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2

哈韩哈哈规格化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对老人巡视台账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a颖宝贝

已采纳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免疫力、抵抗力都在逐步地降低,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同时,老年人往往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那病毒来袭时他们该怎样防护?特殊时期,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又该怎么办?一、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疫苗接种可以有效的降低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和重症率,降低死亡风险。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中,推荐对于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对于老年人群而言,若平素身体健康,无明确疫苗过敏史,无急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或合并慢性疾病、但慢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老年人,均建议按规定接种疫苗。二、老年人更应加强居家防护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谨记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不扎堆、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口罩佩戴使用要规范。一次性口罩不可多次使用,尤其不建议采用酒精、蒸煮等方式对口罩消毒;普通棉布口罩没有防护效果,推荐优先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其次选择医用护理口罩。不建议老年人日常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因为其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而导致的胸闷、气短、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谨慎。老年人呼吸道比较脆弱敏感,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勤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由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退化,皮肤容易干燥,勤洗手可能会加重皮肤皴裂,可配合涂抹护手霜。要做好日常身体监测和管理。相当多的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要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勤量血压体温,注意保暖,病情有变化及时就医。保持社会接触,适度关注疫情。与身边的子女保持沟通;通过电话、微信等与亲戚、朋友聊天,降低心理应激;关注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子女及其他家人的陪伴、理解、支持对于老年人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也非常关键。要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常常提醒并帮助老年人进行科学防护,理性辨别信息。多观察,及时识别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身心健康问题,互通信息和状态,相互理解和支持。三、特殊时期,哪些老年性疾病不能耽误疫情期间,广大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到医院就诊,在心理上比较抵触,不时出现老年患者有病不看,自己硬撑的现象,从而延误了病情,造成不良后果。一般而言,老年患者出现了急性外伤、骨折、泌尿系结石、急腹症等外科疾病时,往往会及时就诊。但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久病成“良医”,对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早期或发作先兆,不够敏感,易于忽视,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具体而言:1.心脑血管疾病。此类疾病的老年患者众多,在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外界刺激、情绪波动等情况下,甚至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相关不典型症状,比如头昏、乏力、胸闷、心慌、血压波动等,应及时就诊,排除脑卒中、心肌梗死等。2.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能因为害怕疫情,自行处理。应积极至医院就诊,通过专业判断,是单纯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普通肺炎等),还是新冠病毒感染。3.消化系统疾病。如老年人不慎进食不洁食物,导致急性胃肠炎,一旦出现上吐下泻,容易并发水盐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或休克,进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应及早就诊,控制感染、纠正脱水,避免并发症。4.代谢系统疾病。很多老年人有II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在高血糖的状态下,一旦合并感染等,可以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危及生命。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现血糖异常,也不能因为没有多少自我感觉不好而视而不见,应当及时就诊,调整血糖。5.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老年人出现消瘦、纳差、乏力、水肿等,也应高度重视,不能简单的归于老年性的生理改变,应早期积极就诊,排除肿瘤性疾病等。总之,一旦出现某些疾病征兆,不能忽视,应及时就诊,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社会工作者对老人巡视台账

271 评论(15)

微凉菇凉

这位网友好,您的问题我来回答。防疫时期,当前可以采取为老年人建立台账、在服务行业预留老年人服务通道等方式,切实保障老年人生活需要。

日前,据媒体报道,3月25日,长春某高龄老人独居家中由于食物不多,下楼到超市买菜。按照当地疫情要求,到超市购物要通过网络或电话,实行无接触购物。超市告诉老人要电话或网络购物,老人不会手机购物,向网格长反映购物需求。由于当天正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晚七点左右,网格长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后,已将相关物资送到老人家中。

媒体报道中的事例,提示我们在防疫时期,要关心关爱老年人生活。我认为,应从以上事例中举一反三,尽量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做好疫情时期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一是为老年人建立台账。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对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关爱尤其重要。我认为在这方面,社区作为最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应在完成防疫任务同时,建立老年人台账,对每户老人情况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建立社区与老人的双向沟通联系机制,待老人有生活难题时,能够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解得了难题,使老年人在疫情期间感受到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二是在服务行业预留老年人服务通道。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为避免人员聚集,商场、超市会采取电话、网络等形式进行购物。针对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实际情况,公共服务行业要继续设立或预留老年人服务通道,为老年人,尤其是那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便利,由服务窗口对接老年人需求,在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控消杀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实行线上、线下双轨服务,进一步保障疫情期间老年人生活需要。

三是为老人发放联系卡。社区为老人发放联系卡,卡上注明社区联系人和网格员、网购员的联系方式,当老人遇到购物等事项时,可以打电话和社区联系,社区负责帮助老人订菜买粮、送菜、送粮上门。联系卡工作人员应随时与老人沟通联系,询问老人生活需求及解决实际生活难题。

总之, 防疫是大事,但防疫时期,如何保障老年人生活需要,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多想想身边老年人的需求,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老年人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66 评论(13)

喊我11就很好

可以要求老人们接种新冠疫苗,需要老年人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在外出时与他人保持较远的社交距离。

122 评论(10)

Jacksperoll

可以让他们多吃水果,保暖。避免出去,避免经常买东西。政策,就是让他们可以有看病的通道,提高他们的自由权。

323 评论(9)

福建不吃辣

2018年看望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精神,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宗旨,根据市文明委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活动旨在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形成全社会爱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为我市“四个之城”建设和“文明创建”服务。为组织好、开展好此项活动,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孤寡、高龄老人,倡导文明新风,共建幸福xx。 二、服务对象 面向全市的空巢老人,包括孤寡老人、“五保户”、“三无”人员、子女不在本市工作身边无人照顾的高龄老人。

三、活动方式 以县(区)民政局、开发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主导,社区(村)为依托,以具有教育、医务、法律、心理学、应急救助等专业知识和文艺、体育等特长的社会志愿者为重点招募对象,分别组建文明单位干部职工、社区低龄健康老年人和青年志愿者、社区社会工作者四支“关爱行动”队伍,采取志愿者和社工联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定向结对形式,与“空巢老人”签订帮扶协议,结成关爱对子,广泛开展“关爱行动”。 四、活动内容 (一)“六个一”生活照料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空巢老人”家庭,每月了解一次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确保及时掌握每一位老人的近期情况,每月帮助老人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洗一次衣服被褥、购买一次生活必需品、解决一个急难问题,切实为“空巢、孤寡、高龄老人”提供生活方便和养老保障,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对于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外,还要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急事随叫随到等志愿服务,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五个一”心理抚慰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每月给老人打一个问候电话、上门走访慰问一次、为老人读一次报纸、陪老人聊一次天、陪伴老人参与一次社会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摆脱心理寂寞和精神孤独,使他们“巢空心不空”,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四个一”健康保健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对老人进行一次保健咨询志愿服务,每半年为老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同时为每一位“空巢老人”建立一份健康状况信息档案,确保每一位“空巢老人”都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保健服务。 (四)“一卡通”应急救助服务。将医疗求助、警民联系、便民服务、困难救助等方面,有关业务部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电话号码,以及常用的老年人法律法规,各级政府惠老政策规定等编印成《老年人亲情服务卡》,发放给“空巢老人”,确保老人一卡在手,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 (五)法律援助服务。组织具有法律知识的志愿者,广泛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法律知识手册、提供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杜绝侵害“空巢老人”人身权、财产权、赡养权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文体健身服务。依托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室)、社区居民健身活动设施,经常性地组织“空巢老人”参加社区体育、文化娱乐等群体活动,使“空巢老人”老有所乐。春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组织志愿者陪伴“空巢老人”观看一场文艺晚会、欣赏一场精彩文艺表演、参与一次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空巢老人”欢度一个快乐、温暖、幸福佳节。 (七)综合服务。通过社区及x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综合服务。 五、时间安排 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5年底,特别是10月“敬老月”期间,精心组织策划,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形成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的良好局面。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建立市文明办牵头、市民政局抓总、县(区)民政局具体组织落实,市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本着属地、就近、就熟关爱空巢老人的原则,组织开展xx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县(区)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筹划、周密安排,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摸清情况,满足需求。县区民政局要对“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子女赡养状况、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重点摸清“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类统计,建档成册。确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纳入“关爱行动”范畴,都能享受到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优先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关爱志愿服务。 (三)宣传引导,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精心策划和组织“xx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系列专题宣传报道,加大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重大意义的宣传,广泛宣传无私奉献、关爱老人的感人事迹。县(区)要重点选择2-3个结对帮扶对象进行跟踪报道,树立典型,由点到面,使人们在感动的同时受到教育,号召广大市民向志愿者学习,积极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四)完善机制,着眼长效。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仅要形成热潮,更要着眼长效,形成品牌活动。加强组织指导,及时沟通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建立检查督办制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调度、组织验收等形式,对县(区)民政局落实方案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严格工作考评制度,将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结果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考评依据。 (五)建档造册、做好台账。县(区)民政局要高度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如空巢老人档案、志愿者花名册、志愿者技能培训情况、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的文字、图片资料等。同时,及时将活动动态信息报送至市局老龄办(市老龄办,电话:xxxxx,邮箱:xxxxx)。

268 评论(9)

huangduanhua

近日,陕西省民政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工作制度基本建立,关爱服务工作普遍开展,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全省农村贫困留守老年人全部脱贫。

《意见》明确指出,留守老人养老赡养主体责任在家庭,子女或其他赡养义务人要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对留守老年人有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扶养人要依法履行扶养义务。子女或其他赡养人、扶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留守老年人,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要提高子女或其他赡养人、扶养人的守法意识,对于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相关部门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民委员会要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下,做好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的具体工作。定期开展老年人探访,村民委员会要将赡养孝敬老人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增强村规民约对落实赡养人责任的约束力。

以县为单位,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指导,由村民委员会协助实施,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每季度上门走访、探望留守老年人,及时了解或评估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况、家庭赡养责任落实情况。

村民发现留守老年人外出流浪乞讨、遭受非法侵害、发生危重病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面临重大困境等情况时,要及时向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报告,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实施关爱救助。

鼓励引导和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网络,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互助循环机制,动员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与留守老年人结对帮扶,为留守老年人开展义诊、助餐、娱乐、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务。

20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