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3

Smile丶燚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的新范式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淘的萌

已采纳

社工新手如何开展社会工作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同时也是一个社工新手,应该如何开展社会工作呢?下面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对于理论的初识

关于理论的认识,在校期间接触到社会工作专业的机会更多在于理论,因此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是自己接触到这个专业的第一道大门,我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认识也是由此开始的。在一个月的实践过程中让自己更深层的认识到理论对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指导作用。社会工作过程理论指引活动发展的方向,指出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维护活动可以正常、有效的开展。

在一项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进行的是相关资料的收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问题的评估和需要的确认,最后进行活动的策划。在资料收集阶段,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方法收集关于社区居民、自身的需要、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的信息;在问题评估和需要确认阶段,通过对社区环境、资源系统、社区居民的客观问题等因素的评估和综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评估需求满足的可行性和需求满足的有效性,以此来确定我们提供服务和活动策划的方向和目标;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依据前期收集资料进行的分析、总结,依靠社区、社工等资源系统,针对社区居民的合理需求,制定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服务计划和活动策划。

因此,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工作方法,旨在确保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既可以体现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也可以做到真正的服务于服务对象,帮助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活得到改善和能力得到提高。

二、对于实务的初识

关于实务的认识,是在毕业后走进彩虹才算真正的接触到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也由此知道了真实中的实务工作和在校期间对于实务的片面认识是有多么大的差距。在实务领域中,社会工作者要面对不一样的服务对象,面对不一样的问题,能动的与服务对象进行分析和交流,已达到澄清事实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面对具有不同性格、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的社区居民时,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面对同一问题各自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时候单用一种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服务的需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选择相应的工作方法提供服务。我们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会用到问卷、访谈等方法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在实际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使用问卷进行资料收集的方式只能获得相对较大概念的信息,并且由于问卷的局限性,在问卷框架内不能确保罗列尽所有的可能情况,导致我无法获取服务对象最真实、最贴切的想法。

因此,我们采用访问的方法来收集最符合服务对象的信息和想法,为了收集某些特定的信息和资料,我们选择架构式访问的方法收集既符合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又符合社会工作者需要的相关信息。

在实务领域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依据实际的情况不同来选择相应适合的工作方法来采取行动,已达到较高的工作效果。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助人和服务活动中不断地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去分析、总结和反思各种实务工作方法,形成符合本社区的相关实务工作规范。

三、对理论和实务关系的初识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更多的理解到理论知识指导实务工作,实务经验反馈于理论知识的思路,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处于真实的人际交往环境中的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时,我们采用的工作方法也随着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选择更有效率、更符合需要的方法时最好的`选择。相比于问卷法更容易收集到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理论是在相对比较理性的条件下建立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和规范,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完全使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从事工作就不那么合适了,复杂的现实情况不断地对一整套理性的工作方法和规范发起挑战,不断的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一个个新的问题出现在社会工作者面前,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凭理论的指导已经显得不那么足够了,更多的需要依赖社会工作者的实务经验来随机应变处理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多的去学习、体会活动开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事务,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自己丰富的实务经验,让自己有能力去应付复杂现实情况中出现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理论的作用和独特地位,在实践过程中,理论知识指导实务工作的进行,理论从大方面出发、从结构出发、从工作方法出发等等,为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方针,对活动前进的方向起了引导作用,对实务活动正常的运行起了维护作用,但是在实务过程中,理论的指导并不应当拘泥于具体的形式,而是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行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消除困难。

实务经验的积累让我们对下一步服务活动的开展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和更为合适的思考,并且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深化、不断的改善,通过分析、反思、总结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性理论,进而形成符合实际情况开展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并在下一步的服务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去验证、改善和发展。

社会工作者的新范式

155 评论(14)

小胡子阿志

职业通道全线贯通专业技术评定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评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2006 年7 月,民政部与原人事部联合颁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初步建立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制度体系。在2015 年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大典》中,社会工作者从“商业服务业人员”大类转类到“专业技术人员”大类,职业定义描述是,“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服务项目开发设计、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区建设等专门化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经过1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突破百万人,其中持证人数达到30 多万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速度令人赞叹。但不无遗憾是,随着人才总量的增大,社会工作师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的积累,职业发展的通道一直没有完全打通,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制度没有形成闭环。天津理工大学教师王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体系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规划的基础,不仅可以让机构有目标地培养人才,而且能让社会工作者更加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出台使社会工作职业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得到完善的同时,也打通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通道,让社会工作者拥有了与自身职业要求相匹配、和其他职业群体相对等的职业权利和义务。她还认为,《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出台从其意义上说,一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职业通道的进一步明朗,有助于让社会工作人才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让更多的人才留在社会工作行业,使国家真正建设起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完整的职业体系可以使高校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时,有更为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表示,《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出台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形成了从助理社会工作师到社会工作师,再到高级社会工作师,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职业阶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表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职业规范与生涯体系,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才会更快更务实。上海市浦东新区乐耆服务社督导胡如意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多年,她告诉记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属于社会工作人才金字塔的底部和中部,具有夯实人才队伍基础的作用;而高级社会工作师处于社会工作职业金字塔的顶端,对人才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基础性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拔尖人才,形成人才的梯次结构。《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出炉会让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脱颖而出,成为引领社会工作发展的高级人才。职业评价既重学历又重能力记者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以及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在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要求高级社会工作师需要能够解决复杂疑难专业问题,能够在业务工作中发挥专业骨干作用,能够开展专业督导,还要能针对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有关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在报考条件方面,报考者需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且在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后,从事社会工作满5 年。取得高级社工师资格除了笔试还需要经过评审环节,且需要申请者具有一定的工作业绩和贡献,比如主持或者参与的服务项目被第三方绩效评价为优秀,或者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过省/ 市级政策标准等制定工作,等等。高级社会工作师为什么需要具备这些能力?易松国告诉记者,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工作发展之初,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初级和中级人才职业准入标准较低有利于让更多喜欢并乐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入行,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高级社会工作师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代表着社会工作行业从业者的最高水平。比如对学历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适当提高学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学历意味着职业的价值,学历要求越高,职业价值越能在社会中得以体现;再比如对实务经验的要求,能够充分反映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提出的这些硬性条件,有助于确立高级社会工作师的专业地位,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更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声望和专业权威,促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王淼也同样认为,报考高级社会工作师要求必须具有本科学历,这一要求并不高。因为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里拥有本科学历的社会工作者越来越多。对于在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学历的硬性要求暂时可能会使部分人对高级社会工作师望而却步,但是目前继续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样,只要自己努力,获得本科学历也并不难。针对申请参加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的人员要在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后近五年平均每年完成不少于20 个直接服务案例,且每年从事专业督导时间不少于75 小时,或每年完成不少于10个直接服务案例,且每年从事专业督导时间不少于150 个小时。胡如意认为,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定最难的部分不是考试而是评审。从她的经验来看,目前机构中资历比较高的督导人员一般处于管理层,而管理层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制订计划、分配资源、协调沟通等,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线开展服务,所以申请高级社会工作师时在评审环节会遇到不少难题,而那些一直扎根于基层的社会工作者才,在服务案例数量和督导时间方面的优势会更为明显。职业空间更为明朗随着社会治理创新的不断深入,除了政府的推动外,各类机构、组织以及群体都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社会工作人才就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一支重要人才力量。王淼认为,社会工作人才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其优势体现在能够准确评估群众需求,而且能够“对症下药”。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在处理某些疑难问题方面会有些能力不足,但高级社会工作师在服务管理、职业能力、实务经验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的下移,高级社会工作师更能够针对居民对美好生活最直接的需求做出更精准的回应。《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出台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们工作成绩的最大认可,也为社会工作从业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名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了9 年的一线社会工作者表示,虽然社会工作这个职业给从业者带来的不是优越的福利待遇和丰厚的薪酬保障,但是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很强,《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的出台会让他在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为踏实而坚定。高级社会工作师将如何改变社会工作行业的未来?易松国告诉记者,高级社会工作师对社会工作行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随着职业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必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投身于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才将越来越多。听到《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出台的消息,在基层一线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们奔走相告,在他们看来这是行业发展的成果,也是职业发展的希望,高级社会工作师带给社会工作者灿烂职业明天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更大动力。

24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