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哇塞赛
君特·格拉斯:未完待续尊敬的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女士们先生们:十九世纪的小说作品一旦作了预告,就会不断连载。报刊杂志给了它们所需要的极大篇幅。那时,长篇连载正处于全盛时期。作品的主体部分是手写的,当最初几章迅速面世后,结尾尚未构想出来。现在,只有通俗的恐怖故事或使人流泪的故事对读者具有如此的魅力。狄更斯的许多小说均以系列连载形式发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连载的长篇小说。巴尔扎克的时代乐此不疲地提供大量生产的系列作品,给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作家上了生动的一课,教会他如何设置悬念、如何在专栏的末尾推向高潮等种种技巧。范塔尼(Fantane)的小说首先连载在报纸和杂志上。首次印行《审判和苦难》一书的那位出版家,曾经在畅销的惊喜中高呼:“但愿这种淫荡的故事永远不要结束!”一只雌鼠荣获诺贝尔奖但是,在编织这篇演讲转向别的话题之前,我首先要指出:从纯粹的文学角度来看,这个大厅和邀请我到这里来的瑞典文学院,对于我来说是甚为陌生的。我的小说《雌鼠》,十四年前就出版了,它的灾变的情节及其各种曲折的叙述,也许会有一两位读者想得起来。在你们这样的读者面前,这部小说带有一篇赞词的特征,它是对雌鼠,更准确的说,是对实验室的雌鼠的一首颂歌。这只雌鼠已经被授予诺贝尔奖。你们也许会说,她终于获奖了。她多年就已经在候选人名单上,甚至进入了前几名。作为被实验的数百万动物——从天竺鼠到罗猴——的代表,白毛红眼的实验室雌鼠最后得到了她值得享用的东西。为了她的缘故,正如小说中的叙述者所说的,在医药领域内,同时,就诺贝尔奖得主沃森和克里克所涉及而言,也在基因控制的无限领域内,不止一人已经做出了一切可能的研究和发现,并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奖。此后,玉米和好几种蔬菜——没有提及任何一种动物——可以或多或少地合法地成为无性系的,因此,这种“鼠人”(rat-men)随着小说不断接近尾声而日益繁殖,成为这种后人类时代被命名为“沃森克里克”的特殊物种。他们把两种最好的种属特性结合起来。人类有许多鼠性,鼠类也有许多人性。这个世界似乎是运用综合来恢复它的健康。在“大碰撞”之后,唯有雌鼠、蟑螂和苍蝇以及鱼类和蛙类的卵幸存下来,这是个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的时代,沃森克里克不可思议地逃脱了劫难,做了比他们的本份更多的事情。人们总是在讲故事人们总是在讲故事。在人类学会写字日渐有了文人之前,很长一段时期每个人都在给别人讲故事,每个人都在听别人讲故事。显然,长期以来,有些文盲比识字的人讲故事讲得更多更好,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使更多的人相信他们的谎言。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发现了各种艺术手法,他们很少平铺直叙,而是将它降格为一种次要手法。在他们绝不枯燥死板而是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蓦然间令人惊异地卷入辽阔的河床,但见波逐浪涌,樯倾楫摧,尸浮血染,旁枝逸出,众水分流……这些原生状态的讲故事的人,无需依赖日光夜灯而可以在黑夜里完美地进行,他们实际上长于借黄昏薄暮来渲染气氛引发悬念。他们即不沉闷地生发,也不故作惊雷瀑布,而是在情节的发展中,当他们感到听众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感到不少听众有意要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便当止则止,以“且听下回分解”或“未完待续”一语煞住。在没有人会写字,因此没有笔录时讲的是些什么故事呢?从《圣经》中的该隐和亚伯的时代起,就有谋杀和屠杀的故事了。争斗,尤其是血腥的争斗,总是故事的好材料。种族灭绝很早就随着洪水和旱灾、丰年和荒年的轮替而进入故事画面。牲口和奴隶的长长的单据是完美地被接受的,一个故事没有血脉相传的详细家谱就难以置信,在英雄故事中尤其如此。早就有的三角恋爱,今天仍然流行不衰。半人半兽的妖怪故事——他们一开始就在迷宫中穿行在香草中吸引广大听众,更不用说神仙偶像的传说以及航海的历险,这类故事代代相传,经过加工、扩展、修改,乃至变得面目全非,最后由一个讲故事的人写下来,据说他的名字就是荷马。《圣经》则是讲故事的人集体写作的结晶。在中国和波斯,在印度和秘鲁高原,不管写作如何繁荣,那些或三五成群或单门独户的说书人,那些或无名或有名的讲故事的人始终不会收口,他们后来有不少变成了文人。我如何成了一位有争议的作家像我们这样集中精力写作的作家,不管怎样我们都还记得不少听过的故事,不会忘却口头文学的源头。一件好事传千里,所有的故事都要通过口耳相传。讲述起来有时模糊,有时犹豫,有时迅急,仿佛被恐惧驱使着,有时悄悄耳语,以免被人偷听走漏风声,有时高声,有时清晰——所有这些技艺都源自文学自我期许的实际上很难达成的初衷:编织生活的精彩片断。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写作中忘记了这一切,那么,我们的故事就会吊书袋,就会像灰尘一样干巴巴。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书可以读,也是一件大好事。不管我们高声为他人朗诵还是独自吟诵,书籍总是具有永恒的价值。它们已经成了我的灵感之源。在我年轻而具有可塑性时,诸如麦尔维尔、杜林这样的大师,或路德的出自《圣经》的德文著作,经常激发我高声朗读。我在写作时,会把墨水与唾沫搅在一起。现在事情已经变了许多。被称为写作的苦工,我已忍受了五十年,不,我在自讨苦吃时添加了不少调味品,我咀嚼那些咬不动的多筋骨的章句,嚼碎成容易下喉的软糊糊的东西。我在狂喜的孤独中自言自语,当我捕捉到恰当的语调、共鸣和回响时,我就挥笔疾书。是的,我爱大声朗读。长期伴随着我的这个伴侣的多音符号的健谈不断在呼唤我,使我把逐字逐句抄写的文字变为一部部手稿。当我向听众朗诵某些篇章时,我感到没有什么比我自己的书更令我喜欢——这些书好久以前就已经流到那个封闭地区,已经化为读者自己的财富。早已过了语言的断奶期的青年,头发花白却仍然贪读的老人,把那种书面语言变成了他们的口头语言。具有魔力的作品一本接一本面世。赢得一种立场,逆时代潮流写作,在他的路上铺设站得住脚的真理,这就是这位作者信仰的原始宗教。每个人都相信他的不言而喻的许诺:未完待续……然而,我是如何成了一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所有这一切是如何一齐令人惊异地写到了白纸上呢?是一种怎样清高的家庭教养使一个孩子达到如此狂热的地步呢?我早在12岁那年就想当艺术家。这个念头与二战爆发时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那时我住在但泽的郊区。但是,我的职业发展的第一次机遇等待了好久,直到次年我在“希特勒青年”杂志《伸出一只手!》(Hilf Mit!)上发现了一个诱人的机会。那是一次有奖故事竞赛。我立即写出了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受到母系背景的影响,这部小说题为《卡苏比亚人》,但情节并未发生在这个人口愈来愈少的小民族的痛苦的现状中,而是发生在13世纪的一段新旧交替时期。在那旧王已死新王尚未即位的权力的真空中,土匪、强盗把持道路,一个农夫对正义的唯一要求就是“袋鼠法庭”,即不依国家法律程序而私设的公堂。我现在还记得起的是,对卡苏比亚的偏僻乡村的经济状况作了简单交代之后,我开始描绘种种掠夺、抢劫和复仇的杀戮。掐死人、杀死人然后用烤肉的叉子串起来的细节比比皆是,被“袋鼠法庭”吊死处决的人也相当多。在第一章结尾,所有的主要人物和大批次要人物都死光了,有的被埋葬了,有的却暴尸于野,填了乌鸦的肚皮。由于我的文体感不容许我把尸体化为幽灵,把小说转变为鬼怪故事,我就必须承认这是一次失败,我只得给它一个意外的结尾,不必“未完待续……”。当然,这样收场是不好的,但这个作家生手学到了一点教训:下一次他应当对他笔下的人物表现得温和一些。我开始读得愈来愈多。我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把指头塞进耳朵。让我解释一下,我的一个妹妹和我在狭窄的环境中长大,家里只有两间房,因此我们都没有自己的房间,甚至经常挤在一个角落里。长此以往,这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也就是说,我在童年时代学会了在人群中间在嘈杂环境中如何集中精力。我可以在鸣响的铃铛声中阅读,我经常沉浸在书本的世界。我的母亲是喜欢开玩笑的,有一次,她拿走我已经咬了几口的面包卷,换了一条肥皂摆在我面前,站在旁边盯着我,可我一眼也不瞧就去拿肥皂,张口就咬,差不多嚼了一分钟,那种怪味才使我从纸上的奇遇中走出来。这样一来,母亲就对一个邻居夸耀说,她的儿子读书时是如何聚精会神。今天,我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全神贯注地阅读,但我再也没有像那次一样着迷了。我家的书籍那时摆在蓝色帷幕的窗格玻璃后面的书架上。母亲是一个读书俱乐部的成员,她把陀斯托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小说并列在一起,夹杂着哈姆森(Hamsun)、拉阿比(Raabe)和维基·包姆(Vicky Baum)的小说。塞尔玛·拉格洛芙(Selma Lagerlof)的《贝林的故事》是容易到手的。我后来继续到市立图书馆去读书,但我母亲的藏书给我提供了最初的冲动。她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开店铺的妇女,有时却不得不把货品赊给信誉不可靠的顾客。她也是一个极为爱美的人,经常靠简陋的收音机听歌剧,听轻松的乐曲,高兴地听我讲得愈来愈好的故事,她还经常去市立剧院,也多次带我去看戏。几十年前,我在布满虚构人物的作品中以史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童年轶事。今天,我在这里重温旧事的唯一原因,是为了有助于我回答这个问题:“是什么把你造就为一个作家?”整天地陷入白日梦的能力,一般意义上的玩弄语言的工作,此外,与其说是为了我自己的目的还不如说是为了语言的目的,因为坚持真理就会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一句话,被广义地视为天才的东西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所有这些突发奇想的才华,之所以能转化为一种具有恒力和深度的载体,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牧歌中的那种突发性的政治介入。我母亲所喜欢的表弟,像她一样是一个卡苏比亚人,在但泽自由市邮政所工作。他是我们家的常客,总是受欢迎的人。战争爆发时,在赫维柳斯广场邮政所的建筑物上,我表舅和不少人顽强地抵抗一支纳粹突击队的围攻,他们坚持到最后一刻。失败后,他们立即遭到审判。突然,他们在行刑队面前消失了。他的名字在一夜之间而且长久地再也没有人提起。他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人。但他必须活在我这里,必须活在我所经历过的那些年月里:我15岁就穿上了军装,16岁时就品尝了恐惧的滋味,17岁时落入美军战俘营,18岁时,我开始在黑市打工,当石匠的学徒并且开始学习石雕,并且准备进艺术学校。写作和绘画,绘画和写作,天马行空的诗歌,古怪的独幕剧,我就这样在作品中神游,直到我发现了那些难于驾驭的材料——我对于审美愉悦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需求。在它的碎片下,到处都长眠着我母亲心爱的表弟——那个波兰邮政所职员,那个被枪杀了被埋葬了的人,那个仅仅被我(还有别的什么人吗?)发现了的人,那个被文学艺术的呼唤挖掘出来然后以别的名字和装扮复活过来的人。这一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无不洋溢着生命和活力,仿佛他们依旧活着,而且,若干章节连缀成篇,某些章节发展到结尾又生波澜,从而使作者能够不断地许诺:未完待续……就这样不断地写呀写呀。我最初的两部长篇小说《铁皮鼓》和《狗的年头》,以及插在它们之间的中篇《猫与鼠》,把我训练成为一个青年作家。这几本书结果引起反感,激起愤怒甚至仇恨。出于对祖国的爱而从事的工作可以被视为弄脏了故国老巢的勾当。从此以后,我成了一位有争议的作家。这就意味着,像在西伯利亚或诸如此类的地方被查禁的作家一样,我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公司里。我没有理由抱怨;相反,作家应当想到:长期争议不休乃是一种令人鼓舞的现象,选择这一职业就得充当冒险的角色。在适当地权衡利弊过后,作家总是以极大的愉悦想在高级的强力的菜汤中捞点东西,这是人生的一种现实状况。这就是造成文学的发展类似于检查制度的发展及其改进的一大因素。作家总是揭开被捂住的伤口权势者的病态的情绪迫使苏格拉底饮鸩而死,逼得奥维德四处流亡,导致塞内加(Seneca)割开了他的血管。多少世纪以来,直到今天,西方文苑的最甜美的果实仍然列在天主教会的“禁书目录”上。拥有绝对权力的王公贵族的检查制度,使得欧洲启蒙运动从中学到了多少躲闪其辞的迂回战术?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了多少作家,查禁了多少语言文字?多少作家成为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恐怖统治的牺牲品?今天,在诸如中国、肯尼亚和克罗地亚这样的国家,作家处在怎样的高压之下?我来自一个焚烧书籍的国家。我懂得焚毁可恨的书籍的欲望依旧是(或再一次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必要时,它还找到了适当的电视屏幕来展现,从而拥有广大观众。但是,更糟糕的是,对作家的迫害,包括暗杀的威胁和暗杀行为本身,在全球都有上升趋势,因此,这个世界已经日益习惯于这种恐怖。诚然,地球上称其为自由世界的那一部分,有时会提高呼吁的声音,例如,在1995年的尼日利亚,当诸如肯·萨罗-维瓦(Ken Saro-Wiwa)这样的作家及其支持者,由于采取反对所在国家的污染物的立场而被判处死刑时,我们听到了强烈的呼吁,但他们惨遭杀害之后,事情很快就恢复平静,因为生态学的考虑也许会影响世界上的这个头号石油巨擘的利益。造成书籍及其作家如此危险以致于教会和国家、决策机构和大众媒体感到需要出面反对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言禁和更坏的情况往往并不是直接抨击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带来的后果。更主要的原因总是因为文学作品所影射的这一思想:真理只能存在于复数形式中,也就是说,不存在作为单数形式的唯一的真理,而只有多元真理的集合体。正是这种文学的含沙射影使得这种或那种真理的捍卫者感到危险,感到性命攸关的危险。因此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作家就其本义而言,是不能把历史描绘成太平盛世的,他们总是迅速揭开被捂住的伤口,他们在关闭的大门背后窥视,发现了食品柜里吃剩的骨头,发现有人甚至贪吃神圣的乳牛,或者,例如斯威夫特,他以反语建议:在英国贵族的厨房里,不妨把爱尔兰儿童“烧、炙、烤、煮”,好好享用。换言之,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神圣的东西,资本主义更不是什么神圣的货色,这就使他们成为冒犯权贵的人,甚至成为罪人。但是,在他们拒绝与历史的成功者联手的一切事务中,最惹麻烦的是,他们乐于与失败者,与那些有很多话要说却没有讲坛诉说的失败者搅在一起,评点历史的进程。通过为失败者代言,他们对成功者提出了质疑,通过与失败者联系,他们站到了同一阵线中。(傅正明译)链接:
大眼睛鱼儿
新华网青岛1月30日电(记者张荣大)青岛市档案馆今日向新华网提供一份最近从馆藏的3000卷册劳工档案中发现的《华工赴日事务所赴日华工姓名表》,向社会公布,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并寻找青岛“百人劳工名单”上的健在者,搜集他们保留的劳工物证,支持他们向日方讨回公道。同时,青岛市档案馆的“寻找劳工专线”――也正式开通,为知情者提供方便。 据青岛档案馆介绍,青岛是当年日本疯狂掠夺中国劳工的最大出口港。据档案资料记载,仅1939年17月,经青岛前往东北的劳工就达71万人。在众多劳工协会办事处中,仅青岛办事处在1938年到1943年中就招募和输送了劳工70余万人,另有数量相近的随行家属。被运到日本的数万名劳工,也大都从青岛出港。在侵略占领青岛的日军和日本领事馆及劳工协会指使下,当时青岛市内四区设有四个劳工支所,崂山、胶州、即墨设有三个劳工分所,青岛还专门设立了关押劳工的第一劳工训练所和第二劳工训练所,为日本肆意掠夺惨害中国劳工竭尽犬马之劳。 此青岛“百人劳工名单”,是当时青岛社会局按照日本人意图向青岛特别市政府呈报的签核备案文牍,文中提出的案由是,据华工赴日事务所称,前由劳工协会青岛办事处派员会同挑选企图潜逃之华工王方兆等100名办理出国手续,计崂山60名,胶州35名,即墨5名。后于8日26日,经劳工协会岛田科长按名点收,运赴该会宿舍,待船出发。这份名单列有区别、姓名、年龄、籍贯、赴日日期、详细住址等栏目,在每个人的名下都表明赴日日期为1944年8月28日。 下面是青岛档案馆公布的1944年的“百人劳工名单”: 区别姓名年龄籍贯赴日日期详细住址 崂山王方兆43山东福山8月28日李村区福山后23号 崂山胡正盛25青岛市8月28日李村云头崮村 崂山王士安28青岛市8月28日沧口区西流庄 崂山闫学绪26青岛市8月28日李村区扶耳崖 崂山方明节26崂山8月28日李村河南村 崂山车承云40青岛市8月28日李村车家下庄 崂山解同春25章丘8月28日七区沟头村 崂山张子和21即墨8月28日四区五期乡城哥庄 崂山赵维亭19即墨8月28日一区城后乡新格庄 崂山杨子明20即墨8月28日一区新民镇磨石村 崂山刘承雪23即墨8月28日一区城后乡薛家营 崂山蓝立保30即墨8月28日一区兰家庄 崂山王洪山22即墨8月28日一区后是村 崂山杜充敬36即墨8月28日一区水顺乡关鲁阜 崂山孙希忠25即墨8月28日六区临海乡程哥庄 崂山王喜成30即墨8月28日十区麦山乡东高泊 崂山孙立岗23即墨8月28日三区公民乡南颜武村 崂山张领44日照8月28日安东卫村 崂山刘春泉22日照8月28日安东卫村 崂山贺兆钱34日照8月28日七区河南沟 崂山赵明福25日照8月28日安东卫村 崂山王钦明33胶州8月28日七区龙山围北僻朱家村 崂山刘殿宇26胶州8月28日青岛南仲家洼丙122号 崂山王守更30胶州8月28日二区水顺乡郭家庙 崂山王连起26天津市8月28日河东旺道庄大车胡同6号 崂山韩恒庄33河北冀县8月28日冀县城西营台 崂山何殿元32天津市8月28日一区何庄 崂山王家瑞27天津市8月28日金家窑 崂山戈春堂26河北省8月28日景州安陵镇 崂山王永达28河北省8月28日金家窑海庙寺11号 崂山张金山41保定8月28日南国县城西北章10号 崂山苑宝如25河北河涧县8月28日天津北站天津电气段北站第一通信 崂山周玉堂23天津市8月28日平安街26号 崂山何凤起30河北省8月28日青县新庄 崂山陈书田40诸城8月28日南仲家洼丙村122号 崂山郑梅31诸城8月28日诸城张鼓庄 崂山刘发福38诸城8月28日诸城潮河街 崂山李宝仁37诸城8月28日青岛市北仲家洼6号 崂山闫继春38诸城8月28日诸城东南乡张哥庄 崂山王玉山35章丘8月28日章丘八区由庄乡由庄村 崂山李财贯27章丘8月28日章丘二区九郡乡九郡村 崂山郝明三23莒县8月28日青岛市费县路15号 崂山陈鸿恩28莒县8月28日莒县南乡黄泥盐 崂山徐蓝亭28莒县8月28日莒县七区王家村 崂山李孝生42昌邑8月28日昌邑南乡金台村 崂山周鸿祥31昌邑8月28日昌邑六区葛庄周家洼 崂山林溪恩25济南8月28日荏平县七区黑异乡大林庄 崂山刘继武40济南8月28日新东门里路66号 崂山王越超28济南8月28日城里高都司巷36号 崂山王茂林33山东8月28日长清县东南乡张庄村 崂山杜瑞国24山东8月28日高密县十区河柳乡杨河崖村 崂山赵简明28山东8月28日掖县十区松园乡介山村 崂山于恩江44山东8月28日平度县七区西南乡于家村 崂山李永贵24山东8月28日平度县四区北乡高旺山村 崂山李从斗39山东8月28日平度县二区红蓝乡卢家墟村 崂山刘兴池34山东8月28日平度县四区高旺山村 崂山程仁山23江苏8月28日海州七区管理乡城庄 崂山赵富臣42益都8月28日青岛市消防队宿舍 崂山王世福37山东8月28日长山二区大和村 崂山盖范五28“满州国”奉天8月28日海城县大石桥康平街62号 胶州韩福来26胶州8月28日胶州一区福安乡福安街 胶州韩云泰27胶州8月28日胶州一区太平乡梁家园村 胶州宋本昌21胶州8月28日胶州一区太平乡三眼井街 胶州韩维新27胶州8月28日胶州一区芙蓉乡南关街163号 胶州王祺良25胶州8月28日胶州二区刘宛乡东牟村 胶州窦筱亭24胶州8月28日胶州三区麻湾镇南屯村 胶州陈茂叶27胶州8月28日胶州四区灰村乡河西郭村 胶州夏赋信23胶州8月28日胶州四区艾山乡湘沟村 胶州夏赋贞24胶州8月28日胶州四区艾山乡湘沟村 胶州朱正基22胶州8月28日胶州四区艾山乡李子行村 胶州闫明20胶州8月28日胶州四区艾山乡湘沟村 胶州韩锡坤23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埠店乡徐村 胶州韩修吉34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布后乡发家村 胶州李振德34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布后乡发家村 胶州韩林如27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花林乡韩家寨村 胶州韩坤伦28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花林乡韩家寨村 胶州韩金关34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花兰乡刘家庄 胶州韩金礼30胶州8月28日胶州五区花林乡流花浦庄 胶州刘传江34胶州8月28日胶州六区铺集乡由沟村 胶州刘进宝34胶州8月28日胶州六区铺集乡庄家有勾村 胶州张云同26胶州8月28日胶州六区里岔乡黄家窝落子村 胶州赵伦超47胶州8月28日胶州六区天台乡天台本村 胶州韩耀奎40胶州8月28日胶州六区铺集镇 胶州刘金科39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卢家乡周崖子村 胶州张振德30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灵闫镇灵山卫 胶州杨君敬26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铁市乡大下庄 胶州张守江26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高岳乡海崖 胶州安绍宗35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定河乡大东桃村 胶州姜清云45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定河乡棉花沟村 胶州李福勤32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云台乡五家村 胶州李凤田22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云台乡孟家村 胶州陈西义26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灵山卫南街 胶州赵全法32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灵闫镇灵山卫 胶州王进智26胶州8月28日胶州七区灵闫镇灵山卫 胶州惠子英31薛家岛8月28日薛家岛辛岛村 即墨刘善一20即墨8月28日即墨六区会海乡大渐村 即墨汪志成30河北冀县8月28日青岛冠县路第四平民院51号 即墨王文焕23诸城8月28日诸城六区少浦乡五家屯 即墨孙可林20即墨8月28日即墨一区尹家乡石古埠 即墨李天仲22河北8月28日河北六区武清乡南寺上村(完)
宝哥哥艺涵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peaker: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The novels of William Faulkner rank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books of the 20th century. For them Faulkner was awarded the 1949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aulkner wrote mostly about his hometown of Oxford, in Lafayette County. Miss.. After two apprentice novels, Faulkner wrote six of his best books between 1929 and 1932, among them are The Sound and the Fury, As I Lay Dying, and Sanctuary. *************** I feel that this award was not made to me as a man, but to my work, a life's work in the agony and sweat of the human spirit. Not for glory and least of all, for profit, but to create ou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human spirit something which did not exist before. So this award is only mine in trust. It would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 dedication for the money part of it, commensurate for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origin. But I wou1d 1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a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Our tragedy today is a general and universal physica1 fear so long sustained by now that we can even bear it There're no longer problems of the spirit, there's only the question; "When will I be blown up?". Because of this, the young man or woman writing today has forgotten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heart in conflict with itself, which alone can make good writing because only that is worth writing about, worth the agony and the sweat. He must learn them again, he must teach himself that the basest of all things is to be afraid, and teaching himself that, forget it forever leaving no room in his workshop for anything but the old verities and truths of the heart. The old universal truths, lacking which any story is ephemeral and doomed: love and honor and pity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Until he does so, he labors under a curse. He writes not of love, but of lust, of defeats in which nobody loses anything of value, of victories without hope, and most of all, without pity or compassion. His grief weaves on no universal bone, leaving no scars. He writes not of the heart, but of the glands. Until he re1earns these things, he will write as though he stood among and watched the end of mall. I dec1ine to accept the end of man. It's easy enough to say that man is immortal simply because he will endure, that from the last. ding-dong of doom and clang had faded from the last worthless rock hanging tireless in the last red and dying evening, that even then, there will be one more sound, that of his puny and inexhaustible voice still talking. I refuse to accept this, I believe that man will not merely endure, he will prevail. He is immortal, not because he alone among creatures has an inexhaustible voice, but because he has a soul, a spirit capable of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and endurance. The poets, the writers' duty is to write about these things, it's his privilege to help man endure, lifting his heart, by reminding him of the courage, and honor and hope and compassion and pity and sacrifice which have been the glory of his past. The poets' voice need not merely be the recall of man, it can be one of the props, the pillars to help him endure and prevail. 演讲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曾荣获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写自己的家乡密西西比州拉法叶特郡的牛津镇。在写了两部练笔的小说之后,1929年和1932年之间,他写 了六部优秀的小说,其中包括:《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圣地》。 *********** 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要做出与这份奖赏原本的目的和意义相符,又与其奖金等价的献词并不困 难,但我还愿意利用这个时刻,利用这个举世瞩目的讲坛,向那些可能听到我说话并已献身于同一艰苦劳动的男女青年致敬。他们中肯定有人有一天也会站到我现在站着的地方来。 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生理上的恐惧,这种恐惧存在已久,以致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不存在精神上的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正因如此,今天从事写作的男女青年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而这本身就能就好作品。因为这是唯一值得写、值得呕心沥血地去写的题材。 他一定要重新认识这些问题。他必须使自己明白世间最可鄙的事情莫过于恐惧。他必须使自己永远忘却恐惧,在他的工作室里除了心底古老的真理之外,任何东西都没有容身之地。没有这古老的普遍真理,任何小说都只能昙花一观,不会成功;这些真理就是爱、荣誉、怜悯、自尊、同情与牺牲等感惰。若是他做不到这样,他的气力终归白费。他不是写爱情而是写情欲,他写的失败是没有人失去可贵的东西的失败,他写的胜利是没有希望、更糟的是没有怜悯或同情的胜利。他的悲伤不是为了世上生灵,所以留下不深刻的痕迹。他不是在写心灵而是在写器官。 在他重新懂得这些之前,他写作时,就犹如站在处于世界末日的人类中去观察末日的来临。我不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因人类能延续而说人是不朽的,这很容易。说即使最后一次钟声已经消失,消失的再也没有潮水冲刷的映在落日余晖里的海上最后一块无用礁石之旁时,还会有一个声音,人类微弱的、不断的说话声,这也很容易。但是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我相信人类不仅能延续。而且能战胜一切而永存。人类不朽不是因为在万物中唯有他能永远发言、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永恒。诗人的声音不应只是人类的记录,而应是使人类永存并得到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丶沫小若
在招聘官网上可以查询。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和、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2021年高密社工笔试成绩在招聘官网上可以查询。高密市,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胶莱平原腹地,东与青岛市接壤。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