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49

天津家具城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遗愿清单社会工作者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ngting2171

已采纳

很多新问题,其实是老问题”------胡适。以史为鉴,是一个真实的命题,不是一句空话,特别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数千年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欲望、利益、权力、存在感,这些永远牵引着人们。不过,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它又往往变成了一句空话,一句少有得到执行的空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人的人生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把前人所犯过的错误又犯了一遍而已,要么他们压根就没有去借鉴历史,要么他们的跟随着自己的欲望、情绪,将本可借鉴的历史经验抛之九霄云外。《遗愿清单》正是这样一部可以成为借鉴的电影,它归纳了很多人的人生回顾,年轻时梦想总是很多,年轻时的理想总是美妙。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开始,人们离理想、梦想却越来越远,进入一条惯性的轨道,虽然偶尔觉得人生不应该如此,或许对现实并不满意,因为在脑海深处,还有那个残留的梦想在不时闪现。只是少有人能从这个惯性中跳脱出来,回到真实的自我。一个亿万富翁,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最后走向同一个归宿,尽管两人过往的路天壤之别,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最后时光,他们却统一了观念,放弃了陈见和过往几十年形成的价值观,回到原点,去追寻那些年轻时的梦想,去尽量完成一个相对没有遗憾的人生。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为开头,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为结尾,影片却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影片虽未回答,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启发人们在忙碌而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并通过两个老人的实际行动做了注解。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篇章描述了一个和明王朝大历史相关度不是很高的人,一个游遍天下的人------徐霞客的故事作为全文的结尾,并为此做了结论:“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遗愿清单社会工作者

293 评论(11)

CSYMiracle

总这部影片关于人生、关于对生命的思考都能带给你很多借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部电影也教会了我们要珍惜当下,每一天都活出精彩!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老富翁爱德华·科尔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造事业中获利颇丰,他为节省成本,规定病房“一房两床”的做法颇受非议,岂料他不久被检查出罹患癌症,本欲入住单人病房的科尔在舆论压力下只得与另一位病人一老卡特同处一室。汽车修理技师老卡特博闻强识。曾经结婚多次如今却孤身一人的科尔逐渐对卡特产生了兴趣,两位老人在病房中结下了友谊。科尔偶然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他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纸面上的疯狂构想意义实现,去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2)在影片中卡特曾在病房里对爱德华说:“我原本想当 一名历史系教授。可我一个黑人,年纪轻轻一贫如洗还拖家带口,能有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还不赶紧接了?我一直想回去,但45年一晃就过去了。”为了让妻儿过上安定的生活,学富五车的卡特隐忍负重了45年,在梦想和家庭面前,他选择了放弃前者,一辈子为家庭而活。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终于决定取悦自己,真正享受了一回为自己而活的人生。

3)人们常说要不留遗憾,可书上说世间满是遗憾。有些遗憾注定属于十七岁,就像有些遗憾注定属于毕业季;有些遗憾是为了说再见,就像有些遗憾是为了再出发。看完这部电影的你会发现,未曾环游世界是一种遗憾,更遗憾的是忽略眼下的风景;未曾拼尽全力是一种遗憾,更遗憾的是停下现在的脚步;未曾抓住机会是一种遗憾,更遗憾的是忘记身边的幸福。

138 评论(15)

美味偏执狂

19岁那年,她在荷兰留学时最好的朋友得了肝癌,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签署了安乐死同意书。在朋友的追悼会上,她却受到了几乎所有人对她的谴责。 从那之后,她就没有再说过一句话。最终,她被确诊为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 后来,医生带她去了福利院,慢慢地情况有了好转,她被认定为痊愈。 检测结果是好了,可是灵魂深处仍有裂痕,那是没有办法痊愈的。 于是,她开始了一段在临终关怀医院长达10年的经历,逼迫自己去看死亡的真相,试图让伤口慢慢瓦解,重新愈合。 她就是 《遗愿清单:一个临终关怀工作者的手记》 的作者 纪慈恩 ,一位儿童福利院和临终病房的社会工作者,一位体验死亡工作坊的创始人,一位So China农村产检帮扶计划发起人…… 在本书中,她记录了十二位临终者的人生故事,讲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她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会对死亡、对人生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皆能更从容地面对。 乔布斯曾说: 只有把握今天,不断地汲取、积累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才能拥有对明天的主动权,才能拥有抉择明天的权利。 齐奶奶是一名骨癌患者,曾被医生告知只有半年时间,可是她打破了这个预测。 在临终关怀医院住了两年后,齐奶奶决定不能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出院后,她跟随一个环保组织,一边做环保活动、宣传,一边旅行,去了杭州、南京、不丹等多个地方。 她用自己乐观、豁达面对疾病和死亡,去看没有看过的世界,去体验没有经历过的精彩,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对自己说:“如果我走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两年多后,齐奶奶安详地走了。 我想,齐奶奶在路上的这两年,或许是对活在当下最好的诠释了吧。 正如丰子恺所说的:“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 当发生的已发生,我们唯有把握好现在。 不去追忆过去的喜乐,不去悔恨过去的过错,而是脚踏实地地把握好今天,珍惜此时所拥有的。 而面对死亡时,应当也是如此。就像纪慈恩在书中所写的:“ 解决死亡的问题只有一个途径:去好好的 活。 活在当下,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无愧于心的事情。好好的生活,尽量不要留下遗憾!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或许都会有落魄的时候,但是当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应该懂得感恩。 小蕊患有严重的先天疾病,唯有肾移植才可能有活下来的希望。然而,每当有肾源的消息传来时,亦是一次次失望。 器官移植,往往是要牺牲一方来让另一方获得生存,难以用道德来衡量。 尽管到最后,当小蕊身上再也不可能有奇迹发生的时候,孤儿院院长签署了协议,捐献了小蕊的器官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在此,并不是说一定要捐献器官或是怎样,而是就如作者纪慈恩所写的:“ 给予不是为了获得,给予最重要的收获是自己的灵魂。 ”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伟大的事情,只是多了一些用伟大的爱做了微小的事情。 我们亦无须给别人强加道德标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足够幸运,我们不需要靠牺牲来选择,才显得我们的爱是充满胸怀的。 在有限的人生路上,我们或许已经见过了各种死亡事件:有自己的亲朋好友、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颇具影响力的名人…… 尽管关于死亡,我们有太多想要知道的,但是我们也有许多恐惧与逃避。 人死后,还会有下辈子吗?死亡真的很可怕吗?死了之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呢?…… 齐奶奶对于死亡的唯一恐惧来源于不确定,对死后世界的不确定,她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向一个怎样的世界,有没有战争,是否安全,记不记得这个世界让她眷恋的人。 是啊, 我们想要了解死亡,又害怕去面对。 然而,每个活着的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 那么,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已是胃癌晚期的子文,不远千里找到纪慈恩,希望能从她这里找到活着的意义,纪慈恩并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对与错,也不是满意或不满意就能回答的。 在一次次问与答的对话当中,子文终于弄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那一刻,她有恨有庆幸。 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子文没有选择与家人待在一起,而是独自在大理租了房子,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认为这是她38年里做的唯一一件对得起自己的事情。 我们总是渴望别人能给一个答案,却忘了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又或者是,你习惯于为他人决定,却忘了问他是否需要。 纪慈恩觉得:“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当你的内心没有困惑的时候,你根本不屑去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所以,正在追逐功名利禄,或者贪图享乐,或者忙忙碌碌的你,不如停下来好好地想一想:你活着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否则,可能等到你老去的时候,会恨死你自己。 天涯路远,人生苦短。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从日出到日落,过得很快。 当我们活着时,最好的方式是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面临死亡时,能有尊严地挥手告别。 正如《遗愿清单》中所写的:“ 终要别离,总要再见。 ”不如坦然面对,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

306 评论(8)

jason86122

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故事里的两位男主人公,来自美国社会的不同阶层,拥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轨迹,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富裕的主人公并不会比贫穷的主人公开心。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轻易可以下定义的。

309 评论(12)

VV爱吃007

《遗愿清单》讲述的是两位癌症患者机缘巧合成为了好朋友,一起相约完成他们内心所想的“遗愿清单” 的故事。是杰克·尼科尔森、摩根·弗里曼、西恩·海耶斯、比弗莉·托德等主演的剧情片。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

292 评论(10)

夏侯将军YY

因为遗愿清单让你知道原来人距离死亡是很近的,但通过清单你会发现,其实人这一辈子能够做到有益的事情是很少的。

222 评论(10)

步步惊心生活

影片中的两个老头儿一个是黑人机械工卡特,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一个是亿万富翁爱德华,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幽默。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第一次见面很不友好,爱德华问他的助手汤姆,那他妈是谁啊?卡特接着反问,你他妈是谁?慢慢地,习惯了躺在旁边的那个老家伙。目睹了彼此病痛难捱的时刻,半夜吗啡药效消退后被痛苦折磨得发抖的时刻,化疗后一次又一次呕吐的时刻。

期间,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聊聊彼此的家庭,想法,对化疗的看法,甚至对自杀的看法。       关于死亡,他们说,每个人听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后,都会出现五个阶段: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而他们目前,都处于第一阶段。      他们还互相开玩笑,互相损对方,然后嘿嘿一笑。      比如,卡特总有亲人探望,妻子,儿子。相比之下,爱德华显得孤伶伶。爱德华在卡特妻子离开后闭着眼睛对他说,作为一个公众健康专家(他所在的医院,是他开的),我认为被探望者烦死的人远比病死的多。     比如,爱德华超爱美食,大吃大喝,他说,美食能振奋精神。吃过后,却因为病情,不得不大吐特吐。卡特嘲笑他,美食灌进了马桶里。就这样,他们从开始的彼此排斥,到后来的惺惺相惜,友谊建立起来。这种友谊跟和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同。跟其他人,他们一起面对生活,工作,各种各样的事务,但他们两个是一起面对死亡。

一天,医生过来对爱德华宣判,结果出来了,还有六个月,幸运的话,最多一年。随即,卡特的宣判书也到:最多还有一年,基本上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两个人都是面无表情,寂静,沉默,他们互相看着对方。我相信,那一刻,他们的内心,经历了很多。         最后,卡特打破沉默:想玩牌吗?     爱德华微微一笑:就怕你不问。         死亡,真是个宏大又神秘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都熟悉,但每个人都不了解。能够真正去了解的机会只有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一次,但这样的体验过后,便永远无法折回。留给活着的人的,还是神秘和未知。           王小波说,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走的人的体验。           克里希那穆提(记得是他)说,死亡是一道鸿沟,一切哲学都无法逾越,只能止于此。            影片中爱德华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在某一天死去。         人总是倔强的物种,在面对未知时,总会尽量去化解那些恐惧,取而代之的是试图了解、接受和不在乎,用的方法是打趣、自嘲、做好准备和唱反调。于是,有了医学,哲学,文学,艺术。          也有了卡特和爱德华的遗愿清单。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谁都无法下结论,所以人生才丰富有趣而值得期待。死亡是什么?我们更无从知道。总会有一天,谜底会解开。那么,不要拖到最后,就在生和死的这段路途上,尽早敞开心灵。或许,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14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