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儿她姑
中大网校为您解答:1、自决原则。当案主面临价值矛盾时,作为社工的我们要先帮助案主准确的确定问题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一一分析优缺点之后,由案主自己做出选择。例如:我们可以建议钱女士理出人工流产的优缺点,要她认真分析了这些理由之后再作出决定。但是,最后的决定一定是钱女士自己做出选择。这体现了是自决原则的价值观,自决原则是案主有权持有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按自己的观点行事,只要不会损害其他人的权利。2、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助人的过程就是社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社工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案主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所以社工助人的过程更是对于案主一种心灵支持的过程。作为一名社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中的的一些问题,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指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3、尊重。对每个社会工作者来讲,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这就必须尊重人的价值,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不能把他们当作社会包袱,而应当看作是社会财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树立平等、互助、合作的观念,使社会工作成为沟通和调节人际关系以及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桥梁。4、保守秘密原则。保密是指社工之间的心照不宣或明言告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案主可以放心的向社工讲述自己的真实生活,社工则要严格的位案主保守秘密,如果社工人员泄露了案主的一些秘密而给案主带来伤害,案主可以向有关部门起诉工作人员。5、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思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作为社工只是个重要的要素,只有你可以设身处地为案主着想,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更好的帮助案主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如果社工可以做到随时的换位思考,你就会做的更出色,案主会更喜欢你的。6、独特性原则。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价值体系、个性、情感、爱好、经历及家庭关系等。社工在工作时应该尊重案主的独特性。如: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不受父母的管教而被送进了小组家庭。有时候,有的人需要的是鼓励他们的人,有的人需要的是指导他们能早学校表现的更好的人,有时需要的是呢不过理解他又对他严的人,当然,如果是在行为方面有问题的少年,社工就要找出问题并制定解决的方案。对于这个问题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承认问题。
Antares米罗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思索与反思
作为一个社工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优势,善于使用义工的力量,并有效管理和激励。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思索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并拼命充分挖掘。
助人自助,挖掘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是社工的理念和奋斗目标。《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社工,我们要帮助服务对象,但是我们更要让让他们学会自己帮助自己。我们社工发展还不成熟,大多社工工作中会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需要,然后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但是很少想到怎样挖掘其生命潜能,让其“自助”。要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要“助人”,更要“自助”,这样才是合格的社工。
2、喜欢做社工才去做社工。
接触了很多机构,印象深刻的是好多机构的员工都很有激情很有活力,他们整天都很快乐、经常笑,而且稳定性很高,有很多资深员工。看到他们工作这么有激情有活力,我忍不住问他们原因,他们都坦言自己做社工前知道自己不会很有钱,但是真的很喜欢社工这份工作,从中也能得到很多快乐和收获。社工刚刚起步,很多东西还是很不完善,包括社会的不了解和工资等待遇偏低等等,所以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做社工,现在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是:自身能不能做社工。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喜欢社工才去做社工,要做就要做得有激情有活力有快乐有笑声有梦想。
3、社工要主动服务。
好多机构其实也有很多社会服务,例如低保等,但是政府和有关部门比较习惯于等待服务对象上门索取服务,而不是主动提供服务,往往是推出一项服务,然后贴几个布告、发个文件宣传一下就算了,然后等待符合条件的人申请。不过因为我们发展不均衡,广大的农村更是信息闭塞,所以很多最需要的农民往往因为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服务信息而没有及时申请服务,造成基本上是了解服务信息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亲友申请服务的比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了社会矛盾。如果我们能主动服务,“主动接触缺乏求助动机、不认识社区资源及服务,惟有服务需要之长者,进行服务需要评估,及转介接受正规服务”。“主动接触”几个字就看出了服务的主动精神,体现了社工平等的价值观,说明社工不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对服务对象说“你有服务需要,我能帮助你,你来找我吧”。并且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大陆社工应努力学习、实践这种主动服务精神,主动告诉服务对象我能做什么是您需要的。
4、善于使用志愿者的力量。
我看到过好多社会福利机构对志愿者的使用、激励等不错,效果很好,达到了既减轻机构的工作量、运行成本等,又给有心人提供服务社会、他人的机会和平台,也让有关服务对象得到了很好的帮助的目的和效果。这么说来,要是作为一个社工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优势,善于使用义工的力量,并有效管理和激励。
5、很多时候专业的理念等体现在非专业的活动或者行为中。
前辈说过:“一天社工,一辈子社工”,我很认同。社工的价值理念是很好的.,会影响你看问题的视角、做事的技巧等,甚至影响到你日常的行为。许多非专业的活动背后也需要深深的社工基本的价值理念支持:平等、接纳、不歧视。要设身处地的从服务对象的出境出发思考问题,多交流。
6、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机构要有很好的发展团队力量很重要。机构的团队合作的很好,分工也明确。例如社工就是做个案、服务评估等专业工作,活动程序员/活动程序助理就策划、带一些简单的小组等,还有负责煮饭、保洁等,都是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在做他们擅自的事情。不过现在好多社工机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起步晚、刚发展、不成熟、不完善的原因,经常要做一些非专业的事情,例如很多社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行政事务上边,做一些文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做的事情,经常不是在做专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很详细的划分文员、活动程序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工作,而是多招点社工,都由社工来做,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好些时期别的专业背景的人做会比社工做更好点。很希望能让专业的人作专业的事,社工就干社工该做的事。
7、社工要好好学社工的知识,运用起来的时候要根据内化的东西灵活运用。
这些道理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实际挺难的。比如有的社工做个案的时候都会按照社工和服务对象成九十度角坐的座位摆设。其实不用这样子呀,效果一样也会很好,跟老师讲的不那样子坐就不好不是一样的。“让服务对象去挑选他们喜欢的坐法”,我觉得这样更好,体现尊重、案主自决等社工理念和价值观。
8、策划、实施一个服务的目的是服务对象的需要而不是社工的需要。
曾经的困惑――自身很努力的去交流、提供服务,但是有时候会得不到服务对象的回应或者看不到服务对象的改变,令自己很有挫败感、沮丧感。其中有同学提出过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总想让服务对象改变,你这种想法是出于你的需要还是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初听的时候觉得很震惊,然后深思。社工,需要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出发点。
9、社工提供服务应该是先“个别关怀”,然后才是“全面照顾”。
香港有的机构提出“个别关怀、全面照顾”的理念提得非常棒,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顺序――先“个别”再“全面”。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其实对机构的服务开展很有影响。社工提供社会服务应该是先“个别关怀”,先关注个别人、少数群体的利益,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各自的服务需求不一样,太强调“全面照顾”服务就会太一般化,没有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让服务对象感觉你的服务离她的需要太有差距了,没有亲切感,影响到接纳等问题。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