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2

未暖rabbit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前苏联的社会工作者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辛巴在深圳

已采纳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Semyon Budyonny) ,全名: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 ),1883年4月25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卫国战争后,担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专管养马业,一直到1973年去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宫墙下。他有着70年的戎马生涯,布琼尼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战争,他一生与苏联军事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在1941年在莫斯科进行红场阅兵,代表最高统帅部进行检阅。早年生涯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格。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内战时期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酷爱,在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在察里津战役中,布琼尼指挥一个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获得联共派驻察里津地区的最高领导斯大林的赏识,荣膺红旗勋章。部队扩编为第一骑兵军,他作为军长,和军政委伏罗希洛夫,炮兵主任库利克,师长铁木辛哥、罗科索夫斯基、团长朱可夫等成为斯大林在红军中最信赖的将领。1919年夏,邓尼金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随后,又巧妙地实施机动,给插到红军南方方面军后方的马蒙托夫和什库罗指挥的哥萨克骑兵师以粉碎性的打击,占领了重镇沃罗涅日,从而封闭了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红军阵地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被称为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许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1919年底和1920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1920年2月,布琼尼在高加索被击溃。由于布琼尼认为第一骑兵集团军瓦解,是因为受到当时的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迫害,从此以后,以布琼尼为代表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官团同图哈切夫斯基成为宿敌。1920年4、5月间,在当时的西南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策划下,整补后的布琼尼部队不采用铁路快速运输,而选择越野1000多公里,并在途中与马赫诺作战磨合新兵。结果用了50天的时间,直到转任西方面军司令的图哈切夫斯基对波兰军队的进攻失败后,才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加入西南方面军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波军第2集团军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伏龙芝在评价骑兵第1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骑兵史册。”在紧接着的华沙战役期间,由于图哈切夫斯基表示他的西方面军包打华沙,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先锋的布琼尼第一骑兵集团军转兵西南攻打利沃夫,结果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战败,为了战败的责任问题,争论了很久,由此造成了两个方面军将领的交恶,埋下了大清洗的伏笔。1920年第一骑兵集团军再次席卷南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彻底消灭了弗兰格尔白卫军,胜利的结束了国内战争。1930—1933年这段时期,在哈萨克斯坦先是布琼尼带着他的骑兵部队扫荡过去,紧接着便是饥馑,在哈萨克斯坦一带出现了不少没有人住的阿乌尔山村,所以在苏联时代整个哈萨克斯坦没有一处集体农庄以布琼尼的名字命名,看不到他的一张照片。和平时期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和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柳赫尔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在此期间,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真研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积极参加了多卷集《苏联国内战争史》的编写工作,撰写了《骑兵兵团战术基础》、《红色骑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苏联红军进行了重大军事改革,不仅装备更新了,骑兵不再是单一兵种的部队,而是包括了机枪和大炮的混合部队。组织体制和军事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布琼尼意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二战时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在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期间,由于部队的努力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成为德军的口号。在基辅战役中,他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当灾难终于来临时,基辅包围圈里有66万红军陷入了重围,老元帅泪流纵横,真是成也斯大林,败也斯大林。从此淡出了苏联军界。以后担任的几个方面军司令职务基本属于过渡性质。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战后他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前苏联的社会工作者

128 评论(8)

花usahana兔

1.感化社会工作之父——约翰﹒奥古斯特斯的业绩殖民地统治时期残酷地对待犯人,要求人道主义地对待犯人,革新狱政为主要目标的美国波士顿监狱协会在1825年率先成立。奥古斯特斯常探望囚犯,有其保释进行感化教育1841——1859年,保释犯人近两千名,一般采用个案工作手法评价:“感化工作之父”,“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观护人”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1879年,美国马赛诸塞州制定法案,授权波士顿设置矫正社会工作者(“观护人”)制度,工作内容是调查犯罪嫌疑人、判决犯、轻罪犯及接受“观护处分”者替代刑罚的建议工作。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建立

356 评论(15)

漫野之弥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1883年4月13日(25日)生于顿河地区,在罗斯托夫附近的科久林村。青少年时期当雇工。1903年开始在哥萨克团中服役。在满洲里参加了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英勇,多次受伤,并获得了各种乔治奖章(4枚十字勋章和4枚奖章)。在国内战争期间布琼尼创建的部队升格为第一骑兵军。参加了察里津诺保卫战。1919年布琼尼率领部队粉碎了顿河上游弗兰格尔的主力部队。1919年9月第一骑兵军在沃罗涅日和卡斯托尔纳亚附近打败了马蒙托夫将军和什库罗将军。 第一骑兵军与白匪军一路厮杀,穿过顿巴斯,冲进了罗斯托夫(1920年1月8日),在叶戈尔雷科斯卡亚附近作战,打败了邓尼金的军队。然后从迈科普转战乌曼,在斯克维拉大败波兰军队,占领了日托米尔、基辅和利沃夫。从波兰前线返回后,布琼尼的骑兵在卡霍夫卡和奥特拉达附近粉碎了白匪军,在克里米亚与其他部队一起粉碎了弗兰格尔的军队。 在卫国战争中布琼尼三次受伤,获得两枚红旗勋章和其他奖赏。第一骑兵军征战数千公里。流传着很多有关布琼尼的传奇故事和歌曲。列宁说:“我们的布琼尼现在大概是世界上最辉煌的骑兵指挥员之一。”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元帅是最高统帅部成员。他指挥过西南战线、方面军,筹建过预备军。在自己90年的一生中布琼尼获得过三枚苏联英雄的金星奖章。 1932年布琼尼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5年11月成为苏联元帅。在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年-1945年)中他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他指挥过西南战线、方面军,筹建过预备军。在卫国战争中他化名为谢苗诺夫。在自己90年的一生中布琼尼获得过三枚苏联英雄的金星奖章(1958年2月1日、1963年4月24日、1968年2月22日)。 布琼尼著有三卷本的自传《走过的道路》,在顿河畔罗斯托夫为他塑就了半身铜像,1973年10月26日逝世,安葬在莫斯科红场。

310 评论(14)

虎斑宝贝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1985年6月12日死于日本东京。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167 评论(10)

秋月羽羽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Semyon Budyonny) ,全名: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 ),1883年4月25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卫国战争后,担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专管养马业,一直到1973年去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宫墙下。他有着70年的戎马生涯,布琼尼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战争,他一生与苏联军事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在1941年在莫斯科进行红场阅兵,代表最高统帅部进行检阅。早年生涯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格。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内战时期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酷爱,在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在察里津战役中,布琼尼指挥一个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获得联共派驻察里津地区的最高领导斯大林的赏识,荣膺红旗勋章。部队扩编为第一骑兵军,他作为军长,和军政委伏罗希洛夫,炮兵主任库利克,师长铁木辛哥、罗科索夫斯基、团长朱可夫等成为斯大林在红军中最信赖的将领。1919年夏,邓尼金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随后,又巧妙地实施机动,给插到红军南方方面军后方的马蒙托夫和什库罗指挥的哥萨克骑兵师以粉碎性的打击,占领了重镇沃罗涅日,从而封闭了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红军阵地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被称为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许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1919年底和1920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1920年2月,布琼尼在高加索被击溃。由于布琼尼认为第一骑兵集团军瓦解,是因为受到当时的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迫害,从此以后,以布琼尼为代表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官团同图哈切夫斯基成为宿敌。1920年4、5月间,在当时的西南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策划下,整补后的布琼尼部队不采用铁路快速运输,而选择越野1000多公里,并在途中与马赫诺作战磨合新兵。结果用了50天的时间,直到转任西方面军司令的图哈切夫斯基对波兰军队的进攻失败后,才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加入西南方面军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波军第2集团军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伏龙芝在评价骑兵第1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骑兵史册。”在紧接着的华沙战役期间,由于图哈切夫斯基表示他的西方面军包打华沙,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先锋的布琼尼第一骑兵集团军转兵西南攻打利沃夫,结果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战败,为了战败的责任问题,争论了很久,由此造成了两个方面军将领的交恶,埋下了大清洗的伏笔。1920年第一骑兵集团军再次席卷南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彻底消灭了弗兰格尔白卫军,胜利的结束了国内战争。1930—1933年这段时期,在哈萨克斯坦先是布琼尼带着他的骑兵部队扫荡过去,紧接着便是饥馑,在哈萨克斯坦一带出现了不少没有人住的阿乌尔山村,所以在苏联时代整个哈萨克斯坦没有一处集体农庄以布琼尼的名字命名,看不到他的一张照片。和平时期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和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柳赫尔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在此期间,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真研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积极参加了多卷集《苏联国内战争史》的编写工作,撰写了《骑兵兵团战术基础》、《红色骑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苏联红军进行了重大军事改革,不仅装备更新了,骑兵不再是单一兵种的部队,而是包括了机枪和大炮的混合部队。组织体制和军事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布琼尼意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二战时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在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期间,由于部队的努力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成为德军的口号。在基辅战役中,他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当灾难终于来临时,基辅包围圈里有66万红军陷入了重围,老元帅泪流纵横,真是成也斯大林,败也斯大林。从此淡出了苏联军界。以后担任的几个方面军司令职务基本属于过渡性质。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战后他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16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