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5

Z黑暗中獨舞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黎平社会工作者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小琼琼

已采纳

黎平会议内容: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博古仍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意见;毛泽东则主张放弃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

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同时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意义:黎平会议是通道会议争论的继续,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的准备。

扩展资料:

1933年9月,第五次“围剿”开始,蒋介石集结重兵向红军进攻。先前的反“围剿”战斗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在错误的方针下,节节失利,死伤惨重。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途中,红军到达贵州,蒋介石的大部队暂时不会围剿,红军取得暂时性安全。但是,红军的路,以后该如何走下去,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此,黎平会议的召开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黎平会议

黎平社会工作者

197 评论(10)

shaohongxing

榆树国高知名学友1.于林源:榆树市弓棚一中高级教师。2.李也平:曾任榆树市副市长。3.吴景春:曾任省文化厅厅长。4.汪洪注:高级工程师。5.李守武:(1928年生)曾任秦皇岛市总工会生产部长。6.李清晏:(1927年生)曾任职于上海铁道医学院。7.谢宁:(1928年生)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纪委副书记。8.徐俊德:(徐俊)(1928年生)榆树市教师。9.马若林:(马义)(1925年生)榆树市教师。10.陈绍君:(1925年生)曾任榆树附小校长。11.肖晋俊:(1927)吉林市第八货运公司。12.陈孝儒:(1927)解放军某部后勤转天津商业部门退休。13.吴非:(吴景荣)(1927)长期从教,现住牡丹江市。14.马洪范:(1928)毕业于大连工学院,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高工。15.李俊岐:(1925)东北大学美术系毕业。辽宁群众艺术馆馆员。16.高志桐:曾任榆树教师学校教导主任、附小副校长。17.王成嘉:即王成江(1927)榆树实验中学。18.宗学诚:(1924)曾任黑林一中党支部书记。19.张德天:(1926)朝族。国营延吉食品厂厂长。20.李德本:(李连昌)(1924)榆树实验中学教师。21.赵世祥:(1925)榆树市一小教师。22.赵宪亿:(1926)榆树市中专高级教师。23.萧乃卿:(1923)榆树教师学校高级教师。24.李琳:(1923)榆树一中教师。25.张守中:(1923)市体委退休。26.王健(王守志):(1924)榆树二中教师。27.符广钧:(1926)闵家中学离休教师。28.王伯光:(1925)(王荩卿)泗河中学教师。29.许克:(许延斌)(1923)吉林市工业部门作领导工作。30.杜新民:(1925)曾任长春光机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31.姜裕昌(1924)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高级工程师。32.王凤林:(1925)哈尔滨市机械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33.张振环:(1924)榆树市新立供销社。34.张鸿庆:(1925)曾任黑龙江鹤岗市富力矿第一小学校长35.朱学有:吉北联中“北八部队”战友1.白玉良(少将):广西军区司令员,现在广西南宁市干休所。2.周延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纪委书记。3.杨家荣(女):著名眼科专家,吉林医学院教授。4.王家伦:著名作曲家,吉林市音乐家协会主席。5.刘希圣: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科学研究所。6.李文清:广州军区后勤运输部副部长。7.田沾霖:青海省西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8.王展平:原总参气象局处长,正师级。独立高中时期校友陈玉杰:曾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现国务院侨副主任;王国发:曾任吉林省副省长、现任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树春:吉林大学教授;王宝林:(大校级)石家庄工程学院教授;王振坤: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路飞:上海轻工业集团副董事长;蒋俊国:黑龙江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所长。

292 评论(15)

我8想說

(一)待遇①工资水平与普通公务员一样,包含基本工资、补贴、津贴、年终奖。②从全国来看,薪资水平不错,且年终奖相对比较高,省直4-6万,市直3-5万、市州城区1-3万。综合来看,省直岗位年入11万左右,市直岗位转正也有10万左右,市州城区岗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而定,在9-15万之间,例如,遵义市就高达15万。总体而言,贵州定向选调的待遇还是不错,可以勇敢冲!(二)岗位选择贵州定向选调是定岗招录,招录公告中就已经列出了具体岗位及要求,考生根据个人条件及意向报考即可,上岸后就是所见即所得啦。(三)发展前景以前,贵州的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但近几年,国家政策对贵州有很多优惠偏向,经济发展形势向好。而且,我们发现公务员缺口比较大,招录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贵州定向选调生晋升的速度比普通公务员更快,因为是组织部直接安排,工作中受到的重视度也更高。在贵州当地,进体制是很多人的愿望,尤其是公务员,在本地的社会认可度也非常高。注意事项:1.报名时看清楚岗位是省级、市级,还是县级或乡镇,省级待遇和工作环境最好,级别也高,晋升相对容易;市及也不错,只是晋升相对省直而言会复杂一些;县级和乡镇各方面确实逊色一截,但优势就是竞争大压力小,上岸难度小。如果地区偏远,还会有相应的补贴。综合来看也是不错的,尤其对本地考生来说,既能稳定工作又能兼顾家庭。2.条件限制越多,符合条件的人数越少,因此竞争压力相对更小。在此提醒大家,想考公务员的同学们一定要抓住考定向选调生的机会,这可能是我们考公生涯里竞争最小,而前途最好的平台。打开客户端阅读支持点赞、投币、收藏立即体验

339 评论(12)

密果儿颖颖

一、黎平会议上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一项是讨论中央红军向何处去的战略方针问题,这个问题从老山界开始出现,通道会议上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争端。

另一项是讨论红军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战争以来的失败问题,对中央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初步的批评,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会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二、黎平会议的意义:

正式否决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战略方针,批评错误的“左倾”军事冒险主义。蒋介石的军事部署在于,防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的会合。

如果中央红军继续北上,那么依然避免不了面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否定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方针,即是挽救中央红军。另外,批判“左倾”领导者的指挥错误,为遵义会议召开做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扩展资料

黎平会议是党史军事研究的富矿:

黎平会议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他与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和苟坝会议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关系,尤其是黎平会议提炼的“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提炼的“坚定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民主团结”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遵义会议精神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黎平会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黎平会议在学理研究层面、学术研究层面、精神研究层面的成果,将为遵义会议等系列会议研究提供基础。

尤其是黎平会议本身蕴藏的宝贵财富,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军魂”建设更需强固的今天,仍然是党史军事研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221 评论(11)

脂肪君绝缘体

内容:

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博古仍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意见。

毛泽东则主张放弃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同时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意义:黎平会议是通道会议争论的继续,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的准备。

扩展资料

会议由周恩来主持,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博古在会上发言,仍然坚持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前进的路线进入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毛泽东坚决主张中央红军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力主改向黔北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他具体分析了敌我情况的变化,强调指出: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中央红军应向遵义地区挺进,如有可能,还可以入川,会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协同作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人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读长征(19):黎平会议如何确定红军挺进黔北的战略

22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