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花花11
现代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三种——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这种工作方法往往是针对单独的个人或家庭的“一对一”服务,所以格外强调个别化原则。也就是说,在进行个案工作时,要了解每个个案的独特性,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点,据此来选择适宜的方式。由于个案工作是针对个体的助人方法,因此与心理辅导或治疗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最浅显的区别就是,个案工作往往是处理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如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等;而心理辅导或治疗往往是处理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等。其次,个案工作在助人时不仅着力于调动挖掘案主自身的潜能,还着力于调动外在资源、改变外在社会环境,兼顾形成问题的“内因”与“外因”;而心理辅导或治疗强调的则是“攻心”术,仅仅关注个体自身的问题。最后,在与案主的关系上,个案工作要求社工与案主保持平等的关系,强调案主自决,不仅肩负专业责任、还有社会责任;而在心理辅导或治疗中,心理治疗员是站在专家、权威的高度,对案主负有专业责任。小组工作小组工作又称团体工作,就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策划和指导下,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更有效地处理其与个人、团体或社区的关系问题。小组工作者往往会将面临同样的社会问题的人召集在一起组成小组,确立明确的目标,进行各种小组活动和组员交流。小组其实是由组员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的互动,但更多的是组员间的互动,组员在这种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形成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社区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是以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说到社区工作大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居委阿姨”,但是与本土“居委阿姨”着力于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工作方式相比,专业社会工作中的社区工作更加强调增强社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好比当一个社区生病时,“居委阿姨”关注的往往是如何杀死病毒、缓解病症,而专业社区工作者关注的则是如何提升身体机能、提高身体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这三种工作方法下都分别有不同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需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
大酸杏儿
社区教育既包括知识和资料的传播,也包括动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在行动中学习。 (1)知识和资料的传播 ①宣传教育的过程 A.首要任务:确立宣传目标,然后需要对宣传对象进行分析,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来设计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并定期对宣传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宣传方案。 B.注意事项: a.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宣传对象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对有关信息的了解程度等。 b.社会工作者也要认识到宣传的效果受到政策、法规、设施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社会环境的支持则难以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②宣传的手法 A.采用有吸引力的手法 宣传的关键在于吸引群众的关注,常用的吸引群众注意力的手法包括口号、歌曲、横幅、街头表演、宣传车等。邀请名人或明星出席宣传活动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手法。 B.信息明确,目标具体化宣传的信息要做到清晰明了,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掌握。宣传的目标应具体化,可以通过清晰的行为指标来体现宣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C.重复信息 为了保证所要宣传的信息在群众中得以确立,有必要对信息进行重复。社区工作者可以利用重复性的标语、口号、歌曲等形式将信息在社区内反复传播,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D.多媒体推广 社会工作者在宣传时可以运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信息。利用不同媒体向群众传播同一主题的信息,既可以使宣传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也可以起到重复信息的作用,使信息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E.正面宣传和负面宣传 正面宣传是以积极和令人舒适的方式为群众建立一个美好的印象。 负面宣传的目的是警告和威慑,希望通过宣传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来阻止和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负面宣传可以通过丑化不良行为的方式增加对不良行为的社会压力,从而达到阻止不良行为的目的。 (2)动员群众 群众的教育和动员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居民的参与可以加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也有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①直接接触途径 直接接触是指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与群众接触,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A.已知居民的姓名及联络方法 如果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群众动员之前已经知道群众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以通过信件、家访和电话联络等渠道与群众直接接触。 B.不知道居民的姓名及联络方法 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群众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居民直接接触。常见的方法有:设立街头宣传站、逐户拜访、户外喊话、召开群众大会以及动员现有的社区团体和组织的成员参与。 街头宣传站一般设在被动员的群众经常经过和停留的地方,设立宣传站时可以摆放展架,也可以准备一些宣传单以便群众索取,并鼓励态度积极的群众留下联络方式,方便以后有进一步的联系。 逐户拜访是指上门拜访居民楼里的每一户人家,简单介绍要开展的活动,邀请和鼓励对方参与。社会工作者在逐步拜访时应携带宣传单,以辅助口头的讲解。每完成一户拜访后,应记录下对方对于参与的态度,如果可能的话,应留下对方的联络方式。 户外喊话指的是通过手持扩音器在社区的每一幢楼的楼下进行宣传,提醒居民社区活动的举办时间、集合地点等有关信息。 召开群众大会也是动员群众参与的有效方法。在大会上,群众聚集在一起,在情绪高涨的气氛和群体压力下,互相鼓动,可以促使更多的群众参与。 ②间接接触途径 间接接触途径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展架、广告、宣传册、海报、横幅等途径将信息传递给群众,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直接接触途径相比,间接接触途径对人力的要求较少,当信息简单明了而且覆盖面比较大的时候,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③选择动员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对动员方法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 A.参加动员工作的人力。人力越多,越有条件开展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动员方法。 B.动员群众参与的事务是否已经引起居民的广泛关注。如果社区居民对将要参与的事务已经有所关注,那么简单的宣传和动员就可能引起强烈的反应。否则,社会工作者就必须先与群众建立深厚的关系,然后去推动居民参与。 C.动员对象的覆盖范围。如果动员的对象涉及范围很广,那么展板、广告、街头宣传站、大众媒体等间接接触的方法比较适用,而家访等直接接触的方法则不太可能有效地达到动员最广泛的群众的目的。 D.动员对象的参与动机。当动员对象的参与动机已经很强烈时,简单的动员方法就可以达到效果。如果动员对象的参与意愿不是很强,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他们多进行面对面的接触,逐步加强他们对社区事务的投入感。 ④说服群众参与的技巧 在动员群众时,社会工作者经常会遇到对方的消极反应。这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适当采用说服群众参与的技巧。 A.自己能力不够作为理由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强调熟人参与、互相帮助以及成功先例等策略来说服对方。 强调熟人参与是向对方指出已经有熟识的邻居参与到了社区事务中; 强调互相帮助则是向对方表明,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可以慢慢取得进步; 强调成功先例则是通过例子向对方说明参与社区事务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 B.自己没有时间作为理由 如果被动员的群众以没有时间作为拒绝参与的理由,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减少参与的代价来说服对方,比如向对方说明参与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而且如果真的抽不开身,中途也可以退出。 C.因参与人数太少而缺少信心 有时候被动员的群众会因为目前参与的人数太少而没有信心,社会工作者可以用赞赏对方、体谅他人、尽力改变现状、动之以情等策略回应对方。 ⑤注意事项 A.不要言过其实。社会工作者在动员群众时,要避免为了吸引群众参与而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或者夸大不参与的后果。 B.推动群众参与时既不宜用力不足,也不宜用力过猛。 C.注意分辨动员对象的真实想法。社会工作者在动员群众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动员对象“口是心非”的情况。社会工作者要慢慢从经验中分辨动员对象表面的说法背后的真实想法。 D.不要与持相反意见的居民争辩。群众动员的首要目的是发掘对社区事务有兴趣和有热情的居民,鼓动他们参与其中。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