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yanyanbobo
疫情当下,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呢?社会工作者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为了战“疫”的胜利,我们正在尽己所能,怀抱热情和真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战“疫”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承担了多样的工作内容,扮演着多样的角色,与大家一起,打赢这场攻坚战。1、官方信息的传递者、防疫知识的宣传者、社会秩序稳定的维护者疫情初期,网络上各种信息驳杂,疫情报道也不近详实,居民对疫情的了解也不够准确,在这个情况下,社工通过筛选官方信息,及时向居民传达疫情现状,并向居民宣传如何做好防疫准备,向居民传达我们的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让居民正确认识此次疫情,避免引起居民心理恐慌,并倡导居民积极响应防疫工作。2、服务对象的守护者疫情中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又有所不同。在这个阶段,有一部分社工在一线岗位工作,需要居家隔离的社会工作者进行的是线上服务。康宁社区党群项目共有四名社工,在疫情扩散需要社工返岗支持的情况下,康宁项目两名社工积极响应号召,返回一线工作,另两名社工处于居家隔离期,主要承担的是线上服务提供。在社区的统一安排下,返岗的两名社工主要承担了外来人员信息统计以及隔离人员的相关事宜。她们每天奔波在社区内不同的楼宇间,隔离外来人员,验证解除隔离人员,更多的是查看隔离人员是否在隔离期间有外出行为。不排除会有人觉得这份工作内容很简单,但是在疫情中,她们和一线社区工作者们只是带着一个口罩,每天马拉松式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够给社区居民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安守护者。3、沟通平台的搭建者、服务对象的的陪伴者和支持者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复工、复学的日期也在调整,因此有许多人员留在家中,且不能在外随意走动。一天天过去,居民们渐渐感到无聊和烦躁,在这种情况下,郑东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组织120余名东区社工投入到线上服务。针对不同人群、领域和主要需求,在经过细致的讨论分析后,东区社工在一天时间内成立了美食群、音乐群、舞蹈群等多个群聊,且线上服务对象涉及面较广,适合各类群体的参与。以下以舞蹈群为例,在舞蹈群成立当天,工作小组社工立即根据分工进行线上服务的开展。服务的最初就是鼓励居民勇敢面对疫情,以及成立舞蹈群的原因,鼓励居民在居家隔离期间多参与线上活动,既可以充实生活,又可以增强自身技能,在疫情隔离中,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形成相互的情感支持者。舞蹈群将爱好舞蹈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居民既可以定期学习由专业舞蹈老师的线上教学课程,在群内分享自己喜爱的舞蹈,也可以参与群内组织的打卡活动。通过这个平台,舞蹈群的居民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也可以相互加油和助威。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始终与居民一起,共同学习和成长,给予彼此理解和支持虽然线上服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也在摸索着前进,不断改进,完善服务,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和欢乐。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工作者在整个疫情期都扮演着正能量精神传递者的角色。面对突发疫情,居民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对其心理或生理造成了影响。此时,社会工作者除了在线上提供专业服务外,也会定期向居民宣传防护措施等科普知识,不信谣,不传谣,提醒居民要多关注疫情期间出现的正能量事件,关注党和政府以及所有防疫防控人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良好成效鼓励居民们要勇敢地面对疫情,增强其自信心,相信我们战“疫”必胜。4、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者,正能量精神宣传者,线上平台的维护者此次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法抹去的伤痛,但生活仍在继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坚强的站起来。在疫情末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实地探访,网络等方式为经历苦难的人送去情感支持,通过不同的形式宣扬疫情期各个正能量事件,让居民了解到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工作人员们给予民众的保护和支持,增强居民开启新生活的信心和自信。由社会工作者成立的线上群聊也应继续维护下去,通过这个平台,社会工作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居民的需求点和生活状态,也可以尝试着在其中发现资源,挖掘资源,从而运用到日常的服务中去,并探索提供服务的新形式。当然,除了以上的角色,还有一部分社会工作者也承担了资源筹措者、协调者、倡导者等角色。虽然角色不同,但每一位社会工作者都在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内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服务,在疫情之战中建立一方坚固堡垒。疫情虽在,但人在,信念亦在!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胜利就属于我们!最后,向所有参与防疫防控工作的工作人员们致敬!
太白小君
节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 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她曾亲自在教堂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这一活动,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 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已。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 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2]
zcp1211小窝
坚守岗位的朋友圈句子如下:
1、面对疫情,他们收好行囊,告别家人,选择逆行而上,来到需要24小时坚守岗位的安置点工作。
2、我们是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我们是用生命坚守岗位的警察、城管、路政、志愿者,我们是安全防护屏障。
3、灯火闪耀,大家都在欢度元宵佳节时,总有那一抹“警”色,舍弃与家人的团圆,顶着寒风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真情抗击疫情。
4、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坚守在各自岗位,在抗“疫”第一线发挥专业技能,守护我们的家园 。
5、致敬坚守岗位的社会工作者们! 疫情猖獗,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6、在警营里,开着一种花,静静绽放,默默奉献;疫情当前,逆行的警花,守护后方,芳香满园。
7、从来不信什么上天,我只信那群披着战袍的白衣天使们,他们被病魔推着一步一步向前走,每一步却重重的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所以,致敬,白衣天使们,致敬,我的同行们。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8、致敬!战斗在抗役前线的白衣天使们!愿阴霾早一天散去,愿春风早一天敲响回家的门,愿我们早一天走出紧闭的家门。早安,你安好,我无恙。
9、雪一般的衣裳,有着雪一般温柔的内心,比云朵更圣洁,比火焰更炽热,在寒风中飞翔,在黑夜里燃烧。
10、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敬,感恩负重逆行的白衣天使。
杏仁茶甜甜
母亲节的由来母亲节正式被庆祝的历史,至今虽然才八十多年,但是,专门找一天来表达对妈妈崇高敬意的观念,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会举行「春季节日」,以表达他们对「母亲神」〈泛指女性神〉的崇敬。后来,在中古世纪的英国,四旬斋〈为纪念耶稣在荒郊的禁食,而举行的绝食斋戒或忏悔的宗教活动,时间大致在每年的二月底至四月初〉的第四个星期日,就是所谓的『母亲日』。那一天,长大的孩子,必须带著礼物回家,送给自己的妈妈。为提倡和平,女作家建议订定母亲节在美国,以写「共和国战歌」而闻名的女作家朱莉亚‧瓦德‧霍耶,曾建议在六月中选定某一天为「母亲节」。由於美国内战的爆发,许多母亲尝到战争的恐怖,及失去爱子的痛苦,朱莉亚极力鼓吹订定一个节日以提倡和平。她的建议只有少数几个地方采行而已。不久,一名叫贾薇丝太太的美国人,在西维吉尼亚州的格拉夫顿家乡,筹组一个委员会,赞助「母亲友谊日」的活动。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把东部各州,那些曾在内战当中,为南北双方作战的家庭结合起来。贾薇丝太太的计划虽然获得当地的支持,但是母亲节的构想,却一直到她过世以后才真正实现。安娜继承遗志 实现母亲理想贾薇丝太太於一九○五年的五月九日〈当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死於费城;她是一名寡妇,跟著儿子克劳德及两个女儿—艾尔辛诺和安娜住在一起;克劳德是个成功的商人,艾尔辛诺则几乎双眼失明。安娜一直都很敬爱自己的母亲,因此在妈妈死后,她就想找个方法,以表达对母亲永恒的敬意,同时延续母亲制定母亲节的构想。一九○七年,她写信给格拉夫顿教堂的牧师,请他为已逝世两周年的妈妈做个特别的追思礼拜。当天,安娜捐赠了五百朵妈妈生前最喜欢的花—白色的康乃馨,送给所有参加仪式的小孩和母亲。第二年,教堂便正式宣布,贾薇丝太太逝世的三周年忌日为母亲节。但是当天她却没有出席,因为她正在费城忙著组织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发起写信运动 制定母亲节为国定假日在该委员会的协助下,安娜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写信运动。她写信给数以百计的教堂、商业领袖、报纸编辑、政治家等,要求他们加入制定母亲节为国定假日的活动。一九一○年,西维吉尼亚州州长回应了她的请求,并发表第一个母亲节的宣言,要求所有的西维吉尼亚人,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佩带白色的康乃馨上教堂。而奥克拉荷马州及华盛顿州,也在那一年开始庆祝母亲节。到一九一一年,母亲节的礼拜活动便在全美各州举行。国会通过决议 订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欣喜万分的安娜,决定组织「母亲节国际协会」,於是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在提倡母亲节的活动上。她的努力,终於在一九一四年的五月八日开花结果,因为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要求美国人在那一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悬挂国旗,以表达对全美国母亲无比的尊敬和爱意。第二天早上,安娜成为美国白宫的客人,亲眼看著威尔逊总统签署这项决议,总统同时还把那只签署的笔送给安娜。到了一九二○年代,安娜已经把母亲节这个观念,深植在其他的四十三个国家。友人为安娜解决晚年困境安娜一直跟哥哥克劳德住在费城,两人一起照顾双目已经完全失明的爱尔辛诺。克劳德在一九二六年去世时,把全部的财产留给两个姊妹。她原本以为,这些财产足够让他们度过余生,但是三○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却使那些财产的价值贬得所剩无几。到了一九四○年代,安娜已经一文不名,而且,像爱尔辛诺一样,几乎全盲,她再也没有力气和视力来写信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她来到费城的大众医院,要求医院以慈善的名义收容她。安娜的朋友听到她的困境后,立刻安排她住进一家私人疗养院,接受妥善的照顾。那一年稍后,安娜的朋友,又写信给各州州长,要求他们再次宣布母亲节的庆典仪式。许多州长都有所回应,并且还答应每年母亲节的时候,他们都会特别宣告一次,以表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八十四岁的安娜死於疗养院内。今天,每年的母亲节,美国总统都会重新宣告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以纪念这位几乎是独自创立这个国际性节日的伟大女性——安娜玛莉薇丝;而其他各国,也在当天纷纷举办各种节目活动,庆祝母亲节。
冒火得很000
母亲节(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美国的母亲节始于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亲节这一倡议是费城安娜·贾维斯提出的。她曾亲自在教堂安排仪式,组织活动,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佩带白色石竹花。这一活动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人们一致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国各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的热潮有增无已。1912年,美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所有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带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二为母亲节。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在自己的住宅上悬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 在胸前佩带石竹花,颜色是有讲究的。初时一律为白色,后来则变成那些母亲已经去世的人佩带白色石竹花,而母亲仍然健在的人则佩带红色石竹花。这一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亲赠送母亲节卡片或礼物,还有些家庭则由丈夫孩子们把全部家务活包揽下来。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