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高于岸
社会工作者看待青少年犯罪成因视角分析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缺损的家庭结构、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同时从新型的助人专业,即家庭社会工作的角度探索有效的预防策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者看待青少年犯罪成因视角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通过近年来对青少年被告人犯罪原因的调查,我们发现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家庭结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缺陷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缺陷型家庭指的是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关系破裂、缺损的家庭。这种家庭,自然结构被严重破坏,家庭的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健康发挥,失去父母双方悉心的照顾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有可能生活在一个被遗忘和麻木的环境里,极有可能造成内心痛苦,心理失衡,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便会走上犯罪的不归路,难以自拔。
2、家庭经济状况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经济收入低的家庭,不能给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其次是“实惠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一些家庭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裕上,淡化了教育功能。忽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间接性地使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父母的的教养方式也是青少年犯罪中家庭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性格的青少年。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溺爱的主要表现有:娇生惯养,对子女百依百顺,子女要什么就给什么。其结果只会使青少年子女形成不良的品质,养成极强的自我意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娇惯任性,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贪图享乐,不求上进,只会沉溺在自己物欲的满足中。这样不良的习性,一旦遇到外界刺激,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2、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放纵型即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的教养方式。就是对子女漠不关心,养而不教,放任不管,其实就是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表现,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失职。如果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宽松无度,过于放任,使子女们养成目无纪律,骄纵横行的个性,就很难约束和管教了,一旦做出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想管都来不及了。
3、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就是父母用粗暴的训斥、打骂、体罚等手段对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一则给子女的身心带来重创,使青少年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性格偏激,与父母唱反调,甚至离家出走,最终难免走上邪路。二则可能会造成青少年对粗暴手段的模仿和学习,一旦遇到类似情境,很有可能也以这种暴力手段报复社会,形成违法犯罪。
二、社会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尝试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缺陷型家庭
对于缺损家庭的青少年我们可以进行个案介入,在缺陷型家庭中,由于客观原因家庭结构被破坏,家庭功能得不到发挥,父母与子女关系疏离,青少年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个案社会工作者以家庭为单位对其进行个案辅导,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专业化过程,在良好的气氛中与青少年的父母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认识到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爱,然后引导其父亲或母亲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关怀爱护孩子,增强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使其健康成长。
(二)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协调亲子关系
小组工作是将无法发挥家庭功能,无法适应或扮演自己应当承担的.角色的重要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组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游戏活动、小组思考的方式,利用小组互动来帮助家庭成员调整自己,进而改善家庭关系。在小组中成员有相似或相同的问题,如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通过组建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青少年与父母参加活动,拉近距离,通过互诉衷肠,增进理解,重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纽带,控制与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三)社区工作方法——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
对家庭社会工作而言,社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便利、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得社区居民家庭得到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技术、资金、健康知识等多方面的服务,为此构建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协助体系。社区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是通过利用社区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例如科普知识展览、绘画作品展,普法知识讲座等。当前青少年的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被纳入了学校的课程计划,青少年必须参加社区暑期实践活动,这不仅满足家庭的社区需求,还预防了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时应注意,我们的帮扶主要是引导性的而非强制性的教育,多关心,多鼓励,使他们自信、安全感、控制、关心、自主、刺激等需求得到及时而又合理的满足,青少年就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立志做渔婆
初级社会工作师(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设有:《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两科。学易网特别收集整理了大量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的核心讲义以供考生参考学习(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社会性别视角是一种看待性别关系的视角。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结合社会性别视角,为妇女群体提供服务,就形成了具有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有其特有的程序和步骤以及方法技巧。(一)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信任关系本身就有治疗的功效。建立信任、真诚、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妇女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任关系建立的具体技巧包括:(1)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2)接纳妇女的防卫和否认行为以及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责怪。(3)鼓励表达个人化的故事和经验。(4)肯定妇女在家庭中所承担责任的价值。(5)尊重妇女的语言表达逻辑。(6)社会工作者是促进者而非指导者,与服务对象建立的是一种双向的协同关系,即互惠互利、患难与共的关系;鼓励妇女以“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经验。(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涉及以下4个方面:(1)无论妇女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都不要将问题个人化,以减低妇女的自责。(2)分析问题的成因。分析哪些问题是因为性别的刻板认识导致的,哪些问题是由于缺少支持和资源产生的,哪些问题是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原因导致的,认清个人问题和社会原因之间的联系。(3)协助妇女重新认识女性以及女性承担的角色,关注生育健康权利。(4)寻找妇女问题中个人能力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协助认清个人无力感的具体形成过程。(三)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具有能力,每种环境都具有资源。工作者在帮助妇女挖掘自身的能力、调动周围的资源时,可以借助以下5种常用的方法:(1)协助妇女认清自己的性格、特长和优势。(2)肯定妇女为解决问题而做过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并且从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3)协助妇女认清问题本身可能带来的机会和挑战。(4)协助妇女从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回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契机。(5)协助妇女连接周围的资源,建立支持小组。(四)协助相同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把相同处境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支持小组,需要注意以下4点:1.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妇女有实用性性别需求和战略性性别需求两种需求。社会工作者需要以满足妇女实用性性别需求为基础,进一步启发妇女的思想意识朝向战略性性别需求满足的目标发展。例如,对单亲母亲来说,她们迫切需要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性别意识的教育等对她们来说不是最急需的,无论性别意识怎样,一切繁重家务和养家糊口的责任都在她们的身上。因此,工作者如果不去关注和解决她们的实用性性别需求,她们很难静下心来参加小组活动。2.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针对农村妇女和流动人口群体以及一些特殊需要的妇女群体而开展的妇女小组,包括单亲母亲小组等,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需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方便妇女的参加。因为单亲母亲通常在周末需要照顾家里的孩子,平时又要上班,开办小组时需要特别照顾到她们的实际需要。3.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前来参加小组的妇女本身就是在社会中受到排斥和轻视的一群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警惕自己在小组中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平等;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自己投入小组中,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冷静的、领导小组活动的专家。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