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宛花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社工这份工作?做社工累吗?”
“嗯,其实做社工挺累的。开小组、策划活动、做个案、上门探访、写文书、外展服务、布置场地、与政府部门或媒体打交道......但我愿意,因为当初那颗助人之心没变过。”
作为一名90后,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社工人”,2012年是我的起点。
成为一名社工,与其说是偶然更不如说是自然。或许,社工之路是我命中注定的路。
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想必大家听起来挺陌生的,很多人都默认为社工又像是义工,又像是护工,甚至有些嫌弃的感觉,当然这不是我自己自愿选择的专业,我是调剂的,服从分配的。当时,我真的有点抗拒这门专业,更多带着的是懵懂和好奇,而后来慢慢接触之后,我却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因这个专业改变了我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10月,我在广州一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当时领着微微的500元实习补贴,要解决吃饭、住宿、交通等生活问题,真心不容易。可正因为那颗心还在,没忘记过,一直坚持地熬过去了。
2015年6月,我顺利地大学毕业了,专业对口地成为了一名一线社工。没有华丽的着装,没有成熟的服务经验,只有最质朴的理论知识。记得当时,身边有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没有选择社工之路,说白了,大家都觉得社工工资低,发展前景渺茫,琐碎事甚多。就连当时朋友他们都不太看好我选择走社工这条路。
(图片来自网络)
而自己恰恰是属于那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吧,一直抱着对社工憧憬的幻想,坚信:总会有那么的一天,微小身躯的我会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的快乐,会让服务对象都记住自己的名字。告诉自己理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事与愿违,两年了我还是坚持下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磕磕碰碰,让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改变,而且做得还算可以吧,从一线社工跳跃到项目主任。怎么说,做一线社工,是你快乐和成就感并存的时候;做项目主任,是你责任感爆棚,挑战你内心最低谷的时候。
社工之路,亦是狂欢之路,亦是孤独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实习期间是在家综的青少年部,每每跟着“冬菇”姐(化名,青少年领域组长)来到学校,那群学生总会乐呵呵地笑着说:“小潘姐姐来啦,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毕业后,我却选择了一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任一名一线社工。这是一个变化与调整的时期。幸好,我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刚开始的我在中心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是一个长者中文学习小组,那些长者会亲切地叫我:“潘老师”。每次去到社区探访,周边的长者总会笑着跟我打招呼:“小潘,你又去上门探访啦......”那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一种爱的感染,也许是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吧,我自己总会因此倍感骄傲。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次小组,每一次活动,因为经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都要加班加点,从前期策划、撰写计划书、招募组员、安排时间和场地、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物资购买、活动游戏道具准备、困难预估及解决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准备充足。虽然要花点时间和心思,也会很辛苦,但每次小组或活动你会看到长者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嘴上说出活动满意度挺好,自己那些因为不能好好地休息,要周末加班而不能陪家人的消极情绪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觉得晚上10点还在电脑面前写活动评估报告,还在中心布置场地,还在用手机编辑活动新闻稿发去微信群的辛苦也值得了。
当然,做一线社工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当你要负责一个项目,学做管理,刚开始是我感觉不适应,有点力不从心的阶段。你会感觉困难,感觉没人协助你,孤独感油然而生。这就对啦,谁说社工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有开心与激情,也有失落与孤独,有过挫折,有过跌倒,这是无可避免的。幸好,还是最初的那颗心让我度过了这个难关,让我开始找准了方向,坚持下去。这一次转变,让我成长起来并带来了思考,社工需要不断接受成长,并学会解决成长所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更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实现整个社会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一步一脚印,献给在社工之路正处于迷茫或同感之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能继续在社工之路,怀着那颗助人初心,坚持走下去,直到永远......
xiaoqiao945
社会工作专业是冷门吗,好不好就业,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1、社会工作属于冷门专业。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2、目前来说,社会工作专业和其它专业相比较是比较冷门的,每年报考的人数也不多。但是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本专业即将迎来“社会工作的春天”。从就业来看,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领域非常宽泛,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非政府组织等都有用武之地。唯一不足是目前的薪酬待遇不是很高。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
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