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6

蝶澈0825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所用的理论技术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naxuanku

已采纳

社会工作理论有如下这些: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所用的理论技术

314 评论(9)

阿滋猫波斯猫

链接:

提取码: yy1p

本书首先梳理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变和意义,随后以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实证传统、人本传统、激进传统、社会建构传统——为框架,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介绍了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视角、社会发展视角、存在主义、灵性视角、结构视角、赋权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叙事治疗、寻解治疗、优势视角。本书为“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之一,设置了每章小结、关键概念、思考与练习、拓展阅读等栏目,十分适教学之用。

233 评论(14)

超级懒喵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10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