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带你去吃吧
汪本善生平简介:汪本善,1950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民兵连长、村长职务,1984年任缸窑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方集镇缸窑村位于固始南部山区,现有人口3000多人,耕地2500余亩,南北跨度7公里,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和区域面积较大的村之一,该村下辖12个村民组,现有村组干部15人,其中村干部3人,党员49名。汪本善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干就是三十年,这里面有苦也有乐,有赢得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喜悦,也有遭受百姓误解、甚至反对的尴尬和烦恼,可以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来到位于S204和S339交汇处的方集镇缸窑村,定会被眼前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生动画面所吸引,所震撼。旋转窑生产线劳动场面气势恢宏、一批批汽车内饰件产品装载外运、制鞋车间内工人们穿针引线、农业生态园里的技术员挥锹执剪、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里一排排小洋楼拔地而起、农家乐休闲山庄内游客爆满生意红火……方集镇缸窑村,一个偏离县城一隅的山区小村落,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优势,但却处处呈现一派生产蒸蒸日上、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这一切离不开一个人——缸窑村党支部书记汪本善。勇于担当致富路上引路人1984年春,汪本善被推选到缸窑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走马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开始走访该村老干部、老党员、贫困户以及部分群众,倾听基层的呼声,回应群众的诉求,接着他又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统一思想,确定目标,进一步理清未来发展道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群众、争取项目、引进外资修好自家门口的道路,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造好基础设施建设硬环境;第二件事情就是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商家请来后,快速跟进,为投资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受到了前来投资兴业的老板认可与信赖。今年春上,一位家住方集镇田冲村成功人士郭景川准备在上岗村投资生态葡萄园项目,由于该村个别群众的无理要求和阻挠,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汪书记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他谈,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与投资商签订了在缸窑村种植葡萄园项目合同。随后汪本善走进四十多户人家挨个做思想工作,协调土地流转问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切手续全部办妥,项目很快进入实施阶段。腾飞鞋业是汪本善出门招来的企业。从建厂之初的协调征地,到厂房建成后的正式投产,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历亲为。今年5月初,当了解制鞋厂工人不足时,汪本善主动走村串户,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去该企业工作,缓解了企业用工荒难题,这让公司负责人王金锋感动不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汪本善书记一心谋发展、致力为民富的朴实理念,催生出招商引资工作群芳争艳的大好局面。近年来,缸窑村共引进项目57个,招商引资项目总产值达亿元,其中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项目就有7个。正本清源坦荡无私明白人三十年如一日,汪本善始终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上班,群众无论什么时候到村里,都有人在村里值班,让来办事的人心头都暖暖的。他既是老百姓的靠山,也是他们的主心骨,群众一遇到困难就想到了他,一有事情就请他出面帮忙。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一心扑在工作上,心里装的尽是老百姓的冷暖和期盼,大家被他的一身正气深深折服。在1984年刚刚赴任支部书记之初,汪本善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为当时的缸窑村是全镇有了名的老大难村,贫穷落后、群众思想复杂、上访户较多、社会不稳定,这一大堆问题摆在他面前,能不能胜任这个支部书记,当时真还是个大问号。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和期待,使他增添了无穷的动力,于是,他决定迎着困难上,奋力往前冲,坚决把缸窑村的贫困落后帽子摘掉。通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汪本善不仅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克服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改变了该村一穷二白三瘫痪的面貌,还为***农村工作中的难题。特别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经验总结”——“三有”工作制被当地广泛推广。“三有”是指:一是村里长期有人值班,突出一个“守”字。这样可以随时解决本村群众、客商反映的问题,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二是村里有村务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显示一个“明”字。这种公开制度,彰显村级各种事务透明、清明和开明,给老百姓交一份明白账;三是村里有一套招商引资工作制度,表现为一个“引”字。正是由于他不断地健全村级各种工作制度、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百姓监督,因此,缸窑村各项工作推动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成为了全镇先进模范村。乐善助人百姓身边贴心人超市老板夏静非常感激汪本善,她原本不在这住,家住方集镇沙河村,那里属于山区,交通不便,干什么事情都很难。刚到这落户时,仅仅搭了两间棚,家里是一贫如洗,是这附近出了名的贫困户。汪书记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不但不嫌弃是外村人,还主动帮扶、支持他们,给他们想点子、找路子,也给户口迁过来了,还帮盖起了新房,让他们尽快摘掉了贫穷的帽子。2013年8月23日,方集镇突降大雨,地处缸窑村的东小河河水猛涨,洪水很快淹没了沿岸部分田地,并威胁着靠近岸边居住的群众。汪本善带领村组干部迅速地投入到抗洪抢险的工作中,他一边组织群众紧急疏散,一边挨家挨户查看险情、搜查屋里是否有人,在来到位于胡楼村民组82岁高龄老党员周德银家门口时,凶猛的河水已经漫过了门槛,情况十分危急,此时,他没有多想,就和其他人一齐赶紧冲进屋里,把周德银老两口连拖带背拉了出来,等他们刚好站稳,一股汹涌的洪水冲垮了他们的房子,五间砖墙瓦顶的屋子轰然倒塌。这时,汪书记没有停歇,立即把这两位老人安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住下,并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为数不多的三百块钱,交到老党员周德银的手里,并安慰说:“老人家,别担心,党和政府会帮助您度过难关的。”这一天,暴雨过后,天气炎热,汪本善不知跑了多少路,到了多少户,出了多少汗,衣服湿了多少次。他爬坡过坎,趟河涉水,一直坚持了十几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片刻。这对于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怎经得起这样的劳累,汪本善猛然间,感觉天旋地转,四肢无力,晕了过去。后经医师紧急抢救才算苏醒过来,医院鉴定是因劳累过度、天气炎热而中暑了。汪本善刚醒过来就急忙询问:“周德银安顿好了吗?大水冲了多少田地?倒房、险房数统计出来了没有?”四十年风霜雪雨,四十载春华秋实。而今的缸窑村已旧貌换新颜,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多年的先进村、红旗村。汪本善本人也光荣地当选为固始县十三届人大代表和县党代表并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县、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用一颗拳拳爱民之心抒写着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与忠诚,用几十年的坚守和奉献诠释着对缸窑村山山水水的满腔深情。如今,他毅然坚守在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平凡岗位上,为实现缸窑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坚定前行。
Cathy傻丫头
每年暑假开始,进入毕业实习、找工作阶段的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一方面社会亟需有用之才,另一方面是就业形势严峻。笔者有17年高校教学经历,干企业也有十来年了。既参与培养过数以千计的大学生,经我录用的大学生也有数百名之多。时常有一些高校老师要我就大学生择业谈点窗口性的指导意见。指导说不上,体会确有一些。以下就我干企业10年来的选才过程,结合高校教书育人的经历,谈一点心得体会,供面临择业考验的大学生们参考。我这是“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不过直露坦白,不玩虚的。谨供亲爱的同学们对照参考。 一是要有精气神。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长相漂亮的女孩男孩有先天性的择业优势,这是事实,没必要遮掩。美国人整过一份专门针对美貌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说,漂亮者较一般人更自信、更阳光,择业机会更多,赚钱也多。韩国父母现在时兴在子女毕业前送一份礼物:做美容。那种“美貌是天生的难以改变”的观点已经过时,被颠覆了。 人的长相总有差别,美女帅哥仍是稀缺资源,长相差点就该歇菜了?当然不是。只不过,你一定要衣冠整洁、讲究仪表,显得更阳光、更自信、更富有朝气一些。年轻人一定要有精气神。人家漂亮,你就要想方设法从气质、内涵方面胜出。既不要整得老学究似的死气沉沉,也不要打扮得像里巷蹿出来的小瘪三似的。 二是嘴巴要甜,眼里有事。这两点最重要,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勤快。现在的大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从小以我为中心,养成自私懒惰的坏习惯。在企业,各个层面的领导都比较喜欢那种见面有笑,彬彬有礼,反应机灵,眼里会来事的实习生。嘴巴要甜,见面要笑,手脚要快,做事要主动,说来容易做来难,需要长期的习惯培养。做到了,留下来的希望大增。 我见过不少类似的实习生和见习生,上班时间卡得准确到不差分秒,经理拖地拖到她(他)面前了,她(他)两脚向上一翘,起都不起来一下。这种学生,你能指望经理有好印象吗? 三是诚信守时。我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先生们的时间观点。每周四下午开例会,到得最早的都是老先生,刚毕业留校的年轻教师就显得懒散。在企业实习和见习,一定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培训、开会、上班,一定要遵守劳动纪律,一般不要请假,时间上要注意留有余地,确有事情迟到难达,也要如实奉告。让你出去办事,办完就要立马回来,不要溜到网吧泡到下班才回。这种事,有个一两次,你就完了。此外,周一到周五,尽量不要玩得太晚,以保持白天上班状态良好。 四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进企业免不了找关系、人托人之类。但入门之后大家就是同一起点、一把尺子了。企业不比高校和研究机构,一般不特别看重你的文凭成色,你是北大南大湖大财大还是电大函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学校里的知识,一部分有用,要实际操作还得继续学习,师傅带徒弟。这时候就要比学习能力了。所以,在大学一定要注意掌握学习方法。一些基础性的功课,比如电脑、外语、专业课等,一定要尽量学扎实一些,到哪儿都用得上的。 此外,为人一定要谦逊低调,不要不着边际地胡乱吹嘘,仿佛天上人间无所不知。切忌当面顶撞上司,正确对待批评意见。要谨记,企业老板最青睐那种比较阳光精神、知书达礼、手脚勤快、诚信守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今天报效社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工作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多一点挫折没什么了不起,要坦然面对,有愈挫愈奋、迎难而上的毅力。树挪死,人挪活,好男儿好女子志在四方,那种“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呆一生”的时代早已过时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踏破铁鞋无觅处,只要花些苦功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饭要一口口去吃,路要一步步去走。要坚信,胜利属于你们!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