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大头的陈小晶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临终关怀中社会工作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龙龙爱龙眼

已采纳

成都临终关怀社工王孝英和余莉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临终关怀:指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疼痛,并以此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让其舒适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如今,大家对“生活质量”非常重视,但对“死亡质量”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及。据国际临终关怀服务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近一亿病人需要临终关怀,而实际上仅有不到8%的人口接受了这项服务。

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他们为有致命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丰富的止痛药,在病人临终前提供了很好的关怀;在香港,已有13家医院设立了专门的临终关怀病房;而在成都,这项服务还鲜有人知。但我们的社区中,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爱心和专业陪伴临终病人,抚慰其人生中的最后一点亮光,他们就是临终关怀社工。虽然,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努力减轻病人身体的疼痛和精神压力,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谢幕。王孝英和余莉就是这其中的两位。“对于重病患者来说,在最后的时光里,家人的陪伴和倾听,减轻病人身体上的疼痛尤为重要。” —社工王孝英

为老人申请免费止痛药 拍摄金婚照制作“爱的相册”

2014年8月,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了临终关怀项目,社工王孝英加入了这个4人项目组。

这项服务开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已跟进了十个案例,有独居老人,有晚期癌症患者,有的已经离开……王孝英从中感受到了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病患身体的关怀。“癌症患者后期,身体承受的痛苦很严重,我们给予最重要的关怀就是减轻他们身体上的病痛,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走得更加安详。”王孝英说。

去年9月,73岁的食道癌患者汪明(化名)通过所在社区了解到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项目,并主动请求社工的帮助。王孝英说,当时汪明的癌症已经发生转移,但老人很坚强,也很乐观,疼痛不那么剧烈时,还会出门和老友喝茶聊天。

与老人接触中,王孝英发现,癌症晚期患者都会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需要依靠止痛药才能缓解,然而这种药价格昂贵,使用一年半的`费用大约是10万元左右。“为了给汪明治病,他家里已经花了30到40万左右,如果可以申请到免费止痛药,能帮这个家庭省很大一笔开销。”王孝英说。

于是,她四处奔走,终于帮老人在相关机构申请到了免费止痛药。

与此同时,社工们还悄悄谋划,为汪明送上了一份“爱的相册”。“汪明和老伴相濡以沫,携手走过50年金婚,却还没有一张婚纱照。”王孝英感慨地说,春节前夕,他们给汪明的老伴拍了一张单人婚纱照,又到家中给汪明和老伴拍摄金婚合影,然后把照片制作成一本相册送到了汪明手中。

看到这本充满爱的相册,老人很感动,他翻看着照片,回忆起过去的点滴快乐,当看到自己与妻子的合影时,汪明脸上洋溢起幸福的微笑,“看,你好美啊!下辈子,我还会娶你。”。

大年初二,汪明最终因病去世。“真的很感激你们,帮我老伴减轻痛苦,让他走得安乐。”汪明老伴对王孝英说道。

汪明走后,王孝英仍继续着临终关怀的后续工作,给家属做悲伤辅导。“逝者已矣,生者悲伤。所以,我们在患者去世后,还要陪伴和开导家属,让他们把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逐渐走出悲伤,恢复正常的生活。”“我们就是希望临终者可以舒服地走,并且能减轻家属的精神压力。” —社工余莉

转移患者病痛上的注意力 让家属参与减压活动

25岁的余莉,去年从社工专业毕业后,便在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辖区内从事临终关怀社工工作。“临终关怀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这个概念许多人还没有接受。”余莉说,充分的沟通很重要,“我们会告诉患者和家属,我们的工作会让患者的精神和身体所承受的痛苦减轻。”

余莉介绍说,各社区老年协会会将临终关怀这个项目介绍给身患重病的成员,他们自愿选择是否需要社工的帮助。去年,身患肺的癌患者巧英(化名)主动申请了临终关怀服务。12月,巧英的病情加重,癌细胞扩散到全身,余莉为巧英做了规划,不仅为她申请了免费止痛药,还推荐她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参加讲座、农耕等活动,以转移她在病痛上的注意力。此外,余莉还介绍巧英认识其他癌症患者,与他们交流。巧英老公也在其推荐下,参加了“家属减压”活动,通过听音乐、踩气球等,减轻精神压力。减压活动还有烘焙课程,家属烤制蛋糕后与患者一起分享,使家中氛围变得轻松些。

今年春节后,巧英住进医院,余莉和同事常到医院陪巧英聊天,疏导她的情绪。“巧英目前仍在医院里,情况可能不乐观。”余莉说,她打算和巧英的家人朋友一起,DIY 一本“生命回顾”影集,把巧英以前的照片、她参与社区活动的照片放在一起,再配上文字,送给巧英,让她回忆以前的快乐时光。

每次接手新的案例,余莉和同事还会跟家属讲解一些护理方面的知识。“比如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对重量就十分敏感,身体温度也会比健康人低。”余莉说,这时,家属不应根据自己的感觉给病人添加衣被,而应该把窗户打开,让空气对流。此外,不论病人是否清醒,家属都应该对病人说鼓励或者让他留恋的话,因为人的听觉是最后消失的。

此外,余莉还说,临终病患都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倾听他们说话,和他们一起回忆以前的时光,“不过,不要让他们情绪过于激动,同时他们如果不想说话,也不要勉强,以他们舒服为前提。”

临终关怀中社会工作者

160 评论(13)

sky刘小子

临终关怀主要针对濒死者,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生理、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不以治愈疾病、延长生命为目的,而是通过缓解病痛来给患者安慰,提高人生最后一站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

140 评论(14)

cathyying850

提供情感支持对老人及其家人来说,在濒临死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提供情感支持。老人及其家人需要能敞开心扉谈论伴随认识到有人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而来的种种感受。这些感受可能会令人恐惧,而且恐惧感非常强烈。举例来说,某个将死之人的亲属会非常生这个人的气,责备他没有及早求医问药或者坚持糟蹋自己的行为,诸如大量吸烟或酗酒等。这种强烈的愤怒似乎背离了老人将要离开,家人感到哀伤和深深爱恋的真实感受。老人也会抨击家里的照顾者看起来特别忘恩负义。伴随濒临死亡而来的情绪上的“过山车”是难以预料的,它会扰乱老人及其家庭支持系统。要准许老人及其家人谈论死亡。许多时候家人甚至提这个词都可能有困难,更不太可能跟要离世的老人公开谈论这件事。彼此都避免直接谈论死亡有可能会让双方在仍然有时间处理重要的情感方面的事宜时,与之失之交臂。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权益濒临死亡的老人及其家人可能会心绪不宁,不能积极地为自己向医护人员争取权益。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代表家人跟其他专业人员打交道。更坚定不移地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比如,如果一个家庭想要安排临终关怀照顾,但是医生却还没提出这一建议,那么可能就有必要让医护人员注意到这一问题,并鼓励家人提出来。家人或老人出于对医生的顺从可能对质疑治疗过程犹豫不决,开不了投。尽管社会工作者需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长,但是老人及其家人也有权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治疗决定提出自己的意见。提供资讯社会工作者为老人及其家人维权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助他们得到有关病情、备选处置方案、预留治疗指示、临终关怀和支持性服务的资讯。社会工作者在帮助老人及其家人获取这些资讯方面扮演着医护人员的重要补充角色。医护人员并非不想帮忙,而是可能太忙了,无暇确认老人及其家人真的了解这些资讯。家人可能陷入老人濒临死亡所带来的情绪困扰之中,被完全压倒,甚至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忙组织资料,让家庭了解清楚情况,并把难以应付的挑战分解成更容易掌控的事宜。比如,一个家庭正在考虑临终关怀服务,那么社会工作者就可以为其提供本地临终关怀组织的相关资讯,并细化做出这一选择的步骤。同样地,如果老人或家庭需要更详细地了解遭遇到的不治之症,那么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医院的宣传手册或可靠网站上获得简单易懂的资讯,帮助家庭更好地了解疾病。虽然社会工作者不应该代替医护人员提供医疗资讯,但是可以帮助家庭获得所需的资讯。

34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