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要减肥
首先能够感受到楼主的痛苦与急于缓解的心境,焦虑是一种内在冲突的感受,但是我强烈建议楼主不要停止工作,因为曾经有一位过来人曾说过:无论焦虑有多严重,先动起来再说。所以我建议楼主在上班之余,多进行体育锻炼,先让周身的气血运行起来。其次也强烈建议楼主在网上购买一些心理学自助书籍,这有助于打开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烦恼观。最后为楼主摘抄几段来自一本心理学自助书籍的文字,希望能有用:当下,已有大量中学生、大学生、社会精英、创业者等被各种各样的慢性焦虑情绪和灾难性联想所奴役,就像喝醉酒的人,想努力走直线却总是走不直。据不完全统计,沾染这些心灵梦魇(广泛性焦虑、强迫情绪、抑郁情绪、社交恐惧、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心境障碍、适应性障碍)的总人数已经不亚于乙肝与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一些焦虑障碍在某种层面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倘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而言,那些症状事实上都不是“病”,那些负性情绪都是无意识给我们的一个积极的讯号,这个讯号是要我们爱自己,让自己用心谛听恐惧背后纯真的心,而后成为一个彻底了解恐惧真相的人。许多天马行空、层出不穷的顽固性强迫观念,强迫行为背后的核心症状也都是一种深深的焦虑——当事人觉得不去机械化地重复一下便会发生什么不测。也就是说他们心底深处残留着一份强烈的初期焦虑情绪,内心充满失落的情绪“坑洞”与对立性的冲突。然而,有谁希望自己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充满破坏性的情绪“坑洞”中呢?那么,面对这些焦虑情绪背后的“坑洞”,如何在平静中打下平衡他们的基础?没有人的内在状态天生就是冲突的,也没有一颗心灵是突然就沾染上烦恼挂碍的,各种天马行空的焦虑情绪之所以成为一个“卡点”,一定是经历了一个“造化”的过程。多数情况下不是先有了极端的冲突才开始产生痛苦,而是先有了隐隐约约的漂浮性焦虑才开始一步步创化出所谓的持久症状或病灶,而这个漂浮性焦虑背后也许是一份“失落”,也许是一份“惊吓”,也许是一份“创伤”。当下影响都市心灵最广泛的“坑洞”,就是“焦虑坑洞”,而造成持久焦虑的原因则有很多,包括对心病认识的坑洞、后天的教育坑洞、青春期敏感坑洞、自卑心理坑洞、超我的过度评判坑洞、信念系统坑洞、信仰的坑洞以及幼年时期遗留下来的创伤印痕坑洞等。它们就像在心灵上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坑,一不小心就会让满载压力负荷的“小我”沦陷其中,而后必定会让个体感受到无尽的失落感。彼时若缺乏科学、智慧的引导,我们就会被这些不明的焦虑所奴役或吞噬,这样的心境状态若持续数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摘自《走出焦虑风暴》)不可否认,焦虑给人的感受是苦的,而苦又是人生的本质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旅程就是消极沉沦的道途,我们恰恰可以通过苦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心性。无数过来人的经验证实,离苦得乐的滋味或许更能让人体悟到持久的幸福感,就像一个人饥饿时,见到实物便会觉得幸福。有了苦的反衬,或许可以让人更加珍惜中道的生活观,而非率性地脱离中道,让精神世界不定期处于“极反”的颠簸状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真诚祝愿!还望采纳哦!呵呵
会舞蹈的兔子
得了焦急症最先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去治。上班如果可以的话,就听听音乐什么的放松一下自己,不要去想工作进度,你可以跟老板说一下,证明自己得了焦急症。这方法虽然有点不靠服,但试试也无所谓。
黄小琼琼
如果只是考虑工作单位会不会接纳你,那不用担心。基本上没有单位会对求职者进行精神测试。重度抑郁症对工作还是有影响的,和同事、上下级相处,他们会觉得你特殊另类,你在工作上的表现一般而言也不会太好。我本人有轻度抑郁,自己调节调节会好一点,像你这种情况,要咨询心理医生,配合药物治疗,工作暂时还是不要想了。其实抑郁症患者很多,35%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重度抑郁全国据说超过3000万人,社会节奏变快,人的压力越来愈大,央视名嘴崔永元也是重度抑郁,你可以看看他的心里路程。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