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1

冒火得很000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没有同理心的社会工作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脸红红1121

已采纳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那么社会工作者又是怎么运用沟通技巧的呢?下面我整理了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 经验 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 文化 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相关 文章 :

1.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500字

2. 沟通技巧的培训心得3篇

3.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3篇

4. 管理沟通技巧心得3篇

5. 面谈的沟通技巧

6. 最简单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7. 沟通技巧培训心得体会3篇

没有同理心的社会工作者

87 评论(10)

happysharon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基本知识要点

关于个案工作的技巧根据个案工作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会谈、建立关系、收集资料、方案策划和评估等。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基本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会谈

个案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又称个案面谈)。它的主要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

(1)支持性技巧支持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主要包括:①专注;②倾听;③同理;④鼓励。

(2)引领性技巧引领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

①澄清;②对焦;③摘要。

(3)影响性技巧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①提供信息;②自我披露;③建议;④忠告;⑤对质。

2、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些技巧主要包括:①感同身受;②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③制造气氛;④积极主动。

3、收集资料

资料的收集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接触、会谈和自己的观察,以及调查整理与分析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1)会谈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会谈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收集资料的有效方法。

(2)调查表的运用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或者不便于在社会工作者面前表达的资料,可以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让服务对象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观察的运用对于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之间互动交流的方式,最好采用观察的方式,直接了解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的交流方式和过程。

(4)现有资料的运用现有资料包括学生的成绩单、低保户家庭的基本状况等一些有记录的资料。

4、方案策划

方案策划技巧主要包括:①目标清晰而且现实;②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③策略合理。

5、评估

评估是指服务介入结束阶段的评估,目的是对整个服务介入过程进行检查和反思。评估过程中所涉及的技巧如下。

(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评估有两种方式:对介入活动的效果评估和对所运用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评估。前者注重服务工作的成效,后者注重服务工作成效的实现方式。

(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有的偏重改变过程,有的偏重目标的实现,有的侧重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评估工作的要求以及服务对象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估方式。

(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在场、不记名等方式让服务对象有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参与评估过程。

(4)坦诚保密评估是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考核,服务对象通常碍于面子或者害怕失去进一步的帮助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评估之前,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向服务对象说明评估是为了改进现有服务工作,表达自己的诚意,并且承诺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以减轻或者消除服务对象的担心。

【练习地带】

1、小新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屡屡失败,最近终于接到一个面试通知,他对社会工作者说:“这次面试估计希望不大,很可能又不成功。”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回应中,使用同理心技巧的是( )。[2010年真题]

A.“不会的,你有信心,就会成功。”

B.“不要这么悲观嘛,你怎么会这样想。”

C.“由于过去的经历,你担心这次也会失败,好像不太有信心。”

D.“你还没有去面试,怎么知道又不成功?”

2.社会工作者:“刚才你说了很多,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与父母的关系,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你最想谈的问题是什么?”该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会谈技术是()。[2010年真题]

A.摘要

B.对焦

C.澄清

D.坦诚

【答案解析】

1、C。会谈的支持性技巧包括:(1)专注;(2)倾听;(3)同理心;(4)鼓励。其中,同理心,即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验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本案例中,小新的内心深处是渴望面试成功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从侧面来肯定他。

2、B。引领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1)澄清;(2)对焦;(3)摘要。其中,对焦,即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的焦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将讨论集中在最想谈的问题上,即运用了对焦的技巧。

219 评论(8)

天秤座朱丽

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特质:同感、尊重、真诚。这些特质将有助服务提供者去设身处地地体会服务使用者的感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沟通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①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

社会工作者要以热情、友善的语言和亲切的表情等,向组员传递温暖、真诚、关怀等信息,为小组营造一个放松、自由、开放和安全的氛围。

②专注与倾听。

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专注,让组员感受到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关系之中,从而鼓励组员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倾听时,注意组员所说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信息;在未完全听懂对方的真正意思前,一定不要与之争辩。

③积极回应。

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发言之后,要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发言者表达对其发言的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和把握发言者的用意与感受,并伴以积极的回应。可以通过复述组员讲述的内容,让发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④适当自我表露。

社会工作者可以有选择地将亲身的经历、体会、态度和感受向组员坦白,向组员传递真诚,让组员感受到信任。通过这种信任关系情境的建构,促使组员也能够坦陈自己的问题和需要。

⑤对信息进行磋商。

当无法把握组员发言中的信息含义时,社会工作者有必要耐心地与发言者协商交流,直到信息能够被正确了解和能够取得共识。

⑥适当帮助梳理。

在组员发言过程中或发言之后,社会工作者要非评判性地帮助组员梳理其发言,使其讲述的内容和感受听起来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

⑦及时进行小结。

对组员发言中可能是散乱表达的信息进行小结,社会工作者要及时地帮助小结。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社会工作沟通技巧: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

①提醒组员相互倾听。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现场安静,及时提醒组员相互之间仔细倾听对方的发言。

②鼓励组员相互表达。

社会工作者要鼓励组员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运用“此时此地”的技术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纳他人的感受。特别是对沉默的组员要加以鼓励,对说得太多的组员适当加以阻拦,以给其他人更多的表达机会。

③帮助组员相互理解。

在沟通时,要密切注意和观察组员的声调、语言、表情、态度和姿势等细微之处,帮助组员沟通和理解信息不一致和不明白的地方。

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

组员发言后,社会工作者应鼓励组员之间的分享与给予回馈。

⑤示范引导。

社会工作者可用自身示范的方式,诱导组员模仿社工。

32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