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2

qianshuijun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实物文章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虾球麻麻

已采纳

在开始进入主题之前,很有必要,对社工做一个比较贴合我们理解的定义。社工,通常是社工的简称,而非社区工作或社会工程。社会工作是指 社会工作者 (从业人员的称呼) 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 (是一门学科,包含价值观,系统的辅导方法等,不同的方法社工的角色不同) 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 (受众是弱势群体、有需要的人士,家庭或组织等) 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 (作用,可以帮助受众对象做哪些事情并达到的效果) 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 (承接作用,包括弱化的社会功能,非正常的生活等), 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目标及终极目的) 。 简而言之,社工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从社工的定义可以看出,里面包含了社工的目标,功能,包含的要素,特点,扮演的角色,这些构成了我们对社工的基本认识。从定义出发,我们除了了解知道社工的定义外,在真正的社工实务中,还能怎么去实践社工的这个定义呢? 不少社工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也就是社工实务是有理论支撑的,但是如何支撑呢?如何体现呢?不知道,或者自己运用了某些理论,自己却不知道。本篇我将抛开理论,从定义出发,在定义里面,寻找社工实务的影子。 首先社工的要素,包含了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专业方法,助人活动和价值观。服务对象,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成为社工的服务对象,起码我们知道社工的服务对象来源有主动的,被动的,转介的等等我们对于求助社工帮助,或者外展发掘的,转介过来的服务对象,需要进行需求评估,需要了解求助的动机,是否在社工服务内容范围内以及是否在本机构社工的能力范围内,一系列的预评估工作,我们对服务对象这个基本要素,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我们需要去了解他,去拨开表面问题寻找真实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实务过程中要做的且不能忽视的部分。至于如何做,会留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书写。 其次是社会工作者,专业方法和助人活动。其中专业方法包含但不仅限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可以说这是社工能够开展助人活动的看家本领,不二法宝。社会工作者,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员,是职业人员,掌握专业方法开展助人活动。在日常的社工实务中,社工的三大方法是有区别也有重合,只有真正找到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真实的需求,落实到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中,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需求。例如个案,需要每一个步骤都做的很到位,接案、预估、计划、跟进、评估、结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社工认真对待,一环扣一环(危机介入可以跳过接案环节),直到问题被解决或者转介到更加适合、更加专业的机构。 最后是价值观,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非批判与接纳(接纳不代表认可,非批判态度对待),服务对象知情自决(自己决定和知情同意),保密(社工对服务对象信息保密),尊重(尊重服务对象作为人的权利与尊严),个别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是社工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都需要秉承这些基本价值观,体现社工的专业价值,在实务中体现专业,能做到做好这些,其实就是专业! 社工实务,不是在跟个案,开小组,搞社区工作时,运用了什么理论,什么模式去指导社工实践才叫社工实务,在理论和模式之外,那些细微的方法和技巧,也是社工实务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片面追求理论与模式的高大空,需要将每一次接触都运用社工的方法和技巧落实到位,结合理论和模式,社工实务才是完整的。

社会工作者实物文章

360 评论(8)

命丧与她丶

社工新手如何开展社会工作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同时也是一个社工新手,应该如何开展社会工作呢?下面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对于理论的初识

关于理论的认识,在校期间接触到社会工作专业的机会更多在于理论,因此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是自己接触到这个专业的第一道大门,我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认识也是由此开始的。在一个月的实践过程中让自己更深层的认识到理论对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指导作用。社会工作过程理论指引活动发展的方向,指出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维护活动可以正常、有效的开展。

在一项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进行的是相关资料的收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问题的评估和需要的确认,最后进行活动的策划。在资料收集阶段,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方法收集关于社区居民、自身的需要、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的信息;在问题评估和需要确认阶段,通过对社区环境、资源系统、社区居民的客观问题等因素的评估和综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评估需求满足的可行性和需求满足的有效性,以此来确定我们提供服务和活动策划的方向和目标;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依据前期收集资料进行的分析、总结,依靠社区、社工等资源系统,针对社区居民的合理需求,制定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服务计划和活动策划。

因此,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工作方法,旨在确保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既可以体现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也可以做到真正的服务于服务对象,帮助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活得到改善和能力得到提高。

二、对于实务的初识

关于实务的认识,是在毕业后走进彩虹才算真正的接触到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也由此知道了真实中的实务工作和在校期间对于实务的片面认识是有多么大的差距。在实务领域中,社会工作者要面对不一样的服务对象,面对不一样的问题,能动的与服务对象进行分析和交流,已达到澄清事实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面对具有不同性格、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的社区居民时,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面对同一问题各自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时候单用一种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服务的需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选择相应的工作方法提供服务。我们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会用到问卷、访谈等方法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在实际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使用问卷进行资料收集的方式只能获得相对较大概念的信息,并且由于问卷的局限性,在问卷框架内不能确保罗列尽所有的可能情况,导致我无法获取服务对象最真实、最贴切的想法。

因此,我们采用访问的方法来收集最符合服务对象的信息和想法,为了收集某些特定的信息和资料,我们选择架构式访问的方法收集既符合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又符合社会工作者需要的相关信息。

在实务领域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依据实际的情况不同来选择相应适合的工作方法来采取行动,已达到较高的工作效果。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助人和服务活动中不断地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去分析、总结和反思各种实务工作方法,形成符合本社区的相关实务工作规范。

三、对理论和实务关系的初识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更多的理解到理论知识指导实务工作,实务经验反馈于理论知识的思路,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处于真实的人际交往环境中的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时,我们采用的工作方法也随着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选择更有效率、更符合需要的方法时最好的`选择。相比于问卷法更容易收集到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理论是在相对比较理性的条件下建立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和规范,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完全使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从事工作就不那么合适了,复杂的现实情况不断地对一整套理性的工作方法和规范发起挑战,不断的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一个个新的问题出现在社会工作者面前,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凭理论的指导已经显得不那么足够了,更多的需要依赖社会工作者的实务经验来随机应变处理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多的去学习、体会活动开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事务,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自己丰富的实务经验,让自己有能力去应付复杂现实情况中出现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理论的作用和独特地位,在实践过程中,理论知识指导实务工作的进行,理论从大方面出发、从结构出发、从工作方法出发等等,为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方针,对活动前进的方向起了引导作用,对实务活动正常的运行起了维护作用,但是在实务过程中,理论的指导并不应当拘泥于具体的形式,而是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行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消除困难。

实务经验的积累让我们对下一步服务活动的开展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和更为合适的思考,并且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深化、不断的改善,通过分析、反思、总结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性理论,进而形成符合实际情况开展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并在下一步的服务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去验证、改善和发展。

33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