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路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即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其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如果说医生的职责是为人们医治生理上的疾病,那么,社会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从最初的施舍、慈善行动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助人的特征,成为一种充满爱心的崇高的事业。但是,社会工作的当代发展已经在两个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救贫济弱的活动范围。社会工作有志于为全体人民提供服务,调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已经发展出一套专门的技术与方法,从而成为当代社会中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专业,一种不可或缺的专门职业。其二,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美国《社会工作年鉴》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不论其工作对象是着重于个人或团体,均以协助其依特殊的需要或能力,配合社会的需求,使获得社会关系的调整与生活的改善。"为了培养具有社会工作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许多国家都在大学里设立了社会工作学院或社会工作系,培养社会工作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一些国家还设立了社会工作教学委员会,以规范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置,推进社会工作教学的发展。我国于1988年下半年开始初建社会工作专业,目前,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美国的一位学者在《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中说:"一种新的职业已经并且正在我们鼻子底下日渐成熟,这就是社会工作。人们过去曾把社会工作想象成一种手挎菜篮去帮助穷人的活动,现在,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职业。"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近几年来,许多人虽然已经认识到社会工作区别于传统城市居委会中的婆婆妈妈们所提供的那种社会服务,但是,社会工作至今尚未从原有的职业分类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主要在传统的职业框架中展开。从职业分化的角度看,我国的社会工作者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四,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早在40年前,威特默就写过一本名为《社会工作--一种社会制度分析》的著作,他在书中说:"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或社团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提供有一种援助,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一种规范化的、专业的服务,它因此而被纳入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的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的制度。综上所述,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香城宝地邑人
小组契约和小组规范的区别是定义不同、内容上不同。1、定义上,小组契约是社会工作者与组员之间共同商定的有关小组目标及工作方式的一种协议约定,它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小组规范是小组初期社会工作者和小组组员一起建立的适合管理和协调组员行为的准则。2、内容上,小组契约小中组程序包括小组的基本要求,如出席会议的注意事项、有关保密的规定、召开小组会议的时间等。组员目标。包括预期行为的正向变化以及用来评估结果的标准。小组规范上是角色规范、文化规范、秩序性规范。
浮生若梦圈
社会小组工作基本知识要点
关于小组工作是以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小组工作基本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小组工作的内容:
小组工作是以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
带领的过程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有相互的影响;
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小组的特征:
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
组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组员对小组有认同感;
组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小组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
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3、小组的分类:
以形成方式分为组成小组(任务小组)和自然小组(家庭);
以组员参与动机分自愿小组(志愿者小组)和非自愿小组(戒毒小组);
以组员间的联系分为基本小组(家庭)和次层小组(同事);
以小组的结构分为正式小组(任务小组)和非正式小组(同学小组);
以组员之间的界限分为封封闭小组(情感小组)和开放小组(维权小组);
以小组目标分为社交小组、教育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等。
4、小组工作的类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5、小组工作的价值观:(通过工作原则来体现)互助互惠的原则、尊重小组组员的权利和能力的原则、民主参与和决策的原则、增强权能的原则、高度个别化的原则。
6、小组工作在功能上的特点:影响个人转变、社会控制、形成群体力量解决问题、再社会化、预防。在成效上特点:促进人际交往、运用团体动力、促进经验分享和经验选择、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在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经济。
7、最基本和常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以及发展模式。
8、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的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通过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和社会意识。
9、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系统论、生态系统论、教育理论和社会学观点。基本假设是小组组员通过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目标,可以主动推动小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员能够获得自我发展,提升参与能力和承担有积极意义的社会行动的能力。
10、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
1.小组目标是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三个层次内容: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发展小组组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2.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使能者、倡导者、资源提供者、榜样。
11、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
1.小组目标与社区目标一致;
2.增加小组成员的社会行动力,激发起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循民主原则,形成共识和集体行动;
3.小组要促进社会变迁目标的实现。
12、治疗模式:
也称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以治疗、解决个人问题作为小组工作的主要任务;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疗。
13、治疗模式的特点:
1.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3.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
14、实施原则:
1.设定每一个组员的个别性治疗目标以及寻找共同的小组目标;
2.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
3.预先设定小组聚会的内容;
4.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而不是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
15、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它关注小组中组员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有效场所。
16、互动模式的特点:
1.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2.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
17、实施原则: 启发组员主动考虑问题,澄清组员的需求期待,寻找所有组员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组的正向动力,动员组员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强化发展目标;向组员说明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说明小组的作用。
18、发展模式: 称过程模式,以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预防人的社会功能的缺失,发展人的社会功能为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不组动力学。基本假设:人有潜能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19、发展模式的特点:
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社会工作者扮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20、实施原则:
发展成员的认知,形成小组共识;
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动力;
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
21、小组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分为: 准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结束期;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22、小组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沟通和互动技巧(全神贯注倾听、积极给子回应、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表达鼓励支持、促进互动交流);控制小组进程技巧(适当给出解释、提供精神支持、促使承担责任、避免行为失当、连接集体和个人、严格设定界限、适当挑战内心、分类妥善处理、整合小组行动);小组会议技巧(做好开场演讲、设定会议基调、把握中心话题、播种未来希望、善于等待求变、真诚流露自我、告知可选方案、灵活运用眼神、订立行动同盟);策划小组活动技巧包括小组活动设计(初期、中期、结束期的活动设计)和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小组的最终目标、小组组员的特征及能力、物质环境及资源提供的状况)
扩展: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模板
小组名称:戒除手机瘾(大家可以另外想个好听点的名字)活动地点:北八活动室参与人员:小组10名成员背景越来越高档的智能手机,让人的碎片时间被手机完全填充,甚至整段的大好时光也被手机划成了碎片。我们真的需要时时刷微博吗?真的需要上厕所的时候看空间吗?在聚会的时候,和人聊天的时候,无时无刻都拿着手机吗?而当我们用手机度过了上课时光,度过了原本的阅读时光、度过了本该运动的时光,我们会回头想想,到底是我操控了手机,还是手机操控了我们?
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观察和模仿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是很重要的`,人在学习的而过程中具有自我调节的过程。
3、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库利认为,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自我认识。
4、波恩的交流分析理论
交流分析理论是检查在互动的过程中双方的行为对对方有无刺激作用利用该理论的目的是了解小组成员做小组时哪些成员比较主动,哪些比较被动,引导一些比较进入状态的成员影响一些状态不佳的成员来提升小组的动力和小组的凝聚力,并进一步达到小组目的。
总体目标
悦纳自己,面对现实,摆脱苦恼,重新生活具体目标
1、接纳现在的自己,面对身边的生活,重新定位自己
2、摆脱以前的烦恼,找到重新生活的动力服务对象
身份特征:对手机有依赖的大学生自身特点:空虚无聊、手机成瘾小组特征
1、性质:治疗小组
2、节数:4节
3、日期:2013年12月11日
4、时间:17:40-18:50
5、地点:北八活动室
招募方式
由小组内部有手机瘾的同学组成
一、自我介绍时间:3分钟
内容:小组成员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希望大家喊他什么。
二、大混战
目的:打破僵局,活跃气氛时间:10分钟
材料:报纸或废纸(卷成球状)内容:
1.全组一分为二,先划分自己的领土,两组之间要划出一个禁区。
2.当带领者发号施令后,便要开始做战,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左右),组员可用尽方法把“废球”抛到对方的领土内,但不可站在禁区内抛。
3.最后以领土范围内留下最少“废球”的一方为胜,禁区内的“废球”不计算在内。
三、制定小组规则,分享感受时间:7分钟。
内容:
1、大家共同制定小组规则,(比如把手机放桌上不能玩;小组成员要互相
尊重,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小组其他成员讲话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每个组员向大家表述自己参加这个小组的感受,以及希望能有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第二节活动时间:15分钟
内容:
1、领导者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客观手机依赖程度测试,让大家意识到自己
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回想自己手机依赖的表现以及对自己带来的危害)同时,领导者收回测试,进行初步评估。
2、让大家分享自己手机依赖表现,可谈谈特别感受,以及对自己造成的危害(因为依赖手机而失去了什么)。(其他成员可适时表现同感,不用一次发言,自由发言便好)
第三节活动
一、我能做什么
时间:10—15分钟
内容:1、领导者让大家写出自己觉得针对摆脱手机成瘾,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即制定摆脱手机成瘾的措施,并交给领导者。
2、由领导者一次抽出并念出来,寻求大家共同意见,整理出共同措施。
二、喊出我的声音(此节活动主要是提升信心)
时间:5分钟
内容:由领导者带领大家喊出宣言。(内容可以是,,我相信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我相信我可以远离手机依赖,我相信我可以更好等等)
第四节活动时间:10分钟
内容:
1、小组成员对小组优缺点进行陈述,并谈谈自己对手机成瘾新的看法。
2、领导者评估总结小组活动评估方法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