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6

末日女友CCCccC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发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竹径通幽处

已采纳

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区融入发展

社区是社会工作开展的最重要场所,但在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中最大的挑战是中青年居民参与不足,社区活力难以得到激发,使许多社区活动的后续开展难以维系。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同样面临特殊挑战,社会工作教育先行导致社工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社工利用大学和自身经历优势将社会工作开展的重点放在青少年群体领域。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区融入发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开放空间:将青少年、家庭带到社区

甘肃省兰州市伏龙坪街道位于兰州市主城区边缘高坪地带,因为交通不便利,街道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受到一定影响,街道内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辖区内学校教学质量的抱怨、对孩子教育现状的不满、对街道社区以往开展的各类活动不感兴趣,是社区社会工作开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社工和街道工作人员多次沟通, 认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是撬动社区居民参与的一个好契机,但仅仅从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家长课堂、社区教育等单一方面入手都具有局限性。因为没有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综融化的社区工作开展才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办法。由于社工对社区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家长的招募工作由各社区的工作人员、楼院长辅助完成, 保证了将最有需求和参与动力的家长吸引到活动中。

2015 年5月23 日,社工通过“社区青少年教育开放空间讨论会”的形式,将社区内有参加意愿的30 余位青少年家长和20 余位青少年邀请到事先布置好的活动场地中,采取开放空间方式,同步进行家长和青少年两场讨论会。家长的讨论会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资深社工主持,青少年的讨论会则由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硕士生主持。

由于开放空间创造了一个让所有参与者都能畅所欲言的平台,所以在主持人和大家共同制订了讨论规则后,相互比较熟悉的家长们便开始积极踊跃地分享,对孩子教育现状的吐槽不断。在这一过程中, 自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们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现在整个家庭的重心都围绕孩子,但孩子“不领情”,反而造成很多冲突和误解。孩子在课业学习、生活习惯、家庭互动上都是“小毛病” 不断,甚至影响家庭关系。许多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怀疑,甚至哭诉自己“是不合格的父母”“最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不过,经过开放空间讨论会的分享和情绪宣泄的家长们也逐步认识到,青少年教育不仅仅是自家“家丑”,其实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共性问题。家长们也不再觉得是单纯的教育能力问题,也不简单地将问题归因在孩子或学校身上。家长们经过讨论,自己动手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青少年教育问题分成了四类,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开始建立小组,几位家长合力专攻其中的一类“疑难杂症”。

在旁的社工主持人则通过提问引导家长们思考,提问内容有:家长们,您想知道孩子们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吗?作为家长,您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您会怎么应对?

在另一个独立空间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也在社工主持人的帮助下组织自己的小开放空间。不过,他们关心的问题和角度可和家长们不太一样!孩子们反映:父母有时不会耐心倾听自己的想法,甚至被误会, 他们在学校里上课不开心,遇到不会的题目也没人能及时帮助他们。放学回家写作业时,他们也会有疑惑,为什么父母可以玩手机,却要求自己写作业?他们很爱父母,同时也希望父母有时间多陪陪他们。最后,按照年龄分成四个小组的孩子们合作完成了一份清单:“我的心声与期待”。

从问题到行动的转变

在整整一天的开放空间讨论中, 家长和孩子们在开放空间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根据主题建立的小组也开始运转起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活动现场,很多家长在不同的小组间穿梭,希望听取和参与其他议题的讨论。对此,主持人采取小组间互助的方式,充分促动不同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本小组行动方案提出后互换小组成员,通过多轮讨论,进一步完善行动方案。家长们先后提出了“梦想家庭”“爱心家庭”“共同成长”“互助小组” 四个行动方案名称。

在活动总结与回顾阶段,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家长讨论会与青少年讨论会合二为一,他们带着各自的讨论成果,在主持人协助下进行家长和青少年的对话环节,使讨论会制订的行动计划更具实操性。

在总结阶段的对话环节中,家长和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带来的很多困惑都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开始尝试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希望将社工带来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家庭沟通中。许多细心的小朋友还给没到场的父亲写下了期望(本次开放空间活动大多由母亲带孩子参加),当他们用稚嫩的声音真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对自己父母的爱时,令许多在场的父母都潸然泪下。有妈妈作出回应:“谢谢宝贝,妈妈也爱你,我们一起努力”, 也有爸爸表示要改正:“爸爸打你不应该,以后爸爸一定会多一点耐心, 也会抽时间多陪陪你”。家长和孩子们的真诚交流让在场协助的街道工作人员也深受启发。

整整一天的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投入其中,积极参与。起初, 街道工作人员按照以往举办活动的经验,担心没有洗衣粉、毛巾等礼品的吸引参与率会不高,还担心参与人员中午用餐后就会退场离开, 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中途离开,反而有家长打电话叫来没有报名的`邻居、朋友等其他居民来参与活动,并主动声明不用加餐、不给活动主办方增添麻烦。

要点与启示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撬动社区参与,特别是社区中青年居民参与的助燃剂。青少年教育问题是许多家庭的核心问题,准确评估居民需求, 并选取合适时机,将会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 原来邀请居民参加一两个小时的活动都要仔细斟酌,有时只能靠发点小礼品来吸引居民参与,像这样整整一天的活动, 居民这么投入地参与,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家长们还在会后互留联系方式,并建立了家长Q Q 群,希望青少年教育形成的讨论小组可以变成一个小沙龙,定期举办活动,交流分享有关亲子教育的感受和想法,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推动自我成长和学校社会工作的有益契机。参与式讨论会的形式能给青少年发声提供机会。在活动中,参与者的自主性、自我反思能力、小组组织能力都得到激发。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们甚至邀请主持本次开放空间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到他们学校去, 和老师一起在学校举办开放空间“我们也希望同老师、校长对话,让他们听听我们的想法”,并保证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话,他们“一定不会再淘气调皮”,班里有同学表现不好的话,他们也可以自己通过建立小组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可以说,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实现社区社会工作综融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在实践中,有许多方式可以吸引居民参与,也有很多途径可以推动社区发展,但青少年社会工作无疑是实现社区工作综融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扩展到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建设的全系统。当居民不但是社区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还是社区服务的主动参与者和贡献者时,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与建立也就变得更为现实,动员学校、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社区发展中的规划也将更为切实可行。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发展

306 评论(14)

末末很烦躁

考点1 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 1.青少年的界定 对于青少年年龄的界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为13-34岁,我国共青团定义为14-28岁,有些组织定位为14-25岁。总体来说,青少年期是由儿童转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转至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因此也是人生发展直线上的一个蜕变、转折、转型或转换期,这种转变或转折比人生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广泛和深入,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 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独立(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即青少年在此人生阶段需要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发展独立的价值观与经济能力,并通过社会角色的学习拓展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沉淀,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奠定所必需是社会基础。具体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要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青少年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在描述青少年问题时,要尽可能避免对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要更多地从社会环境和青少年个体成长的互动状态中去理解、体会、包容和倡导。 考点2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由于青少年所处人生阶段具有独特性,即过渡性、快速发展性等,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必须更多关注介入的立场、方法、思路与宗旨,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协助该群体顺利度过该人生阶段。 其特点主要包括: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面对青少年的“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着“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标新立异、唯我独尊、追求自由等等,社会工作者更加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步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服务对象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基于青少年的特点,社会工作采用融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方法,对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发展有十分明显的启发、帮助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工作或团队活动,对于吸引青少年参与发挥积极正向的群体示范效应效果明显。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青少年的发展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通过政策倡导来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促进青少年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的环境优化。 考点3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生物进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论、社会文化论等主要观点。 2.青少年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考点4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整合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的主动性、外展性技术,开展服务活动时的群体性、体验性和创新性手法,都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之一。自我探索、生涯规划、历奇辅导、青少年空间等服务项目成为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手段。实务研究则是发展本土化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重要策略。

10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