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雪花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开展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的活动,以期在全社会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社会工作的良好开展无疑会成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的最佳助力。社区社会工作旨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形成社区多机构的合作,来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其所引发的伤害。 以下措施可以有效的干预制止家庭暴力:
一、设立家庭暴力防治机构,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负责
从全国范围看,除广州省外,所属社区的专门的家庭暴力干预机构还没有建立。在家庭暴力发生后,有条件的社区可以派出专门的协调人员(专业性不高)进行干预。在反家庭暴力体系中,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挂靠在相应的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或者街道(社区)购买由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家庭暴力发生之后社区能够采取相应的介入措施,与社区支持系统相辅相成,快速有效地解决有关问题。
自从我国政府认识到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后,我国社会工作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尤为迅速,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人们的日常问题也可以在社区内解决,因而在社区中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有其现实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发展社会工作以社区为突破口可以为社会所接受。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社区中社会工作者是由社区工作人员转变而成的,虽不具备专业社工的教育背景,但却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认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保证这部分人员能够成为合格的具备专业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同时聘请高校社会工作教师作为专业督导为社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指导,并评估其工作成效,使其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社区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机制
1、心理支持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行为会使受虐妇女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自责、自我价值感低等心理病症[7]。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作为家庭暴力辅导主要的力量, 首先表现在对受虐者的身心辅导上,因为服务对象在遭受其他家庭成员的暴力后,身心承受重大压力和创伤, 若不及时疏导和处理, 常常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服务对象需要专业性的心理辅导,社区社会工作者帮助她们疏导情绪,恢复自我,增强权能,从家庭暴力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面对生活。其次实施对施暴者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施暴者往往存在着生活压力大、人格缺陷等社会或自身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暴力发生的根源。对施暴者进行辅导时,倡导其学习正确的家庭沟通技巧,从而与服务对象更好的沟通,同时提供心理疏导,减缓其在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建设和谐家庭。社区的心理支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热线电话、个案辅导、家庭访问、互助小组等等。
2、法律援助
在法律层面上援助和保护受害者是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国的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损失没有明确地规定,使得一部分家庭暴力行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因而在社区中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是十分必要的。而在社区内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的优势十分明显,社区中只需要少量的配备一定专业法律知识的社会工作者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法律援助的任务。加强法制意识,使受害者树立妇女权利不容侵犯的观念,依法处理家庭暴力问题,从而在法律上为受害者提供支持。
三、建立社区庇护所,组建社区支持网络
建立社区庇护所,可以使受害者在第一时间获得保护,并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或家庭的重新融合提供便利的场所。在社区内,由政府出资并建立反家庭暴力的临时避难所,以向受虐妇女提供食宿、法律及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的服务,由此促使受虐妇女脱离暴力环境,获得了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如辽宁抚顺成立了妇女救助站,给因受家庭暴力伤害及在家生活可能发生意外的妇女一个安全的空间。庇护所也向有暴力倾向的男士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对施暴者进行劝告、心理疏导、调解,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受虐妇女提起诉讼,以寻求法律的支持等。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8]。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就我国当前暴力防治的特点而言, 正式网络的介入有限,主要是指司法、警察和医疗系统的介入。妇联的维权工作和一些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因为缺乏相关法律制度及其他机构的支持, 开展工作举步维艰, 如广州的受虐妇女庇护所曾经遭到受庇护妇女的丈夫攻击[9]。家庭暴力的发生一般是出现在家庭中,家庭又是处于社区内,对于家庭暴力的发生, 社区可以充分借助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社区社会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介入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庭暴力问题在社区内得以解决。社区必须加大对家庭暴力危害的宣传力度、教育力度和打击力度,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关注每一个可能发生暴力的家庭,组建一个以社区为主,由家庭、社区、单位、群体组织、司法部门等组成的严密的支持网络。
四、开展宣传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在黑板报、公示栏登载有关反家庭暴力的常识;印发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小册子;定期召开家庭座谈会、讲座,以了解社区内的家庭暴力情况及开展宣传教育;聘请一些有闲暇时间并愿意发挥余热的社区积极分子,加入到家庭暴力防范的宣传活动中,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尊重女性权利,远离家庭暴力,由此形成了一个防治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进而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应该以社区的全体居民为对象,结合我国社区的特色宣传,注重宣传效果,让反对家庭暴力的思想深入人心。
通过对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家庭美德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和世界观,建立和谐、友爱、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从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夭爻溔訞濘綸
1、坚定一个思路: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全民共建。首先,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健全体制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教育培训,编织起延伸到农村基层的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通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机制;其次,采取“盘活存量、多元吸纳、转换提升、专业引领”科学方式,发展“社工、从工、义工”三支队伍,为统筹城乡社会服务“均等化”提供组织保证。三是改革传统的政府包揽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调动民营资本和职业社工积极性,拓展社会工作的社会化职能,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四是构建“政府主导、社工服务”制度体系,为各级社工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经费保障,让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务实成效,以彰显政府职能转型后的社会机制活力。2、以社区诊断为突破口:巩固和完善社区民主管理自治机制。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社工介入行政村管理,除个案、小组方法外,社区诊断是重要突破口。首先,要结合行政村换届选举,宣传贯彻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其次,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帮助建章立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制度建设,推动社区自治管理,依法治理社会事务;其三,引导、帮助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村两委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区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因此,以构建“示范社区”为特征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必然成为政府关注的新农村建设大事。政府实现管理职能转移,应改变过去大包大揽做法,把涉及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化职能,如民主管理、公共服务、乡风民俗和社区利益诉求等,交还给社会,在政府主导下,启动民营机制和专业化运作,延伸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乃至民主自治政策的实惠,才能真正体现“和谐在社会,活力在社区”的优越感。这个转变,必须有专业人才介入,通过培养“示范典型”影响带动周边。既要在纵向持续推进典型引路,又要在横向创新点面结合机制,运用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因地制宜、滚动式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未,全国约有20-30%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本,达到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的示范社区标准。3、国际视野、本土路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社会化新路。本土化社会工作在中国古代就不泛实例。如,孔子大同理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鲧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省刑法、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墨子主张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等。可见,中国式社会理想,小康、和谐等社会工作理念,都孕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内容,这不仅是东方文化精粹,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根基。它与西方从基督教义演绎而来的“爱心救助、普世情结”,施舍弱者的“救世主”人道精神、个人责任观等,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执政为民、权为民用”,不仅是我党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宗旨,我们倡导社会工作,目的是“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不是一种改良或安抚。诚然,西方国家从社会责任出发,创立的许多福利性政策,如“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对我们仍然有可参考价值。但不能全盘照搬,忽视民族传统根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国际化视野,探讨本土化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社会化新路。4、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激发农民自觉参与美丽、幸福家园建设。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对政府投入期望过高,却对自身作用发挥意识颇淡”的“等、靠、要”,甚至不作为思想。党的各级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通过引导社会服务,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可起到执政党在群众中不可替代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如何通过引进社会服务,启迪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只有通过专业社工人才介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美好愿景,宣传示范区农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新观念、新风尚,使“学有榜样、干有信心”,才能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偶da幸福
自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随之的经济改革使得单位对职工支持作用不断减少,各区域居民与其所在社区的关系日趋密切。作为一个成熟的社区具有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和维护安全稳定等多项功能。在社区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各方力量,利用社区优势资源,有效预防和制止社区内的家庭暴力。 第一是充分利用社区优势与多种机构合作形成有效的家庭暴力干预网络。事实上,家庭暴力的问题如果仅依靠社区或社区内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是一综合性服务,应结合行政和社会多方面力量。以行政力量为主导,同社会民间组织通力合作构建社区内多机构的合作干预网络。政府的行政力量的内涵是不可小觑的,同时结合社会专业性服务机构、媒体等的力量必将提高反家庭暴力的效率。这样多机构组成的干预网更利于从多视角、多方位看问题,为社区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服务,从而实现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目标。 第二是加强招募、培养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从事社区工作。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认识的局限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有时仍会因“宁拆一座桥不毁一桩婚”等类似的原因消极处理家庭暴力,而使得受害人得不到及时的社会救助。鉴于此,就得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招募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请反家庭暴力的专家授课,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快速获得反家庭暴力的综合技能,同时也要加强招募的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与原先的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把反家庭暴力的社区介入由消极转为积极。 第三是寻求更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社区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基础,资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暴力干预的社区介入。社区工作纷繁复杂,根据其工作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对社区会有一部分拨款,但仅依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区通过互联网、媒体可以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在社区内也可组建外联组织,寻求更多的资金。总之,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才能为社区反暴力工作提供更充实的物质基础。 第四是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工作。�0�2�0�2�0�2�0�2�0�2�0�2�0�2�0�2�0�2�0�2�0�2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人民法院 袁倩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