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囡囡
多年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就在进行”医养结合”的实践。也谈了很多关于医养结合,其实,通过多年的探索,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种医养结合模式:(1)完全“医养结合”医护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2)医疗养老机构联合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的模式。中国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还远未完备。即便是名义上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也不足养老机构总规模的60%。“医养结合”的问题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养老机构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养老顶层设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1.政府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形不成政策合力。2.相关政策的权威性不足,利好政策往往流于形式。3.政府部门受制于财力、观念等等因素,对养老支持力度不够。二、医保结算尚未大范围铺开主要表现为:1.医保的顶层设计就是围绕医院展开的,对养老院缺乏支持力度。2.对套保行为的担心加重了社保部门的疑虑。三、医疗机构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1.养老机构赚的这点辛苦钱,根本无法引起优质医疗机构的兴趣。2.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老人及家属之间的种种纠纷,医院缺乏参与动力。四、对“医养结合”的各种制约因素太多1.很多地方对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作出种种限制,不得对外行医,不得设床位等等。2.养老机构药品往往进货价格偏高。3.医保报销条件苛刻。内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的规律和认识不足。国内的养老机构往往认为“医养结合”就是想在机构内请医生坐堂,看病开药。把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跟医院看病混为一谈,造成盈利模式不清,亏损严重。
winnietang1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人才队伍支撑,因此要解决现阶段护理人员和医疗人员薪资待遇低的问题:一方面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如采取绩效制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或采取财政补贴制度减轻机构的财政负担等,要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是成正比的,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做好激励和福利保障制度,要为工作人员解决好福利待遇问题,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如解决居住问题、餐饮问题、健身娱乐问题等,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才能更安心地长期工作。同时,要用完善的激励和晋升制度保障员工的职业发展,如对高级、专业性护理和医疗人才给予岗位奖励津贴,以及日后养老需求时享有针对性的政策优惠,只有让员工看到良好的职业愿景才能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