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3

李嘉图路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又叫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ita泱泱

已采纳

社会工作专业是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服务、公益慈善、社区治理、社会项目评估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

就业前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社会工作者又叫

91 评论(8)

人才征服沪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己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理论基础与技巧、实践、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工作者,即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

1、公务员岗位系统

主要是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岗位。

2、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岗位

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军休所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岗位。

357 评论(15)

cat20121028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广大民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职业。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个人方面有生理、心理、个人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社会方面有家庭、社区、工作单位和社会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常常是面对眼前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工作目标。但是,社会工作者并不只是提供简单的、具体的服务,而是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希望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良性互动是社会工作希望发挥也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216 评论(10)

瞳言無忌

“社会工作”到底是个什么专业

170 评论(8)

拉菲兔兔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1)除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2)应能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承担的使命是:(1)社会使命:“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2)专业使命:“助人自助”,即或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援;或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通过扮演引导者角色、专家的角色、社会治疗角色、计划者角色等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缓解由于竞争、压力产生的紧张及冲突。[1]

9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