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风清凉
我自己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和我们同属一个学院,因此平时接触到的社会工作的学生和老师是很多的,对此专业也比较熟悉。这个专业和历史一样,大部分人都是调剂进来的。此专业主要是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帮助,为社会做出贡献,用“助人自助”四个字来描述此专业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个专业好学吗?下面是我的看法:
要知道这个专业好不好,得先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其实社会工作是一个新行业,包括社会救助、化解社会纷争、犯罪矫正、戒毒扶助 等,属于实践行为。扶危济困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其目标就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解决 困难、增强生活能力。比如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在地震后从事灾后人 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在敬老院从事老年福利工作等,这都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范围。下面是一些社工活动的图片:
本专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从待遇来说不算高。本专业本科毕业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
1. 进民政系统、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当公务员或选调生。社工专业进入公务员体系 有极强的优势。
2. 进专业社工机构。社工机构发展日益强大,例如青少年社工、老年社工、戒毒社工、家 庭社工。上海、深圳等地的社工机构越来越多。
3. 进NGO、NPO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及民间组织,从事各类公益项目。
4.各种社会福利机构,如老年福利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妇联、工会等群体组织。
在中国国内,社会工作这一个行业刚刚起步,发展时间才十年左右。因此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和一个刚刚开设的专业,他在整个社会的知名度都是不高的,所以愿意读这个专业的人就少,大家根本都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现在也是这样,所以社工专业就一直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工人才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社工专业的发展未来可期!
多彩装修
好就业。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的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镇)或社区的两委一站(党委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选用的人员。并在以社会基层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目前,我们所说的社区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居委干部,网格员。
品嵊红木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思索与反思
作为一个社工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优势,善于使用义工的力量,并有效管理和激励。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思索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并拼命充分挖掘。
助人自助,挖掘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是社工的理念和奋斗目标。《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社工,我们要帮助服务对象,但是我们更要让让他们学会自己帮助自己。我们社工发展还不成熟,大多社工工作中会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需要,然后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但是很少想到怎样挖掘其生命潜能,让其“自助”。要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要“助人”,更要“自助”,这样才是合格的社工。
2、喜欢做社工才去做社工。
接触了很多机构,印象深刻的是好多机构的员工都很有激情很有活力,他们整天都很快乐、经常笑,而且稳定性很高,有很多资深员工。看到他们工作这么有激情有活力,我忍不住问他们原因,他们都坦言自己做社工前知道自己不会很有钱,但是真的很喜欢社工这份工作,从中也能得到很多快乐和收获。社工刚刚起步,很多东西还是很不完善,包括社会的不了解和工资等待遇偏低等等,所以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做社工,现在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是:自身能不能做社工。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喜欢社工才去做社工,要做就要做得有激情有活力有快乐有笑声有梦想。
3、社工要主动服务。
好多机构其实也有很多社会服务,例如低保等,但是政府和有关部门比较习惯于等待服务对象上门索取服务,而不是主动提供服务,往往是推出一项服务,然后贴几个布告、发个文件宣传一下就算了,然后等待符合条件的人申请。不过因为我们发展不均衡,广大的农村更是信息闭塞,所以很多最需要的农民往往因为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服务信息而没有及时申请服务,造成基本上是了解服务信息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亲友申请服务的比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了社会矛盾。如果我们能主动服务,“主动接触缺乏求助动机、不认识社区资源及服务,惟有服务需要之长者,进行服务需要评估,及转介接受正规服务”。“主动接触”几个字就看出了服务的主动精神,体现了社工平等的价值观,说明社工不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对服务对象说“你有服务需要,我能帮助你,你来找我吧”。并且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大陆社工应努力学习、实践这种主动服务精神,主动告诉服务对象我能做什么是您需要的。
4、善于使用志愿者的力量。
我看到过好多社会福利机构对志愿者的使用、激励等不错,效果很好,达到了既减轻机构的工作量、运行成本等,又给有心人提供服务社会、他人的机会和平台,也让有关服务对象得到了很好的帮助的目的和效果。这么说来,要是作为一个社工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优势,善于使用义工的力量,并有效管理和激励。
5、很多时候专业的理念等体现在非专业的活动或者行为中。
前辈说过:“一天社工,一辈子社工”,我很认同。社工的价值理念是很好的.,会影响你看问题的视角、做事的技巧等,甚至影响到你日常的行为。许多非专业的活动背后也需要深深的社工基本的价值理念支持:平等、接纳、不歧视。要设身处地的从服务对象的出境出发思考问题,多交流。
6、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机构要有很好的发展团队力量很重要。机构的团队合作的很好,分工也明确。例如社工就是做个案、服务评估等专业工作,活动程序员/活动程序助理就策划、带一些简单的小组等,还有负责煮饭、保洁等,都是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在做他们擅自的事情。不过现在好多社工机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起步晚、刚发展、不成熟、不完善的原因,经常要做一些非专业的事情,例如很多社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行政事务上边,做一些文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做的事情,经常不是在做专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很详细的划分文员、活动程序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工作,而是多招点社工,都由社工来做,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好些时期别的专业背景的人做会比社工做更好点。很希望能让专业的人作专业的事,社工就干社工该做的事。
7、社工要好好学社工的知识,运用起来的时候要根据内化的东西灵活运用。
这些道理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实际挺难的。比如有的社工做个案的时候都会按照社工和服务对象成九十度角坐的座位摆设。其实不用这样子呀,效果一样也会很好,跟老师讲的不那样子坐就不好不是一样的。“让服务对象去挑选他们喜欢的坐法”,我觉得这样更好,体现尊重、案主自决等社工理念和价值观。
8、策划、实施一个服务的目的是服务对象的需要而不是社工的需要。
曾经的困惑――自身很努力的去交流、提供服务,但是有时候会得不到服务对象的回应或者看不到服务对象的改变,令自己很有挫败感、沮丧感。其中有同学提出过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总想让服务对象改变,你这种想法是出于你的需要还是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初听的时候觉得很震惊,然后深思。社工,需要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出发点。
9、社工提供服务应该是先“个别关怀”,然后才是“全面照顾”。
香港有的机构提出“个别关怀、全面照顾”的理念提得非常棒,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顺序――先“个别”再“全面”。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其实对机构的服务开展很有影响。社工提供社会服务应该是先“个别关怀”,先关注个别人、少数群体的利益,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各自的服务需求不一样,太强调“全面照顾”服务就会太一般化,没有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让服务对象感觉你的服务离她的需要太有差距了,没有亲切感,影响到接纳等问题。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