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烨夜夜
主要工作:
1、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
2、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援;或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自强”。
3、通过扮演引导者角色、专家的角色、社会治疗角色、计划者角色等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缓解由于竞争、压力产生的紧张及冲突。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助人自助;
2、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公正、爱心、守信、奉献;
3、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4、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5、社会工作的范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6、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7、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社会工作者/5471164#7"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社会工作者
carryalong
一、性质不同
1、社会工作者,是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种针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能力甄别的级别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由国家认定的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认证分为助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高级社会工作者三个级别。
2、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选拔程序被各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录用的。并在以自然居住小区为基本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二、两者报考条件不同
1、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条件:
①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②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④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2、社区工作者因考试由各地区自行组织故报名条件会因各地要求有所不同,具体条件可查看所在地区人事考试中心。
三、考试科目不同
1、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2、社区工作者笔试:基本理论政策、时事政治、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写作四部分。(以各省区招录公告公布为准!)
三、分数线不同
1、社会工作者考试100分满分,60分及格。参加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2、社区工作者笔试满分150分,每次考试后划定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按照一定比例、笔试分数从高到低分别确定各街道(地区)办事处、镇进入面试人员名单,考试成绩当次有效。
扩展资料:
两者联系:
1、应聘加分政策
社区工作者隶属于国家民政局,是国家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而设立的岗位,以自然居住小区为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是活跃在我国社区建设工作第一线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专门从事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会对你应聘社区工作者岗位有加分政策。各地政策不同,一般是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者加10分。
2、工资加薪奖励
根据《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另外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可享有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职业水平补贴。
3、积分落户政策
通过考试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执行人保部门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薪酬制度。按照规定享受积分落户、保障房申请等相关优惠政策。
4、持证上岗要求
在近两年的各省市社区的青少年矫正工作,戒毒事务所,社区敬老院自愿者协会工作的招聘公告内,对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不断加强。同时也使的社区工作越来越专业化、正规化。目前,在全国内,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各省对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在加强认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工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区工作者
晶莹剔透0702
1、民政工作:“三个一部分”即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2、古代中国的福利思想:⑴儒家的“民本”、“仁政”和“大同”思想⑵墨家的“兼爱”思想⑶道家的“无为”思想 3、社会福利:通常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4、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分为:职业福利和社会福利 5、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趋势:企业在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背上的“办社会”的沉重包袱,要将这部分社会福利服务推向社会。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也要改变过去“包办”社会福利的做法,让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四个支撑点: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社区,尤其是基层社区;四是社团,特别是非政府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和慈善机构。 6、中国社会发展中民政部门发挥的作用:⑴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实现社会民主进步⑵广泛提供社会服务,保证改革顺利进行⑶实施社会行政管理,促进社会良性运行⑷协调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巩固国防建设 7、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⑴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①既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既强调法律和政治上的平等,又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平等⑵人的需要和分配、再分配理论①自然需要②社会需要③一般需要或经济需要④精神需要⑶社会福利社会化 8、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特点:⑴民政部门有一个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街道)直至村、居民委员会的遍布全国的行政网络和从上到下的信息渠道⑵建国以来,民政系统由于其职责所在,对于负面的社会状况关注尤甚,与基层、社会贫弱群体也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化时期,民政部门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剧增⑷民政部门各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和社会政策的出台,要经过党中央、国务院或全国人大的批准,同时也要依靠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⑸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之一,因此,它与基层社区有着天然联系。 9、民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其与社会工作的联系:⑴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直接相关的民政职能机构①民间组织管理局②优抚安置局③救灾救济司④最低生活保障司⑤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⑥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⑵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间接相关的民政职能机构①财务和机关事物司②外事司③办公厅 10、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⑴社会福利服务⑵救灾救济⑶优抚安置⑷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⑸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 11、社会福利事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特定的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的、旨在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供养型社会福利服务,主要包括由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以及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 12、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阶段划分:⑴建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福利事业是与社会救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为解决战争时期遗留下来流亡和无依无靠人员的生活安置问题。⑵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时社会福利事业从社会救济中分化出来,独立形成以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简称三无对象)的工作体系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民政部在改革中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新思路,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提倡由社区来办福利事业,二是已有的福利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 13、国家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收养“三无”人员,主要内容是:⑴对老任以养为主,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适当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增进身心健康⑵对学龄儿童是教养结合,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至少要让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有培养前途的应该让他们深造⑶对婴幼儿以保育为主,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智力健全但肢体残疾的,是养治教相结合,尽可能给予矫治和康复;对智力发育不健全的,要尽可能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⑷对精神病人是养治结合,通过药物治疗和适当参加劳动和文娱、教育活动,进行综合治疗。 14、社会福利企业: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福利企业可从事工业商业或服务业等方面的生产经营并享受税收优待。 15、城市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城市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服务。 16、目前“五保”供养方式:⑴网络供养。是以乡镇敬老院为五保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全乡镇的五保工作⑵统供分养。以乡镇或村统一制定供养标准,统一筹集分配供养款物。五保对象则是在原有家中生活,村中有保护服务组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⑶承包供养。由五保对象与其亲属或邻居自愿协商,签订供养协议或遗赠协议,在建立了供养关系后,供养者承担全面供养的义务⑷集中供养。由乡镇村或个体经营者举办敬老院、福利院等,院内集中供养五保对象⑸合作养老保险付诸供养。 17、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旨在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 18、民政部门的扶贫方式:⑴资金扶持⑵政策和思想扶持⑶科技和信息扶持⑷相应的配套措施有:组织扶贫经济实体,建立干部保护扶贫责任制,资金由无偿扶持改为有偿扶持,建立扶贫周转基金,多渠道扩大扶贫资金来源等。 19、社会救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分为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两种。 20、享受定期定量救济的对象是:城镇中的“三无”人员和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需要特别给予救济的人员。 21、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⑴国家抚恤⑵政府补助⑶群众优待⑷退伍军人接收安置⑸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⑹优抚事业单位管理 22、现行的优抚安置法规有以下规定:⑴优抚工作的对象包括:革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特别对象。安置工作的对象是当年的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⑵各类优抚对象可以根据法定的条件享受国家抚恤(包括死亡抚恤和伤残抚恤)、政府补助(包括定期定量补助和临时补助)和群众优待(包括现金优待和社会服务)。⑶复员退伍军人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安置主要是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以使他们安度晚年。 23、民政部门中的社会工作的发展:⑴促进社会政策的发展完善①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②推进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③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④建立健全法规制度⑵指导和管理民间社会福利社团 24、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措施:⑴积极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办法,研究“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办法,加快福利事业单位和福利企业改革步伐⑵组织实施为孤残儿童实行康复手术的“明天计划”⑶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