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啦阿妹
ENFP是MBTI职业性格测试的结果之一。此类性格的人群被认为是健谈热诚,友善的;聪明好奇,爱玩的;关心体贴,温柔敏感。
性格分析
对ENFP类型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能看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并与各行各色的人来往。他们是“理想型”和“人性型”的结合类型。在他们的眼里,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都只是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从日常小事到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事业中,他们都希望自己既是一个有用(至少,是他们自己所认为的“有用”)的人,又能为别人所喜欢和尊重。他们会对新观点、新思想很感兴趣,虽然最终会由于某个原因而弃之不理。
装疯作傻是ENFP人的另一魅力所在,它能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更加庸俗的人当中。他们很风趣,待人友善,很真挚地爱着人们,然而注意力容易不太集中。ENFP类型的人对新朋友或刚认识不久的人很感兴趣,却经常会将老朋友抛到脑后。
稍欠成熟的ENFP人可能时刻都需要感觉到自己是注意的焦点,希望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很棒、很迷人。
在涉及世界观方面的各种问题上,ENFP人经常会有自己强烈的信仰。他们通常会运用社会技巧和关系逐渐去说服人们接受那些正确的观点,有时甚至会有一种为拯救世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
ENFP人能随遇而安,极易适应工作环境。他们有自己大胆的想法,在“头脑风暴”中有突出的贡献。然而,对他们来说,保持不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会很快的对一件东西厌烦,尤其当有更新、更有趣的东西出来时。但当开会、规定最后完事期限以及完成所交代的枯燥无味的琐事时,他们也是个拖延的人。只有当他们与 Judger(J)共事时,他们才会收起懈怠,发挥出最高的效率。
无论在信念里,还是实践中,ENFP人都憎恶官僚作风,他们时常会嘲笑其中的某一方面。
个性特征
对ENFP人的描述:
健谈热诚,友善的;聪明好奇,爱玩的;关心体贴,温柔敏感;富有想象力,颇具创新精神;智慧乐观,适应能力强,但有时做事无条理。
对很多人格类型来说这些品质都难以抗拒,一旦发现能激发他们想象力的事物,ENFP会变得精力充沛,足以使他们引人注目,被同伴们尊为领导者和专家,不过这并不总是喜欢独立的ENFP想要的。更糟糕的是当他们被领导地位所带来的行政负担和例行的维护工作所困扰。ENFP的自尊依赖于他们提出原创解决方案的能力,他们需要创新的自由。如果被困在无聊的工作中,他们会很快失去耐心或变得沮丧。
ENFP==外向(E)+直觉(N)+情感(F)+知觉(P)
热情洋溢、富有想象力。认为生活是充满很多可能性。能很快地将事情和信息联系起来,然后很自信地根据自己的判断解决问题。很需要别人的肯定,又乐于欣赏和支持别人。灵活、自然不做作,有很强的即兴发挥的能力,言语流畅。
ENFP型的人充满热情和新思想。他们乐观、自然、富有创造性和自信,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和对可能性的强烈感受。
ENFP型的人,生活是激动人心的戏剧。ENFP型的人对可能性很感兴趣,所以他们了解所有事物中 的深远意义。他们具有洞察力,是热情的观察者,注意常规以外的任何事物。
ENFP型的人好奇,喜欢理解而不是判断。ENFP型的人具有想象力、适应性和可变性,他们视灵感高于一切,常常是足智多谋的发明人。
ENFP型的 人不墨守成规,善于发现做事情的新方法,为思想或行为开辟新道路,并保持它们的开放。在完成新颖想法的过程中,ENFP型的人依赖冲动的能量。他们有大量的主动性,认为问题令人兴奋。他们也从周围其他人中得到能量,把自己的才能与别人的力量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ENFP型的人具有魅力、充满生机。他们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他们具有出色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常常关心他人的发展。
ENFP型的人避免冲突,喜欢和睦。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倾注于维持个人关系而不是客观事物,喜欢保持一种广泛的关系。
直觉+情感=理想主义者。列宁、甘地、夏洛特姐妹都是“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型的人感兴趣的是事物的意义、关系和可能性,并基于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做出决定。这是一类关心个人成长和如何理解他人与自我的人。
“理想主义者”做人的原则是:“真实地面对自己”,是四种类型中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善于容纳他人。
“理想主义者”好像永远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非常崇尚人与人之间和各种关系中的真实和正直,容易将别人理想化。许多“理想主义者”本能地喜欢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理想主义者”是很好的传播者,被人们认为是促进积极变化的催化剂。
他们天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关心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们(如同事、病人或客户、雇员)的需要。
对于“理想主义者”型的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对他们个人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常规工作或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理想主义者”崇尚和谐,不愿意在一种竞争激烈或四分五裂的环境中发展。他们喜欢民主、能够激励各种层次的人们高度参与的组织。他们会被那些促进人性价值的组织或那些允许他们帮助别人完成工作的职业所吸引。
性格优势
1. 对别人的情绪敏感,能理解、体会别人的心情,善于安慰、鼓励别人
2. 对文字、语言敏感
3. 善于分析、总结
4. 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5. 能理解复杂的理论概念,善于将事情概念化,善于从中推断出原则
6. 擅长策略性思维
潜在弱点
1. 有仅仅凭个人的好恶或价值观来决定事情,并希望别人也以同样的角度或标准来处理问题的倾向。
2. 有时他们心里老想着别人的问题,可能会过于陷于其中,以至于被其困扰。
3. 有时容易将别人或事情理想化,不够实际。
4. 不是特别善于管束和批评他人,尽管常常自我批评。有时会为了和睦而牺牲自己的意见或利益。
5. 有些“理想主义者”比较容易动感情,情绪波动较大。
“理想主义者”又分为4类。是外倾还是内倾、判断还是知觉,这些不同的性格倾向又赋予理想主义者不同的个性。通俗来讲理想主义者比较倾向对人不对事,更多的时候容易情绪化;理想主义者洞察力比较强,比较容易看到事物最根本的一面而不是表象或某些局部领域的特征.
适合领域
ENFP适合工作的环境包括那些通过长年打拼,逐步扩大规模的企业。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经理、销售人员、传媒人士、广告业者或者形象工作者。ENFP还适合从事那些把想法付诸实施的工作,比如包装、宣传、市场推广。ENFP会成为他们所属环境中的典型:他们可以是最激进的左翼分子,也可以是最保守的右翼分子。他们总是被那些能够让他们具有成就感的环境所吸引。他们喜欢具有发展空间的高层职位,比如企业的高层领导。如果他们是政治家,他们会通过媒体形象和个人风格来争取更多选票。
适合职业
· 人力资源经理
· 变革管理顾问
· 营销经理
· 企业/团队培训师
· 广告客户经理
· 战略规划人员
· 宣传人员
· 事业发展顾问
· 环保律师
· 研究助理
· 播音员
· 开发总裁
· 广告创意
· 广告撰稿人
· 市场营销和宣传策划
· 市场调研人员
· 公关专家
· 公司对外发言人
· 儿童教育老师
· 大学老师(人文类)
· 心理学工作者
· 心理辅导和咨询人员
· 职业规划顾问
· 社会工作者
· 演讲家
· 记者(访谈类)
· 节目策划和主持人
· 专栏作家
· 剧作家
· 设计师
· 卡通制作者
· 电影、电视制片人
.会计
冒险特质
外向(E)+直觉(N)+情感(F)+知觉(P)
主要特征:
对发现生命的意义非常有兴趣;
喜欢被人们所肯定;
开朗而且富有领袖魅力;
倾向于开始很多事情(包括感情)但却不一定会完成它们。
对爱情的理解:“爱情是神秘的、有启发的和有趣味的。”
略过剧情
美国的总统大选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之争。 美国立国之时,开国元勋华盛顿等人力主摈弃政党歧见,所以当时并无政党之争。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 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表示民主党,用象表示共和党。从此,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美国历史上一直由民主党、共和党控制着美国的政治舞台,从来没有遇到过强大的对手。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重要的第三党,如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只获得了全部选票的%;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也未能获得成功。 民主党于1791年建党,当时由部分种植园主、农民和某些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资本家组成。曾名共和党和民主共和党。1828改称现名。1933-195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和杜鲁门先后任总统,民主党连续执政20年,是该党最兴旺发达时期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当时主要由反对扩大奴隶制的北方工商业的资本家组成。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均为共和党执政。 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党员人数不固定(选举时投那一党的票就算该党党员),也无固定的政治纲领,只有4年一次的竞选纲领。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无差别 那么,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只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它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的预算开支,但却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而民主党赞成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 拿今年共和、民主两党在政府开支和财政拨款的分歧来说,共和党主张减税、将财政盈余还给民众;民主党倾向于将财政盈余用于教育与医疗的新项目上。在如何对待社会福利制度上,民主党主张不能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而共和党认为,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性。由此看来,两个政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采取不同了的态度,然而,这也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存在差异。 从历史上看,两党中哪一个党也从来没有充分团结一致地反对过另一个党,;在更多的情况下,总是有一个党的党员更赞成另一个党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界限并不明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治不存在意义重大的分歧和争论。 美国政党。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新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逐渐兴起。1897年6月18日,在芝加哥成立了美国社会民主联盟,并选出了执行机构—全国委员会,E.V.德布斯任主席;1898年6月7日,在芝加哥召开联盟的第1次代表大会上,因辩论247纲领委员会的报告而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实施移民计划;建议用组织大批移民到西部去的办法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派主张放弃这种空想;只相信“国际社会主义原则和纲领”,只采取社会主义的宣传方法,并拒绝承认大会以多数票通过的移民计划,宣布退出大会另举行会议,成立社会民主党,并选举一个全国执行委员会;德布斯当选执行委员;新党以参加竞选为政治斗争手段,发展迅速。此后两年,社会民主党在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等9个州指定各州候选人或地方候选人;1899年地方选举中,该党成员中有人当选为市长、市参议员、镇议会议员;1900年德布斯被推选为美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总统候选人;1900年3月6日,社会民主党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召开第1次代表大会,会上讨论并要求社会主义力量统一起来;1901年7月29日,该党与退出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的M.希尔奎特派共同组成了社会党。 社会党(Social Party) 美国政党。1898年美国劳工和政治领袖E.V.德布斯领导并创立的社会民主党,于1901年7月29日同M.希尔奎特领导的社会主义工党温和派合并,取名社会党;总部设在圣路易斯;党的基本纲领是把工人阶级和同情它的阶级组成一个政党,以参加竞选作为政治斗争手段,以期夺取政府的各项权力,并利用这些权力把现存的生产和分配手段的私有制改变为全体人民的集体所有制。反对通过社会革命途径建立社会主义;1901年有党员1万名,1912年增至12万,遍布各州工会。组织成员比较复杂,有城乡小资产阶级包括许多律师、牧师、小雇主和来自俄、波、匈等国的移民。还有工人,其中国外出生的工人占多数。党内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把持了党的领导权;党的主要领导者左派代表是德布斯,右派代表是希尔奎特,右派曾公开拥护伯思施坦修正主义。1905-1914年间是社会党活动全盛时期,创办了13种日报、12种月刊和近300种周刊。1912年社会党发生第一次分裂;著名工人运动话动家W.D.海伍德被免除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他和134名工人党员相继退党;1917年,社会党在左派鼓动下,通过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议;德布斯与 C.E.鲁滕堡因反战活动被捕人狱;1920年总统竞选中,德布斯虽在狱中,仍获得92万张选票。社会党在许多地方工会和美国劳工联合会中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州和地方议员选举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社会党缺乏坚强的统一领导,德布斯本人有工团主义者色彩,希尔奎特是机会主义者;他们忽视群众的要求,不能充分组织和领导群众展开经济斗争,党内不断发生分裂;俄国十月革命后;党内左派主张抛弃改良主义纲领,直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1919年,社会党再次发生大分裂;左派鲁滕堡等退出,组建成美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劳工党(1921年两派合并为统一共产党);1924年,社会党支持进步党.拉福莱特竞选总统,以加强资产阶级和工会领袖掌握领导权的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反对垄断资本的统一战线;1928年起,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N.托马斯(1884-1968)连续5次参加总统竞选失败;以后在仍年代又两次参加总统竞选,均得票极少。1960年,德布斯决定退出全国政治生活,致力于教育活动。60年代末,社会党分裂为左、中、右3派;左派和中派支持民主党;1936年分裂出去的社会民主联盟在1972年与社会党重新联合,更名为社会民主党。 美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工人阶级的政党。1919年8月31日和9月1日左派社会党相继成立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和美国共产党。两党的政治纲领大致相同;不久同时遭到美国政府查禁,1920年1月被迫转入半地下;1920年5月,共产党部分党员先与共产主义劳工党联合组成美国统一共产党,1921年5月该党又与共产党合并,组成以.鲁腾堡为执行书记的美国共产党。美共通过劳工联盟和工人理事会积极开展活动,并支持它们于1921年12月组成公开的美国工人党;1923年4月;共产党与工人党合并,称美国工人党,从而结束党的半公开活动时期;1925年8月,美国工人党改称美国工人(共产)党;1927年鲁腾堡逝世,J.洛夫斯通担任执行书记。1928年10月,批判和清洗托洛茨基分子J.G.坎农机会主义集团;以W.Z.福斯特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公开揭露和批判洛夫斯通修正主义路线,1929年7月,美共中央委员会将这个修正主义集团清除出党,并选举福斯特等4人担任书记;1990年党的“七大”又改名为美国共产党;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美共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失业、抗议饥饿和反对削减工资的群众运动,参与组织一系列总罢工和震撼全国的示威游行,并深人南部为维护工人、黑人和农业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益而斗争;美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反法西斯的立场上,同情和支持中国、西班牙等被侵略国家,1937年组织3000名战士参加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人民;当总统F.D.罗斯福“新政”遭到法西斯分子攻击时,美共从初期待否定态度转而有限度地、批判地支持罗斯福及其一些改革;美共威望迅速提高,30年代末党员人数也增加到10万人;1932年福斯特患重病。1934年4月,在美共“八大”上,E.R.白劳德当选为总书记,但他逐步滑向修正主义;德黑兰会议后,公开主张放弃社会革命,实行改良主义和阶级合作;1944年5月解散共产党另建非党的共产主义政治协会;1945年7月,美国共产党人在福斯特的领导下举行非常大会,严厉批判了白劳德的错误路线,恢复了共产党的组织;1946年2月白劳德被开除出党,福斯特当选为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对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进行大规模的迫害和镇压;1948年美共12名政治局委员被判刑;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美共又受到“反斯大林主义”等国际事变的冲击,党内一部分人发生动摇,甚至提出了把党变成某种政治或’教育协会的主张,党员人数锐减;1957年2月,党的“十六大”批判这种错误倾向,但此后党内修正主义继续泛滥;1958年2月,美共召开全国委员会批判修正主义错误观点;1961年党的领导人福斯特逝世,E.G.弗林继任党的主席;1966年美共恢复合法地位和各种公开活动,1968、1972年均提出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美共“二十一大”以后,把产业工人和黑人作为工作重点,1979年美共“二十二大”通过的纲领指出,要通过和平道路战胜垄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国;70年代末美共约有党员1.5万人,党组织分布在37个州,G.霍尔任总书记,H.温斯顿任主席,党的中央理论刊物是《政治月刊》,机关报为《每日世界》。 美国劳工组织(American Labor Organizations) 美国劳工组织包括工会和工人政党两种组织形式。工联主义在其中起着强烈的影响,工会1866年,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联合会——全国劳工同盟在巴尔的摩成立;创始人是W.西尔维斯。全盛时拥有仍多万会员。包括激进的和改良的组织,与第一国际建立了联系,1872年衰亡;1869年,U.S.史蒂文斯在费城创立劳动骑士团。1878年前该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后公开活动。是美国工人阶级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拥有70余万会员。后来由于T.V.鲍德利领导集团的阶级合作政策,80年代末便急剧衰落。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劳联”)起而代之。其前身是美国与加拿大有组织的行业工会与劳工联合会,该组织于1881年11月在匹兹堡成立;主要创始人是S.冈珀斯。1886年发动了“五一”全国总罢工,是年底改组为“劳联”。冈珀斯任主席;19世纪90年代末,“劳联”推行“冈珀斯主义”,即“劳资合作”、“非常派政治”和“行业工团主义”;1866-1900年间,会员从13万多人激增至近55万人,到1955年与“产联”合并时,拥有会员约1090万人;19世纪后期,铁路系统出现了5个极端保守的、独立的行业工会,通称为铁路兄弟会,又称“五大金刚”,即:机车司机兄弟会、铁路列车长公会、机车司炉兄弟会、铁路乘务员兄弟会、转辙工人共济会,1893年会员总计约10万人,这些工会一直存在迄今;1969年,后4个工会合并为联合运输工会(属劳联—产联)。19世纪末,在煤矿、采矿和铁路等部门中出现第一批产业工会,与劳联等行业工会相抗衡,其中进步力量相当强大;1905年在芝加哥诞生世界产业工人同盟,其缔造者是当时的三大左翼领袖W.D.海伍德、E.V.德布斯和D.德莱昂;1908年开始演变成纯粹工团主义组织,20世纪20年代末解体,部分成员加入美国共产党;1920年,W.Z.福斯特在芝加哥建立工会教育同盟,有数十万劳联会员支持或参加,美国共产党予以积极的支持和领导。1929年改组为工会统一伺盟,成为独立的进步工会中心;1935年,为了工会的统一,宣布解散,所属工会并人劳联。20世纪30年代中期,劳工左冀和劳联领导上层的中间派联合发动的产业工会组织运动,促进了产业工会联合会(简称“产联”)的诞生;1935年10月在劳联的代表大会上,联合矿工工会主席、中间派J.L.刘易斯等提出在基本工业中组织产业工会的主张,遭到格林右翼领导集团的反对;于是支持这一主张的10个工会,便组成产业组织委员会(“产联”的前身);拥有会员约100万人,不久该委员会被劳联开除;1938年改组为“产联”,刘易斯任主席,成为第2个工会中心,它是产业性的工会联合会,创始之初起过积极作用,在中左联盟的领导下,把基础工业的大批工人组织起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P.默里和W.鲁瑟右翼领导集团抛弃以前的进步方针,排斥左翼力量;1955年2月,“产联”与“劳联”在纽约召开合并大会,定名为“劳联—产联”,拥有140多个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工会,约有会员1600万人(占工会会员总数的85-90%,占工人总数的人34%),选出G.米尼为主席和鲁瑟等27名副主席;合并后领导集团继续推行劳联的阶级合作路线,迄今仍为最大的工会联合会,机关刊物为《劳联—产联新闻》和《联合主义者》,1968年,退出劳联—产联的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和货车司机工会发起成立劳工行动同盟,鲁瑟任主席,拥有会员365万人;70年代末,美国共有工会185个,其中120个隶属于劳联—产联,其余为独立工会,总计会员约2000万人,占工人总数的20%左右。 农民协进会(Grange) 第一个全国性农民组织。一译农业保护社。最初是秘密会社,1867年12月明尼苏达州农场主o.H.凯利(1826-1913)在华盛顿创立农业保护社,目的在于维护农业集团的利益,成立之初,由于空泛提倡农民互助和力图通过宣传教育方法改善农民的处境,发展缓慢;1873年爆发农业危机,农民处境急剧恶化,农民协进会广泛发展起来,提出反对抵押贷款制度、反对垄断资本的暴政等口号,要求实现公平的立法,保护农民免受高利贷者、银行和铁路公司的盘剥,制定客货运输合理的最高收费额;随后,该会在中西部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活动,迫使伊利诺伊;威斯康星和艾奥瓦3个州政府制定了对铁路和谷物堆栈的管制法令;1876年,农民协进会运动进入鼎盛时期,会员约85万人,地方分会遍布全国;1874-1876年,农民协进会广泛开展经济活动,建立许多合作商店、粮仓、经营批发业务的机构、保险公司和银行;中西部一些州的农民协进会还投资兴办农机厂和各类农产品加工厂;1876年以后,农民协进会内部出现意见分歧,有的地方分会领导权被富裕农民或农业资本家所篡夺;有的地方则为城镇商人所控制;与此同时,它所创办的许多合作社也在垄断组织的排挤下先后解体,会员数目急剧减少,1880年,由85万人降至15万人。此后,农民运动的重心转向绿背纸币运动;20世纪初,农民协进会复兴,特别是在美国东部。1917年农民协进会宣布有56万成员。70年代,达到85万人,其中25%是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两州,现有7800个地区、州和全国性的组织。 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mcement of Colord People) 美国白人和黑人组成的旨在促进黑人民权的全国性组织,总部设在纽约。1908年8月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发生了对两名黑人施以私刑处死的事件,激起一些白人自由主义者的愤慨,在新闻工作者W.沃林、0.维拉德、社会工作者M.欧文顿以及黑人学者W.E.B.杜波依斯的倡议下,1909年5月在纽约召开关于黑人权利的全国性会议,建立了全国黑人委员会;次年5月,这个组织与杜波依斯领导的、由激进黑人知识分子建立的尼亚加拉运动合并,定名为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杜波依斯是早期领导人中唯一的黑人,担任宣传和研究部主任及机关刊物《危机》杂志的主编,协进会的目标是通过改良的道路,使黑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法庭公平裁判权以及经济、社会、教育和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协进会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法庭诉讼、争取民主立法和宣传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前,协进会主要为黑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此外,对居住隔离、改善黑人学校条件和公立学校中的隔离制度方面,曾作出一定的贡献。协进会的一些地方组织也积极参加60年代的民权运动,但一些激进的、主张直接行动的团体出现,结束了协进会作为美国最主要的黑人民权组织的地位;70年代后期,协进会拥有45万名会员,在全国刃个州中拥有1700个以上的分支机构;目前,仍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黑人组织。
Itisgoodtoforget.
美国立国之时,开国元勋华盛顿等人力主摈弃政党歧见,所以当时并无政党之争。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 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表示民主党,用象表示共和党。从此,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民主党于1791年建党,当时由部分种植园主、农民和某些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资本家组成。曾名共和党和民主共和党。1828改称现名。1933-195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和杜鲁门先后任总统,民主党连续执政20年,是该党最兴旺发达时期.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当时主要由反对扩大奴隶制的北方工商业的资本家组成。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均为共和党执政。 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党员人数不固定(选举时投那一党的票就算该党党员),也无固定的政治纲领,只有4年一次的竞选纲领。 美国政党。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新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逐渐兴起。1897年6月18日,在芝加哥成立了美国社会民主联盟,并选出了执行机构—全国委员会,E.V.德布斯任主席;1898年6月7日,在芝加哥召开联盟的第1次代表大会上,因辩论247纲领委员会的报告而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实施移民计划;建议用组织大批移民到西部去的办法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派主张放弃这种空想;只相信“国际社会主义原则和纲领”,只采取社会主义的宣传方法,并拒绝承认大会以多数票通过的移民计划,宣布退出大会另举行会议,成立社会民主党,并选举一个全国执行委员会;德布斯当选执行委员;新党以参加竞选为政治斗争手段,发展迅速。此后两年,社会民主党在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等9个州指定各州候选人或地方候选人;1899年地方选举中,该党成员中有人当选为市长、市参议员、镇议会议员;1900年德布斯被推选为美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总统候选人;1900年3月6日,社会民主党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召开第1次代表大会,会上讨论并要求社会主义力量统一起来;1901年7月29日,该党与退出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的M.希尔奎特派共同组成了社会党。 社会党(Social Party) 美国政党。1898年美国劳工和政治领袖E.V.德布斯领导并创立的社会民主党,于1901年7月29日同M.希尔奎特领导的社会主义工党温和派合并,取名社会党;总部设在圣路易斯;党的基本纲领是把工人阶级和同情它的阶级组成一个政党,以参加竞选作为政治斗争手段,以期夺取政府的各项权力,并利用这些权力把现存的生产和分配手段的私有制改变为全体人民的集体所有制。反对通过社会革命途径建立社会主义;1901年有党员1万名,1912年增至12万,遍布各州工会。组织成员比较复杂,有城乡小资产阶级包括许多律师、牧师、小雇主和来自俄、波、匈等国的移民。还有工人,其中国外出生的工人占多数。党内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把持了党的领导权;党的主要领导者左派代表是德布斯,右派代表是希尔奎特,右派曾公开拥护伯思施坦修正主义。1905-1914年间是社会党活动全盛时期,创办了13种日报、12种月刊和近300种周刊。1912年社会党发生第一次分裂;著名工人运动话动家W.D.海伍德被免除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他和134名工人党员相继退党;1917年,社会党在左派鼓动下,通过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议;德布斯与 C.E.鲁滕堡因反战活动被捕人狱;1920年总统竞选中,德布斯虽在狱中,仍获得92万张选票。社会党在许多地方工会和美国劳工联合会中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州和地方议员选举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社会党缺乏坚强的统一领导,德布斯本人有工团主义者色彩,希尔奎特是机会主义者;他们忽视群众的要求,不能充分组织和领导群众展开经济斗争,党内不断发生分裂;俄国十月革命后;党内左派主张抛弃改良主义纲领,直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1919年,社会党再次发生大分裂;左派鲁滕堡等退出,组建成美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劳工党(1921年两派合并为统一共产党);1924年,社会党支持进步党.拉福莱特竞选总统,以加强资产阶级和工会领袖掌握领导权的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反对垄断资本的统一战线;1928年起,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N.托马斯(1884-1968)连续5次参加总统竞选失败;以后在仍年代又两次参加总统竞选,均得票极少。1960年,德布斯决定退出全国政治生活,致力于教育活动。60年代末,社会党分裂为左、中、右3派;左派和中派支持民主党;1936年分裂出去的社会民主联盟在1972年与社会党重新联合,更名为社会民主党。 美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工人阶级的政党。1919年8月31日和9月1日左派社会党相继成立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和美国共产党。两党的政治纲领大致相同;不久同时遭到美国政府查禁,1920年1月被迫转入半地下;1920年5月,共产党部分党员先与共产主义劳工党联合组成美国统一共产党,1921年5月该党又与共产党合并,组成以.鲁腾堡为执行书记的美国共产党。美共通过劳工联盟和工人理事会积极开展活动,并支持它们于1921年12月组成公开的美国工人党;1923年4月;共产党与工人党合并,称美国工人党,从而结束党的半公开活动时期;1925年8月,美国工人党改称美国工人(共产)党;1927年鲁腾堡逝世,J.洛夫斯通担任执行书记。1928年10月,批判和清洗托洛茨基分子J.G.坎农机会主义集团;以W.Z.福斯特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公开揭露和批判洛夫斯通修正主义路线,1929年7月,美共中央委员会将这个修正主义集团清除出党,并选举福斯特等4人担任书记;1990年党的“七大”又改名为美国共产党;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美共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失业、抗议饥饿和反对削减工资的群众运动,参与组织一系列总罢工和震撼全国的示威游行,并深人南部为维护工人、黑人和农业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益而斗争;美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反法西斯的立场上,同情和支持中国、西班牙等被侵略国家,1937年组织3000名战士参加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人民;当总统F.D.罗斯福“新政”遭到法西斯分子攻击时,美共从初期待否定态度转而有限度地、批判地支持罗斯福及其一些改革;美共威望迅速提高,30年代末党员人数也增加到10万人;1932年福斯特患重病。1934年4月,在美共“八大”上,E.R.白劳德当选为总书记,但他逐步滑向修正主义;德黑兰会议后,公开主张放弃社会革命,实行改良主义和阶级合作;1944年5月解散共产党另建非党的共产主义政治协会;1945年7月,美国共产党人在福斯特的领导下举行非常大会,严厉批判了白劳德的错误路线,恢复了共产党的组织;1946年2月白劳德被开除出党,福斯特当选为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对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进行大规模的迫害和镇压;1948年美共12名政治局委员被判刑;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美共又受到“反斯大林主义”等国际事变的冲击,党内一部分人发生动摇,甚至提出了把党变成某种政治或’教育协会的主张,党员人数锐减;1957年2月,党的“十六大”批判这种错误倾向,但此后党内修正主义继续泛滥;1958年2月,美共召开全国委员会批判修正主义错误观点;1961年党的领导人福斯特逝世,E.G.弗林继任党的主席;1966年美共恢复合法地位和各种公开活动,1968、1972年均提出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美共“二十一大”以后,把产业工人和黑人作为工作重点,1979年美共“二十二大”通过的纲领指出,要通过和平道路战胜垄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国;70年代末美共约有党员1.5万人,党组织分布在37个州,G.霍尔任总书记,H.温斯顿任主席,党的中央理论刊物是《政治月刊》,机关报为《每日世界》。 美国劳工组织(American Labor Organizations) 美国劳工组织包括工会和工人政党两种组织形式。工联主义在其中起着强烈的影响,工会1866年,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联合会——全国劳工同盟在巴尔的摩成立;创始人是W.西尔维斯。全盛时拥有仍多万会员。包括激进的和改良的组织,与第一国际建立了联系,1872年衰亡;1869年,U.S.史蒂文斯在费城创立劳动骑士团。1878年前该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后公开活动。是美国工人阶级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拥有70余万会员。后来由于T.V.鲍德利领导集团的阶级合作政策,80年代末便急剧衰落。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劳联”)起而代之。其前身是美国与加拿大有组织的行业工会与劳工联合会,该组织于1881年11月在匹兹堡成立;主要创始人是S.冈珀斯。1886年发动了“五一”全国总罢工,是年底改组为“劳联”。冈珀斯任主席;19世纪90年代末,“劳联”推行“冈珀斯主义”,即“劳资合作”、“非常派政治”和“行业工团主义”;1866-1900年间,会员从13万多人激增至近55万人,到1955年与“产联”合并时,拥有会员约1090万人;19世纪后期,铁路系统出现了5个极端保守的、独立的行业工会,通称为铁路兄弟会,又称“五大金刚”,即:机车司机兄弟会、铁路列车长公会、机车司炉兄弟会、铁路乘务员兄弟会、转辙工人共济会,1893年会员总计约10万人,这些工会一直存在迄今;1969年,后4个工会合并为联合运输工会(属劳联—产联)。19世纪末,在煤矿、采矿和铁路等部门中出现第一批产业工会,与劳联等行业工会相抗衡,其中进步力量相当强大;1905年在芝加哥诞生世界产业工人同盟,其缔造者是当时的三大左翼领袖W.D.海伍德、E.V.德布斯和D.德莱昂;1908年开始演变成纯粹工团主义组织,20世纪20年代末解体,部分成员加入美国共产党;1920年,W.Z.福斯特在芝加哥建立工会教育同盟,有数十万劳联会员支持或参加,美国共产党予以积极的支持和领导。1929年改组为工会统一伺盟,成为独立的进步工会中心;1935年,为了工会的统一,宣布解散,所属工会并人劳联。20世纪30年代中期,劳工左冀和劳联领导上层的中间派联合发动的产业工会组织运动,促进了产业工会联合会(简称“产联”)的诞生;1935年10月在劳联的代表大会上,联合矿工工会主席、中间派J.L.刘易斯等提出在基本工业中组织产业工会的主张,遭到格林右翼领导集团的反对;于是支持这一主张的10个工会,便组成产业组织委员会(“产联”的前身);拥有会员约100万人,不久该委员会被劳联开除;1938年改组为“产联”,刘易斯任主席,成为第2个工会中心,它是产业性的工会联合会,创始之初起过积极作用,在中左联盟的领导下,把基础工业的大批工人组织起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P.默里和W.鲁瑟右翼领导集团抛弃以前的进步方针,排斥左翼力量;1955年2月,“产联”与“劳联”在纽约召开合并大会,定名为“劳联—产联”,拥有140多个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工会,约有会员1600万人(占工会会员总数的85-90%,占工人总数的人34%),选出G.米尼为主席和鲁瑟等27名副主席;合并后领导集团继续推行劳联的阶级合作路线,迄今仍为最大的工会联合会,机关刊物为《劳联—产联新闻》和《联合主义者》,1968年,退出劳联—产联的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和货车司机工会发起成立劳工行动同盟,鲁瑟任主席,拥有会员365万人;70年代末,美国共有工会185个,其中120个隶属于劳联—产联,其余为独立工会,总计会员约2000万人,占工人总数的20%左右。 农民协进会(Grange) 第一个全国性农民组织。一译农业保护社。最初是秘密会社,1867年12月明尼苏达州农场主o.H.凯利(1826-1913)在华盛顿创立农业保护社,目的在于维护农业集团的利益,成立之初,由于空泛提倡农民互助和力图通过宣传教育方法改善农民的处境,发展缓慢;1873年爆发农业危机,农民处境急剧恶化,农民协进会广泛发展起来,提出反对抵押贷款制度、反对垄断资本的暴政等口号,要求实现公平的立法,保护农民免受高利贷者、银行和铁路公司的盘剥,制定客货运输合理的最高收费额;随后,该会在中西部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活动,迫使伊利诺伊;威斯康星和艾奥瓦3个州政府制定了对铁路和谷物堆栈的管制法令;1876年,农民协进会运动进入鼎盛时期,会员约85万人,地方分会遍布全国;1874-1876年,农民协进会广泛开展经济活动,建立许多合作商店、粮仓、经营批发业务的机构、保险公司和银行;中西部一些州的农民协进会还投资兴办农机厂和各类农产品加工厂;1876年以后,农民协进会内部出现意见分歧,有的地方分会领导权被富裕农民或农业资本家所篡夺;有的地方则为城镇商人所控制;与此同时,它所创办的许多合作社也在垄断组织的排挤下先后解体,会员数目急剧减少,1880年,由85万人降至15万人。此后,农民运动的重心转向绿背纸币运动;20世纪初,农民协进会复兴,特别是在美国东部。1917年农民协进会宣布有56万成员。70年代,达到85万人,其中25%是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两州,现有7800个地区、州和全国性的组织。 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mcement of Colord People) 美国白人和黑人组成的旨在促进黑人民权的全国性组织,总部设在纽约。1908年8月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发生了对两名黑人施以私刑处死的事件,激起一些白人自由主义者的愤慨,在新闻工作者W.沃林、0.维拉德、社会工作者M.欧文顿以及黑人学者W.E.B.杜波依斯的倡议下,1909年5月在纽约召开关于黑人权利的全国性会议,建立了全国黑人委员会;次年5月,这个组织与杜波依斯领导的、由激进黑人知识分子建立的尼亚加拉运动合并,定名为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杜波依斯是早期领导人中唯一的黑人,担任宣传和研究部主任及机关刊物《危机》杂志的主编,协进会的目标是通过改良的道路,使黑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法庭公平裁判权以及经济、社会、教育和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协进会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法庭诉讼、争取民主立法和宣传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前,协进会主要为黑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此外,对居住隔离、改善黑人学校条件和公立学校中的隔离制度方面,曾作出一定的贡献。协进会的一些地方组织也积极参加60年代的民权运动,但一些激进的、主张直接行动的团体出现,结束了协进会作为美国最主要的黑人民权组织的地位;70年代后期,协进会拥有45万名会员,在全国刃个州中拥有1700个以上的分支机构;目前,仍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黑人组织。
来福胶泥MAY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私塾三味书屋成了鲁迅纪念博物馆。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被誉为“民族魂”。作品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5]。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很多作品[6]被收进小学、中学、大学课本,比如小学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少年闰土》和《雪》[7]。小说《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年,新潮社初版)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长明灯》《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肥皂》《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祝福》 《幸福的家庭》 《在酒楼上》 《弟兄》《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年,北新书局)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杂文《坟》论文集(1927年,未名社)《题记》秋夜《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年,新潮社)《热风》[2]杂文集(1925年,北新书店)《华盖集》杂文集(1926年,北新书店)《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年,北新书店)《野草》散文诗集(1927年,北新书店)《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年,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年,北新书店)《三闲集》杂文集(1932年,北新书店)《二心集》杂文集(1932年,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年,天马书店)《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年,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年,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年,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年,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年,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年,兴中书局)《集外集》诗文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年,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年,天马书店)《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年,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年,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年,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年,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年,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年,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唐弢编,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补遗》唐弢编,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弢编,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卷一(《坟》《热风》《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3、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7、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8、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9、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10、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家族简介鲁迅全集鲁迅的家族是浙江绍兴会稽县的一个周氏大家族,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是清朝的官员,周家在周福清时代很好,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周福清的大儿子,读书至秀才,但考试总是不中。当时清朝的官场作弊成风,周福清疏通官场,让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告发,周伯宜在考场被拘留。其时周福清在上海,听说儿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绍兴,主动向会稽县衙自首。为了疏通关节,鲁迅的母亲变卖资产,向官府层层送礼,几经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变为“监候斩”,也就是说,周福清的命可以暂时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时候他仍有被处斩的危险。于是家里人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钱财去送礼,去贿赂官员。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七年,周家遂由小康转入了困顿。就在周家元气大伤之际,鲁迅的父亲又卧病不起。这个时候,鲁迅只有十三四岁,他每天都要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花了无数的钱,父亲的病仍未医好,周伯宜于一八九六年十月离开了人世。家道的衰败使鲁迅认识到了世态炎凉,他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的母亲鲁瑞看到鲁迅去意已决,就为儿子筹集了八元川资,送鲁迅进了江南水师学堂,其时鲁迅刚好十八岁。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周作人、周建人以及族亲周冠五都撰文说:在孙辈中,对祖父周介孚的某些作为,最不以为然的,是大孙子鲁迅;而鲁迅的性格,却最像祖父。鲁迅祖父好骂人的说法,后来在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的圈子里传开来了。在朋友中,认为鲁迅生活中和文字中的机灵、幽默、讽刺、泼辣,是与其祖父的血脉有关。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5]成员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曾在北京任内阁中书。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儿子:周海婴(1929—2011),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出生在上海,他1952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曾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2011年4月7日凌晨5时36分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儿媳:马新云,鲁迅文化基金会理事长。长孙:周令飞,周海婴长子,社会工作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制作人,1953年生于北京,1969年北京景山学校毕业,1980年出国深造,赴日本富士电视台进修电子媒体。2012年10月26日鲁迅文化基金会在北京举行成立会议,周令飞任秘书长。次孙:周亦斐,在私营公司工作。三孙:周令一,在日本广播学会北京办事机构担任摄像。孙女:周宁,远嫁日本,有双胞胎女儿田中华莲和田中悠树。曾孙女:周璟馨,1985年生。在台北长大,身高160厘米,体重43公斤,身材比较瘦小,给人的印象比较清新时尚。参加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视频照片在各大网站流传。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