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2

木图先生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安徽社会工作者者工作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anna0727

已采纳

近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出台合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资格条件、能力素质、日常管理、报酬待遇、发展空间、考评机制、退出机制等,规范我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激励队伍干事创业。“社区工作者”包括哪些人?《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主要包括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县级统一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其中,社区“两委”成员依法选举或任命产生;其他社区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如何确保社区工作者具备应有的能力素质?《办法》指出,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各地每年对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将社区“两委”正职纳入干部培训体系,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办法》还提出要探索推行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应通过资格考试。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在哪?《办法》提出,要全面落实小区治理工作任务,日常工作中50%以上的时间要用于走访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办法》还提出要落实社区工作者的报酬待遇。社区工作者总体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且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分别增加岗位补贴600元、400元、200元。我市还将综合考虑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薪酬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      社区工作者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吗?《办法》明确提出,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继续在社区工作。同时,每年从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两委”正职中定向招录街道(乡镇)公务员。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挂任街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此外,注重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荐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办法》还提出,要健全社区工作者的考评机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社区工作者年度考评办法,实行百分制考评,由街道(乡镇)组织实施。成立由居民代表、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代表、驻区单位代表、街道(乡镇)工作机构代表等参加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末考核时对社区工作者提出考核等次建议。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作为调整岗位、确定报酬、奖励惩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评末位的,进行约谈提醒。      《办法》还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退出机制。社区工作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解聘条件。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退出社区工作者队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工作严重失职、徇私舞弊,造成社区居民利益重大损害或产生恶劣影响的;严重违反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的;不胜任现职工作,且不服从组织安排的;不胜任现职工作,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基本合格,且当年度在街道(乡镇)排名末位的;连续两个年度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退出情形。

安徽社会工作者者工作

171 评论(13)

盖世在在

社会工作者行业动态和资讯又更新了哦!为大家提供“安徽第一代本土社工彭良浩 公益服务时间竟达150小时”,本网站将会继续为大家更新更多资讯,请各位考生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安徽第一代本土社工彭良浩 公益服务时间竟达150小时

彭良浩,男,中共党员,现任合肥市包河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包河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促进青海、安徽两省流动和留守儿童社会保护”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国际计划瑞典及中国项目办公室等发起)省级专家技术小组成员、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理事、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监事、包河区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兼法人代表、团区委常委、滨湖世纪社区治理学院讲师等职务。

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工作8年,参与创办合肥市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兼任多家社会机构的管理、顾问等相关工作。先后主持安徽省民政厅公益组织家园(20万元)、 包河区首届社区公益创投(451万元)、包河区第二届社区公益创投(500万元)、包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托管运营、包河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包河区枢纽型社会平台支持、包河区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支持等项目。

作为安徽第一代本土社工,见证和践行了安徽省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彭良浩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等领域探索取得了优秀成绩。

培育社会组织,营造公益生态

2013年以来,在包河区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是升级了原有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包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更加凸显了公益组织孵化培育、社会资源链接、公益文化传播、公益项目开发、公益能力建设、党建工作指导等“六大功能”。二是推进社会培育孵化区街联动。以区级社会组织创新园为核心,分别在常青街道、包公街道、滨湖世纪社区、方兴社区建立孵化基地,园区总面积达6000㎡,初步形成了“1+N”社会组织航母群。截至目前,先后入园和孵化出壳各类社会组织87个。三是优化存量引增量。依托创新园场地,做好组织孵化培育工作,成功孵化包河区大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6家社工机构;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将PPP模式引入社会建设领域孵化乐创专项基金会——包河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四是做大总量提质量。着力推进服务项目专业化,探索社会服务多元化。为入园组织提供公益创业关键性支持。五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大局,以评估促改革、促建设、促管理、促发展,推进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如包河区公益创投第三方评估、包河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

社区公益创投,开启善治包河新篇章

连续负责包河区第一、二届包河区公益创投活动,经项目征集、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监测等,共支持88家社会101个公益服务项目,项目涉及社会治理、社区营造、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福利慈善五大类,服务时长达150小时。

一是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 通过公益创投,优化了社区服务内容,拓展了多层次、专业化的社区社会服务,推动了社区参与。

二是建立了伙伴关系。 创新公益慈善模式,把商业理念智慧和公益慈善行为结合起来,有效的推动了全民公益,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扶持了一批有能力、讲诚信、专业性的公益组织,培育了一批领军型的公益人才,打造了一批受欢迎的优质公益服务项目。

三是推动了政府角色转变。 通过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居民需求,整合社会资源,设计公益服务项目,拓展了社区公益服务半径和内涵,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了政府角色转变,政府部门由传统的公共服务执行者,转变为公益服务的购买者、主导者、监督者。形成一套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和评估机制;三是搭建了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公益平台。

四是化解了社会矛盾。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减压阀、润滑剂、稳定剂的作用,减少了社会矛盾冲突,由原有的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治理。

项目实施以来,数十家省级以上媒体予以特别关注,其中12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合肥包河区支持社会组织建设公益创投提供“第一推动力”》,专题报道了包河区公益创投,营销包河取得新成效。

22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