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7

maggie13050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低保政策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兜爱李公主

已采纳

2021年的低保,现在还没有发下来。可能是因为现在还有个审核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发放的时间有点晚。一、新加入4种人可以申请低保1.残疾人一直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人可能曾经是社会劳动的主力军成员。因为意外,他们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能力,不得不依靠社会补贴生活。但在之前的制度下,能够提供给残疾人的社会福利非常有限,基本上是免费公交等低优先级待遇。2.与家人分离的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难处,过不了正常的团圆生活,只能一个人生活,相应的也会有更多的困难。如果他们再次患上身体疾病,他人将更需要生活补贴。3.首先是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很常见。因为有些老人早年丧子或者没有孩子,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他们成为孤独的老人。如果这类老人没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一些生活补贴。其次,很多没有父母抚养的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因为无人看管,没有收入来源,不得不辍学打工,生活十分艰难。这些孩子可以由社会工作者和当地机构负责人申请。4.有些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这是任何家庭都负担不起的。那么,这类家庭的年收入肯定会比较低,只要低于最低水平的倍,就可以申请相关补贴。二、十大病可以办低保十大疾病均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即艾滋病、白血病、血友病、胃癌、肺癌、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严重器官衰竭、重症H1N1、1型糖尿病、耐多药结核病。最低生活保障不是根据哪十种疾病,而是根据疾病是否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根据法律规定,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独立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根据现行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可以享受多少年没有具体时间。一般按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低收入家庭,如果不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可以随时取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如果每年对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的将取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核通过的可以继续享受。

社会工作者低保政策

350 评论(13)

誓吥錵訫

2021年的低保都是按时发放的,如果你们那个地方没有按时发放的话,可能是因为数据处理比较晚吧

242 评论(10)

香蕉君诶嘿嘿

最低生活保障分为三级: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其中,第一级最高,第三级最低。最低保障基金由住户按月支付。 根据家庭数量、困难程度和地区差异确定一、二、三年级。对这三个级别的补贴金额是不同的。难度越大,补贴就越多。换言之,第一级获得的补贴最多。拓展资料:低保户排查方法 1.年底前,各地将对城镇低收入家庭身份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之一是“退还所有不符合低收入保险条件的人”。民政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将证券、存款、房屋、汽车和其他财产作为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重要依据。此外,为了保护低保的隐私,不提倡对低保申请人进行网上宣传。 2.准确定位和核实低保对象一直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难题。许多地方设置了各种“最低生活保障门槛”,以防止假冒。例如,不允许用户使用手机和饲养宠物;每月电话费不得超过限额;没有餐饮、娱乐等“高消费”;我们不能经常购买香烟、营养和其他非生活必需品,甚至有一条规定“懒惰的人”不能享受最低生活津贴。虽然符合制度的初衷,但在实际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伤害了对方的自尊,重复不断的验证耗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使得制度在实施中一次次偏离。3.在这方面,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制度中的社工注册制度值得借鉴。香港的CSSA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非常高。他们完全负责综援项目,不需要考虑其他社会援助业务。他们可以从更高的专业水平开始。在社会工作道德方面,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机构来限制和起诉腐败或滥用权力的行为。在香港,注册社会工作者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相比之下,内地基本上有两类人员核实最低生活保障。一是职能部门人员,兼任;第二,社区工作者和其他助理大多是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最低生活保障核查的质量与他们的岗位和收入关系不大,因此很容易导致责任缺失。内地若能实行社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低保管理人员实行职业化管理,将低保的认定和审核交给专业人员,并保持正常化,不仅可以节省行政资源,,同时也从源头上解决了“尽可能多地回归”的管理周期,可以促进社会救助的专业化建设乃至社会保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政府救助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4.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也需要借鉴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解决弱势群体低收入问题的同时,要把社会救助目标从克服收入贫困提高到消除能力贫困,把救助与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提高救济对象的社会参与能力,帮助救济对象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最终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例如,为救济对象中有能力工作的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和创业贷款,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技能并自食其力,从而建立更加务实和长期的救济制度。

100 评论(10)

吃不饱的阿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主要是农村 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2) 政策实施与评估:

社会工作者是救助政策实施的具体执行者。

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起步晚,目前正向着综合性、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救助政策的功能、目的、手段,救助行为的标准、方法、形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2、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 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日常生活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许多与困难群体相关联的救助政策都需要在社区层面实施。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

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持等;

二是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1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邻里支持。

2 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资源共同使用,问题共同解决,共同享用。驻社区单位和个人社区意识的增加,钭会大大提高社区认同度,同时对社区的依赖性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驻区单位,注重发展共享资源。比如,某一社区利用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服务的“少年义工队”。

3 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可以引导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孤寡老人提供陪聊服务,可以动员妇联组织为贫困家庭的妇女、儿童提供相应帮助等。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多选)

1、教育救助:

(1) 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我国政府针对家庭贫困而无法入学的学生建立了教育救助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减免学费、教科书费,补助困难学生住宿费用和午餐等;在高、中等教育阶段,主要是提供学校报到路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达到200亿元,90%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学生获得资助。

(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各类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也是教育救助资源的重要来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项目就是我国重大的社会教育救助举措。 (专项救助)

(3) 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

包括针对困难家庭学生教育救助在内的教育资助体系共分五个层次,即 “奖、贷、助、补、减” 。

1 所谓奖,即学校设立奖学金支持家庭困难且学习优秀的学生。

2 所谓贷,即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困难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3 所谓助,即政府通过学校发放助学金,同时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工作获得一些收入。

4 所谓补,即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和高校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

5 所谓减,即针对不同专业和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减少或者免收学费。

(4) 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2、医疗救助:

(1) 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一方面连接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医疗救助为城乡贫困人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并帮助患者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连接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及时就医和诊治,并协助办理二次救助。

(2) 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3、住房救助:

(1) 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者以一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方建造廉租住房,并以较低的价格或免费出租给贫困家庭的一种制度。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贫困家庭熟悉当地住房救助政策和申请程序,并与必要的机构进行协调,使服务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都能获得住房救助。

(2) 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住房救助涉及的部门多,申请程序复杂,受理时间较长,有的可能轮候数年。为了确保住房求助政策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社会工作者需要参与住房求助的管理和监督,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和低收入家庭认定部门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协助有关机构建立申请人家庭收入申报与核查制度,并及时掌握享受住房救助家庭的人口、经济状况变化情况,从而减少或杜绝编租、瞒报收入财产等违法行为。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

1、灾害紧急救援:

(1) 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灾害紧急救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救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2) 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工作者应当协助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好社会救助生活物资的筹集、发放和使用,解决好灾民的吃饭、穿衣、住宿、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问题。

(3) 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国家行为)

社会工作者应当采取措施稳定灾民情绪,及时介入心理救助,运用专业手法给予灾民适度干预和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害求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其中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恢复建设。

(1) 在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体制下,社会工作者应当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

(2) 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 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参与求助政策修订 (找中心)

2、求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 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求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求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2) 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4、流浪儿童:

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 18岁 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 24小时 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 最终陷入困境 的人。”

(1) 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1 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

2 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

3 安置与跟踪服务。

20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