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小雾
不能歧视他人,要尊重别人。
该理论将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决定的,而是由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
社会性别意识指对社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社会性别敏感是指在观察、分析和处理事务时,能够注意到两性群体的不同处境和不同利益,并采取措施和行动推动变革。
扩展资料:
公益活动相关延伸:
一、公益目的:
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有两方面:
1、显示爱心,为本组织树立起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形象;
2、一次比商业广告更具说服力的宣传机会,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此,开展公益活动得到了有经济实力组织的普遍重视。
二、公益作用:
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体现了组织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和关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能够给公众留下可以信任的美好印象,从而赢得公众的赞美和良好的声誉。
Rainniebaby
性别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是人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社会性别理论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运用它来指导鲜活的实践活动也应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首先,社会性别揭示了两性关系的经济本质,认为作为基本社会关系的两性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就像阶级、民族、国家这些概念一样,社会性别关系是经济生活中两性在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方面的不平等关系。这种不平等关系由于与阶级、民族、国家等诸种关系相交叉重叠而长期沉默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女性在生产、再生产(生育)领域中的贡献,只是被当作是男权社会中的附属价值而不被承认,这导致女性自身价值长期被贬抑、被排斥。同时,在经济领域,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妇女长期被束缚在家庭领域(私人生产领域),而父权制社会分工的制度化,也迫使妇女放弃外出工作的权利,即使在法律和名义上获得这种权利,但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由男权控制下的社会梯级分工结构,也使得女性鲜能与男性一较高下,只能屈就于低级、下层的工作。这种经济生活中制度化的不平等,反过来从文化上强调了女性在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劣势,又成为强化父权制的借口。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十分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女性社会平等的获得只能伴随着整个人类解放的到来而到来,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妇女解放的开始一步,就是要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社会分工导致的经济上的不平等是两性关系其他方面不平等的深刻根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共识。其次,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深入揭示了两性关系的政治本质,即“性的政治”或“性别政治”。西方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是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论”和“两分法”。在社会性别理论看来,西方政治理论绵延至今的“二元论”和“两分法”,不但制造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对立、自然和文化的对立,而且制造了男人世界与女人世界的对立。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二元对立中,公共领域表现的是理性、克制、秩序与和谐,而私人领域则代表了伦理、情感、无序与混乱,因而公共领域在本质上优越于私人领域,并制约私人领域。同样,在自然与文化的对立中,文化表现的是对自然的征服力,文明的进化就表现为科学技术等人类智慧对自然王国的征服。男人世界与女人世界的对立,只不过是前两种对立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因而,女人世界对应的是私人领域,是自然领域,而男人世界对应的是公共领域,是文化领域。女人天然是伦理、情感、无序和混乱者,而与理性、克制、勇敢和秩序无关,因而与私人生活、情感和伦理联系着的女性是不适合过公共生活的,换句话说,是应该被政治所排斥的。正如学者们所观察到的那样, “把女性和男性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中区分开来,并把他们分别置于私人生活与公共世界中,这种分离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形成这一复杂现实的基础是人们相信女性的本质属性就是恰当地从属于男性,她们合适的位置是在私人的家庭领域。男人则适当地存在于两个领域中,并统治着两个领域。”激进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利特据此断言,除了种族、等级制度或阶级之外,性别也是西方社会中的一种基本政治形式。政治是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来运用权力,而父权制是所有其他权力形式的根源,我们的社会和其他所有的历史文明一样,都是父权制社会。第三,社会性别理论还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分析工具,其独特之处在于从两性的角度看待社会性别关系是怎样在历史中被不断叙述和塑造的。社会性别理论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不断深入追问,在人类文明中,对女性观念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期待,也即不同文化的共同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观念是怎样形成的?社会性别理论提出的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就是,现实存在的性别关系是由历史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形成的男性霸权得以持续巩固的结果。这种男性霸权的巩固有赖于一套话语和符号的灌输,其根本是因为男性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了优势地位,从而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了整个社会必须信奉的价值和观念。并且,这样的性别意识形态,不但会通过文化演化,而且还通过法律和政治制度不断地强化,使得人们理所当然地把既存性别差异当作一种宿命来接受。这种深刻的社会文化分析,使社会性别理论在承认性别的生物性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此相伴生的社会性。也许作为分析工具的社会性别理论过多地显示了自己的批判锋芒,但是这样的批判和解构却使我们深入认识了社会性别的本质,从而准确界定了男性与女性问题的关键。
火山红虎
初级社会工作师(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设有:《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两科。学易网特别收集整理了大量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的核心讲义以供考生参考学习(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社会性别视角是一种看待性别关系的视角。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结合社会性别视角,为妇女群体提供服务,就形成了具有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有其特有的程序和步骤以及方法技巧。(一)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信任关系本身就有治疗的功效。建立信任、真诚、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妇女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任关系建立的具体技巧包括:(1)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2)接纳妇女的防卫和否认行为以及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责怪。(3)鼓励表达个人化的故事和经验。(4)肯定妇女在家庭中所承担责任的价值。(5)尊重妇女的语言表达逻辑。(6)社会工作者是促进者而非指导者,与服务对象建立的是一种双向的协同关系,即互惠互利、患难与共的关系;鼓励妇女以“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经验。(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涉及以下4个方面:(1)无论妇女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都不要将问题个人化,以减低妇女的自责。(2)分析问题的成因。分析哪些问题是因为性别的刻板认识导致的,哪些问题是由于缺少支持和资源产生的,哪些问题是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原因导致的,认清个人问题和社会原因之间的联系。(3)协助妇女重新认识女性以及女性承担的角色,关注生育健康权利。(4)寻找妇女问题中个人能力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协助认清个人无力感的具体形成过程。(三)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具有能力,每种环境都具有资源。工作者在帮助妇女挖掘自身的能力、调动周围的资源时,可以借助以下5种常用的方法:(1)协助妇女认清自己的性格、特长和优势。(2)肯定妇女为解决问题而做过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并且从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3)协助妇女认清问题本身可能带来的机会和挑战。(4)协助妇女从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回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契机。(5)协助妇女连接周围的资源,建立支持小组。(四)协助相同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把相同处境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支持小组,需要注意以下4点:1.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妇女有实用性性别需求和战略性性别需求两种需求。社会工作者需要以满足妇女实用性性别需求为基础,进一步启发妇女的思想意识朝向战略性性别需求满足的目标发展。例如,对单亲母亲来说,她们迫切需要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性别意识的教育等对她们来说不是最急需的,无论性别意识怎样,一切繁重家务和养家糊口的责任都在她们的身上。因此,工作者如果不去关注和解决她们的实用性性别需求,她们很难静下心来参加小组活动。2.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针对农村妇女和流动人口群体以及一些特殊需要的妇女群体而开展的妇女小组,包括单亲母亲小组等,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需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方便妇女的参加。因为单亲母亲通常在周末需要照顾家里的孩子,平时又要上班,开办小组时需要特别照顾到她们的实际需要。3.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前来参加小组的妇女本身就是在社会中受到排斥和轻视的一群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警惕自己在小组中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平等;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自己投入小组中,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冷静的、领导小组活动的专家。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