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8

密云汉子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在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可兒雲卿

已采纳

希赛网整理: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以服务方法的不同为标淮,可以将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归纳为以下三类:(1)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治疗者、沟通者、支持者、指导者等。治疗者。即临床工作角色。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或问题,为其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激发其潜能,使对象已经受到损害的功能得以恢复。沟通者。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与服务对象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分享思想及感情,以此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关系。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工作技巧和价值观,对服务对象的困难予以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在服务过程中鼓励、帮助服务对象,与他们一同面对困难。指导者。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指导、协助服务对象分析自己的困境、认清自身的问题,最后让服务对象自己作出决定。(2)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政策影响者等。行政者。社会工作者以行政者、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对专业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行政者的角色包括实务工作行政和社会福利行政两个层面。研究者。为增进直接服务的有效性,使服务对象享受优质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有时也需要从事研究,如阅读相关的文献、评估实务的结果、讨论服务的质量、调查社区的需求等。咨询者。社会工作者向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公众等提供有关社会工作的资料,或者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参加各种研讨会,从专业角度提供咨询意见。政策影响者。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发觉社会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资源的不足,困难群体的被忽视等,他们会本着公平正义的信念,以充分的资料和具体的目标来争取政府的了解和支持,最终促成社会政策的变革。(3)复合服务的角色。包括谈判者、管理者、经纪人、协调者、教育者。发言人等。谈判者。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把冲突的双方召集起来,并代表某一方的利益,调节争执,化解分歧,使双方达成一致的认识。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助人的相关社会资源及信息进行安排、协调和管理,以高效率地实现社会工作的过程。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体现在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中,也体现在社会工作的间接服务中。经纪人。社会工作者把那些需要服务而又不知道去何处寻找社会资源的服务对象与其所需的资源联系起来。协调者。社会工作者为解决服务对象的多重问题,协调相关机构、组织所提供的服务,避免服务的重复和服务对象求助的困惑。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传授知识和应对问题的技能,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发言人。社会工作者代表政府或组织机构,向公众、服务对象发表意见,唤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寻求社会的支持等。上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只是为了便于了解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相互之间的界线有时候并不十分明显。比如,作为管理者,就应当有协调者的作用。管理者有时作为直接服务的个案管理者,有时也可以作为间接服务中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在工作时并非扮演全部的角色,有时只扮演其中的部分角色。

在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

219 评论(11)

snowwhite白雪

1.个案工作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即为“潜在案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与“现有案主”工作,同时,还要与“潜在案主”建立联系,促使“潜在案主”成为“现有案主”。

(2)对案主的需要和问题进行评估

收集案主自身及家庭资料,评估其问题,以决定帮助的介入点。

(3)制定计划、介入干预与总结检讨。

制定工作计划的和目标的原则是:工作目标与社会工作者的专长以及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构的功能相一致;目标应是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目标制定后,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订立工作契约,促使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

2.个案工作技巧

(1)沟通技巧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好以下三种符号。

语言符号: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力求把话说的悦耳、清楚、准确、恰当、巧妙。

身体符号: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与语言搭配使用。

环境符号:包括时间观念、交流中的说话时机、沟通场所、交流时身体距离的把握。

(2)关系技巧

真诚和有同理心的回应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订契约技巧、介入技巧和检讨及终结技巧等。

3.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

在该模式下,社会工作者承担着提供信息和建议的角色,必要时,也可以积极主动、直接、系统化的进行介入。

社会工作者进行危机介入时,要将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和清晰化。要限定介入的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在特定阶段,还要承担案主榜样的作用,引导案主怎样有效应对问题。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其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

在该模式下,社会工作者承担着资源顾问的角色,案主与社会工作者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该模式认为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案主本身,其外部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它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以及案主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确定的任务不仅仅是针对案主的,是针对案主有关外在系统的。这也是该模式的优点所在。

(3)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认为,案主受到心理、生理和他生活的生活环境三方面的交互影响,强调社会工作者要整体的去了解和认识案主,从案主自身和案主所生活的.环境这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社会心理模式融合了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和情绪的知识,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找出案主问题的根源,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帮助案主解决问题,促进个人成长。

(4)行为治疗模式。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的四种学习形态(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行为治疗模式运用奖罚分明的工作方式,让案主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同时通过树立榜样,让案主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等,最终达到案主问题的解决。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等。

(5)叙事治疗模式。

该模式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并透过“故事叙说”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叙事治疗模式与传统个人工作模式相比,更能使社会工作者和案主进行反思,调整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而不再仅仅是一套治疗“工具”或“技术”。

【拓展】个案工作定义

作为现代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是一个助人的历程,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让其更好发挥社会功能。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协助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个人改善环境,增进生活适应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

基本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

含义: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 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要求:社会工作者认同和了解每个个案的独特性,并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帮案主达成较好的适应。

(二)接纳原则

含义:接纳他人,尊重、欣赏个人和团体的差异

要求: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 表达情感(包括负面情感)的权利, 应投入地聆听,既不阻止,也不责备。

(三)承认的原则

含义:承认案主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发 展潜能以及改变的能力。

要求:不能以轻视、反感、责备的态度 对待案主,应抱有尊重的态度,帮助案主从防卫中解脱出来,以更有效的 方法来面对自己的问题。

(四) 理解关怀的原则

含义:案主常常希望自己的感受或 表达出的情感,能得到工作者的了解、支持与共鸣。 要求: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适度的情感介入。

(五) 非评判的原则

含义: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地 否定服务对象,不能以自己的价值文化去批判服务对象。

要求:工作者以非评判的态度了解案主 及其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向案主说明工作者的工作是帮助他,而不是审视他、评判他、给他做结论。

(六) 案主参与及自决的原则

含义:尊重案主自我决定的权利,不能帮案主做最后的决定。

要求:社会工者应处于分担、支持、提示的地位,他可以告诉案主如何获得帮 助,但该建议是否被采用则由案主自己决定。

(七) 保密性原则

含义: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要求: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对不必要的事项不要深究,另一方面对必要的资料应注意保密。 方式:不向他人透漏案主的姓名、资料, 不向他人提及会谈的过称及内容,不让他人旁观。

特点介绍

注重以个人为工作对象;

注重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

注重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调整,兼顾形成问题的内因和外因;

注重知识基础。

作用

帮助个人或家庭善用社会资源;

帮助个人或家庭挖掘潜能;

帮助个人或家庭适应新的生活转变做准备;

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

13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