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青烟
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接案是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1.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接案的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的类型有两种: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是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丁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①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②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场所安排。
①会谈目的: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②会谈时要注意时间、地点、环境要求。
(2)会谈的主要任务。
①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③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④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⑤达成初步协议。
⑥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①主动介绍自己。
②沟通。
③倾听。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①个人资料。
②身体状况。
③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
④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①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
②咨询。
③观察。
④利用已有资料。
⑤问卷调查。
4.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接案会谈记录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记叙性记录是比较常用。记叙性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等。
水云间秋忆
1.收集资料
(1)个人资料的收集。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的主观经验;解决问题的动机;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
(2)环境资料的收集。服务对象的环境资料包括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可以得到的其他资源的系统。
(3)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预估所需资料的方法很多,社会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全面地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询问。主要有3种方式: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②咨询。社会工作者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③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
④家访。家访是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⑤利用已有资料。这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等。
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
(1)排列次序。即按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将其排列成为在时间上有先后次序、在逻辑上有因果联系或者有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
(2)发现问题。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将零散的资料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
(3)识别原因。识别是指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形态,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识别要求社会工作者从问题的表面深入问题的内部,通过探查问题内在深层的因素,找出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所谓解释即是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对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去解释问题。
3.认定问题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做: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范围、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的时间。
(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发生的原因。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
(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一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很可能就是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原因;二是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三是与资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形态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四是政府对资源系统的政策协调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无论服务对象系统是个人还是家庭,他们都有其“生命周期”,也有与生命周期对应的发展阶段及其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包括预估服务对象参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的能力、资源和时间等情况。
4.撰写预估报告
(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①确定报告的目的和读者:报告给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②确定报告应使用的资料。③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④将事实与判断分开。⑤语言简洁精练。
(2)预估报告的结构。①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这部分主要是对问题的呈现,包括问题发生的时间及涉及的人和系统,以及服务对象和问题的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学业/就业历史等。②第二部分:专业判断。这部分要阐述如下内容: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益处。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