯。

著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百度百科——李普

百度百科——田流

百度百科——李峰

百度百科——阎吾

蚌埠社会工作者排名

250 评论(9)

猫猫猫啊哩

1、范长江

四川内江人,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

2、穆青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王克勤

1964年11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是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曾任《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主任、《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西部发展报》总编辑、《权衡新青年》杂志总编辑 ,兼任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汕头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

曾担任经济时报社党委委员,2007年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租车改革调研组成员,向中央政府提交多份研究报告。

4、闾丘露薇

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

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

5、冉雄飞

1996年7月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业。1997年应聘于人民体育出版社《世界体育周报》做专职体育记者。1998年5月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足球之夜》栏目组专门从事足球报道。2002年9月加入《体坛周报》。目前还在新传体育做解说顾问。

扩展资料

记者主要分类:

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按报道内容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

按地区分为本地记者、驻外记者、特派记者等。新闻机构为了专题采访报道或专门地区、部门的采访报道,还聘请编制以外的特约记者。

中国新闻记者的职务序列,分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4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长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克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闾丘露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冉雄飞

357 评论(15)

小懒虫菲菲

国家统计局2007年第131期《研究参考资料》发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在2006年度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比较中,合肥位居第21位,我省马鞍山市也榜上有名,位居第74位。据统计部门人士介绍,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包括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五大项、44个正向指标、7个逆向指标,这些指标乘以一定权重汇总计算出城市综合实力得分。与2005年的百强排名相比,合肥在此次排名中的位次前移10位,在省会城市中位次也前移7位升至第八。在与中部其他五省会的比较中,合肥仅次于长沙、武汉之后名列第三。长沙、武汉、太原、郑州和南昌分别位居14位、17位、30位、31位和48位。其中,长沙和太原两市位次较2005年的排名分别前移5位和12位,武汉、郑州和南昌三市位次则分别后退1位、8位和13位。但与往年的排名不同,此次排名并非国家统计局官方正式公布。记者昨日就此咨询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城市资料处,该处相关人士表示,《研究参考资料》是统计局的一份内部刊物,9月25日,该刊物的确刊登过这样一篇报告。下周国家统计局将通过其主管的行业报《中国信息报》发布正式排名。(甘小志)

134 评论(9)

土偶寄宿制

《众里寻你—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开播了,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他们展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下面我整理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观后感 个人感悟5篇 范文 ,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1

爸爸在用生命来守护大家,她就帮爸爸守护好小家。黄诗桓的爸爸作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疫情期间上交请战书并奔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诗桓在家帮助妈妈做家务、照顾1岁的弟弟,为爷爷奶奶宽心,让爸爸安心在一线工作。生命不曾辜负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她立志做一个让生命绽放的女孩。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破了原本热闹的 春节 。黄诗桓的爸爸作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义无反顾地上交请战书并奔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她看着爸爸的背影,心中有不舍、有担心,但她明白救死扶伤是爸爸的责任,是爸爸做医生的初心。她支持爸爸的决定,并为他感到骄傲与自豪。

她有机会就和爸爸视频聊天,分享他在抗疫中的点点滴滴,为他加油打气。为了让爸爸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抗“疫”,她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洗碗、洗衣服、扫地等。因为弟弟年纪小,才只有1岁多,她主动帮妈妈照顾弟弟。弟弟哭闹时,她就想办法让弟弟开心起来,不让妈妈操心。居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子奔赴武汉后非常担心,也了解儿子的工作不方便接听电话,唯有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到诗桓家里询问情况,诗桓了解爷爷奶奶的心情,耐心地跟他们说爸爸的工作情况,让两位老人放心。有时做完作业后她还主动打电话给两位老人,嘘寒问暖,告诉他们弟弟的趣事,自己的学习情况,常常使两位老人开怀大笑。她想,爸爸在用生命来守护大家,她就帮爸爸守护好小家。

她担心爸爸会感染上病毒,但她又不能在爸爸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每次和爸爸视频时她都会表现得很开心、快乐,不给爸爸增加负担。为了给像爸爸一样的“最美逆行者”致敬,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并画了一幅画,为爸爸加油,为所有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为武汉加油。这次疫情,让诗桓懂得了生命不曾辜负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她立志做一个让生命绽放的女孩,将来像钟南山院士和爸爸那样,帮助他人,救死扶伤。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2

宫井豪家住蚌埠市秦集镇高埂村,现就读于仁和中学。三年前,母亲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高昂的治疗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祸不单行,20__年年初,父亲因患急性白血病离开人世。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了,妈妈又丧失了劳动力,从那以后,宫井豪成为家里的“小巨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和姐姐一起照顾年幼的弟弟,同时有时间时到医院照料“透析”治疗的母亲。宫井豪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简单而温暖的方式诠释着“孝”的真谛。

据了解,“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少年 儿童 核心价值观培养,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最美”系列活动中持续时间长、社会效益佳、收视水平高的活动之一。本届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共有408名,此次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今年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经历了全国征集、人物 事迹 展播、官网公示、推选委员会推选等多个阶段。最终,活动推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数百名候选少年中选出了10位20__年度“最美孝心少年”。

针对困境儿童的保护,在蚌埠市益点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们经过实地查看,研究确定了帮扶方案,决定开展“冬日暖阳”帮扶项目。蚌埠市民政局、蚌埠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谋划支持。专业社工介入、困境儿童保护、会同爱佑基金会的实施的“叠加监护”和特殊生活补助……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决定聚集社会力量,牵头为宫井豪建新家,彻底改变三姐弟的居住环境。三个月来,在益点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盖起了近百平方米的三居室,取名“阳光小屋”。国家、省、市媒体关注,提升了困境儿童自强不息的形象,展示了蚌埠市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和困境儿童保护的成果。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3

宫井豪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三年前,母亲身患尿毒症,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20__年年初,家中唯一的顶梁柱——爸爸因患急性白血病去世。13岁的宫井豪和比自己大2岁的姐姐宫井悦带着3岁的弟弟宫井好,只能靠着政府的低保救助款艰难度日,每周还要照顾母亲到医院进行透析等治疗来维持生命。他们居住的房屋低矮潮湿、四面透风、破烂不堪。家里房屋漏雨、墙面漏风、墙体霉变、床和衣物都散发着一股霉臭味。

13岁的顽强少年宫井豪并没有为此沮丧,而是顽强地撑起这个家,无论天寒酷暑,他每天很早就起床,给弟弟穿衣、洗脸、刷牙、做饭,给弟弟喂饭,自己简单吃点饭,就带着弟弟一起上学,把弟弟送到幼儿园后,自己再到自己的班级上课。中午放学,接好弟弟一起回到家,再给弟弟用白水下面条,打一个鸡蛋自己舍不得吃一口,留给3岁的弟弟吃。晚上,则是一边带着弟弟,还要做好饭,等着上中学的姐姐一起到家吃饭。

去年12月5日,蚌埠日报官方微信第一时间刊发了题为《蚌埠版“背着弟弟去上学”,看哭了……》的微信内容,图文加视频全方位报道了宫家遭遇的困难,以及让人动容的手足之情。12月6日,《淮河晨刊》以《13岁少年带着3岁弟弟去上学》为题报道宫井豪的遭遇后,引起 其它 各大媒体的关注,经本报近10篇连续报道,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这个困难的家庭。我市益点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实地查看,立即行动起来,研究了帮扶方案,决定开展“冬日暖阳”帮扶项目。蚌埠市民政局、蚌埠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谋划支持。专业社工介入、困境儿童保护、叠加监护……通过反复研究方案,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决定聚集社会力量,牵头为宫井豪建新家,彻底改变三姐弟的居住环境。此后三个月,在益点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盖起了近百平方米的三居室,取名“阳光小屋”。

憧憬未来 长大帮助更多的人

荣获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的宫井豪,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李兵介绍,自从蚌埠益点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对姐弟三人开展帮扶活动以后,小井豪受到了更多的感染,比以前更加懂事了,看着志愿者们不停地忙碌,小井豪也开始像志愿者一样,忙着打扫卫生、做家务、学习做饭、整理房间。宫井豪说:我早点学会做饭、做家务,志愿者叔叔、阿姨就不需要这么辛苦再来帮助我们了。他也立志:长大后一定也要像志愿者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套三居室的“阳光小屋”赠送给了小井豪一家,井豪第一个表示将向阳、最大的房子给妈妈住、另一间向阳的房子给姐姐住,自己选择了北面的房间。体现了对妈妈的孝敬、对姐姐的谦让。妈妈因为患有尿毒症,不仅需要长期治疗,还不能做 家务活 。井豪非常懂事,总是把家里带弟弟、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家务活干好,好让妈妈安心养病。一次,志愿者们为三姐弟做了几个“大菜”让三姐弟解馋。但是,小井豪首先想到的是给在医院治疗的妈妈留些好吃的,因为妈妈也吃不到这样的菜,妈妈更需要吃好点。

曾经有人问过小井豪的志向是什么,他开始想去当兵,保卫祖国。经历过这样的坎坷经历以后,他的志向也有了新的变化。“我要好好学习,增长本领,长大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阳光小屋”再加盖一层,把妈妈照顾好、把弟弟带大,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像志愿者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宫井豪说。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4

今年7月,黄诗桓被评为2020年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其事迹经本地媒体报道之后,也引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关注。

“照片中戴眼镜的就是我爸爸,这是要去武汉前在医院门口拍的。”26日下午,黄诗桓在房间翻阅着其父亲在战疫期间的照片,向央视摄制组讲述疫情期间的 故事 。黄诗桓清晰记得,2月13日当天是下雨天,爸爸出发时弟弟哭得特别厉害,她自己内心也充满了紧张。“我那时候知道感染新冠肺炎后会发烧和呼吸困难,所以特别担心爸爸。”她回忆。

“黄诗桓的事迹特别有代表性,她体现了一个普通孩子,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能够做些什么。这对其他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且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短片导演郎君表示,节目组通过广东省文明办了解到黄诗桓的事迹后,拟将其作为2020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的候选代表,将其故事拍摄成一个专题短片,届时将在CCTV-14少儿频道与全国青少年朋友见面。

“希望能够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少年儿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激励少年儿童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郎君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在全国范围内寻访有孝心的孩子,从2013年起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今年计划于10月底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邀请黄诗桓在内的30名“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代表参与。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5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自2013年起已连续举办7届。今年,该活动通过各地文明办推荐、栏目记者走基层等多种方式征集孝亲故事,经推委会推选,最终10名(组)少年脱颖而出,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作为其中一名“最美孝心少年”,黄诗桓是战疫英雄背后的小当家。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黄诗桓的爸爸黄光鉴作为三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主动请缨加入了佛山援鄂医疗队。在家中,黄诗桓主动上网课之余,帮妈妈照顾一岁的弟弟,承担起爸爸原来负责的家务,在视频中给爸爸加油打气。

三水12岁女孩黄诗桓

孝顺父母支持抗疫获央媒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生父亲前往武汉一线抗疫,三水12岁女孩黄诗桓帮助妈妈照顾8个月大的弟弟,并贴心地主动承担家务。9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来到三水,采访拍摄黄诗桓的孝顺故事。

黄诗桓向央视节目组讲述疫情期间家里的故事。

黄诗桓是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的学生。今年2月,她的父亲、三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光鉴奔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为了让爸爸没有后顾之忧,黄诗桓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做早餐、拖地、洗衣服等,还帮妈妈照顾当时只有8个多月的弟弟。

“合照里戴眼镜的就是我爸爸,他准备去武汉时拍的。”9月26日下午,黄诗桓在家翻阅着爸爸黄光鉴的照片,向央视节目组讲述疫情期间家里的故事。

“爸爸在武汉的时候,传回一张穿着防护服的工作照。看着他全副武装的样子,我也担心他会被感染。”黄诗桓说,她一有机会就和爸爸视频聊天,聆听爸爸在抗疫中的点滴,并让他放心工作,好好吃饭。

今年7月,黄诗桓被评为2020年广东“新时代好少年”。其孝顺事迹被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关注。

“黄诗桓的事迹特别有代表性,她展现了一个普通孩子在全民抗疫背景下的能动性。这对其他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导演郎君说,节目组将其作为2020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的候选代表。此次拍摄的内容将制作成视频短片,在CCTV-14少儿频道播出。

郎君介绍,“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将于10月底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计划邀请黄诗桓在内的30名“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代表参与。

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相关 文章 :

★ 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 2020《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心得5篇

★ 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5篇

★ 看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体会5篇

★ 最美孝心少年2020观后感5篇

★ 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心得5篇精选大全

★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作文5篇精选2020

★ 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体会600字精选5篇

★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心得6篇2020

★ 2020年最美孝心少年观看心得感悟

293 评论(10)

吾色真人

1,穆青。

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

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2,陈柏生。

1926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赴晋察冀解放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采访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记者之一。

3,彭迪。

国际新闻记者、国际问题评论员。江西萍乡人。1920年10月14日生。1944年在成都燕京大学历史系肄业。从事新闻记者工作近40年,发表了大量国际新闻、通讯和评论。1979~1984年在美国所写作品已辑为《彭迪国际评论选》出版。所写评论文章尖锐泼辣,逻辑严密,独具风格,在国内外读者中有一定影响。

4,纪希晨。

原名松晓,河南伊川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雁门分社编辑、驻成都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西南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第一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

5,闾丘露薇。

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杞县籍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柏生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希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闾丘露薇

110 评论(15)

fairyzhangyanting

桐城第一合肥第二马鞍山第三

14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