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4

kanyuan820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2019社会工作者面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威斯东wisdom

已采纳

往和谐了说呗

2019社会工作者面试题

127 评论(11)

宁静雨城

1、如果未来你作为社区工作者,你如何做你的工作计划?

2、你的上级是个注重安全问题的,你要向你上司提环保的主题,如何说服他?

3、国家提倡人才“西进”,有人认为是国家在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认为是国家为实现人才平衡战略的指导,你同意那种观点,为什么?

1、社区工作者是一份基层工作,担负着乡镇沟通民众的责任,需要工作者有耐性、细心的性格,甚至要求工作者能做到骂不还口。

我如果任职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a态度方面,完善工作态度,耐心、细心的面对每一位居民;

方法方面,多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多到熟悉社区,多和居民沟通,经验学习与实践同进;c能力方面,对社区做市场调研,了解社区的目前形势,响应国家相应的政策号召,制定目标,然后按照目标执行,执行之后再做评估。

2、社区安全和环保社区是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侧重,就如同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以解决温饱为目标,在实现温饱之后,就提出建设小康生活。在现阶段,社区安全已基本实现,有必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环保型社区的战略跨越。同时,全球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也要求我们建设节能环保型小区。否则,全球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居民失业,面临生存问题,才识最大的社区安全问题。因此,安全和环保是统一的,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环保,才能真正安全。

3、人才流动,在市场经济中,主要由市场支配。但是市场具有盲目性,滞后性,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市场支配为主导,国家宏观调控为俯的人才流动制度。目前,东部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为国家发展全局,中西部地区是未来发展的中心,各种资源的需求增加,尤其是人才,而东部人才饱和,而许多人才在就业环境优惠等条件的诱惑下,还往东部,进一步导致东部人才过剩,面临失业危机,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提倡“西进”,其重大意义,更多的是平衡人才战略。

北京社工面试

第一个是时事分析题:

问你对今年高考人数下降如何看待(此类回答可参考公务员考试:先对现象进行评论,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一下,最好能提个政策之类,分析时要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反应,要全面地看待问题)

第二个是组织活动题:

说北京市要组织和谐社区评比,问如果领导将此类任务交给你,你该怎么做?(非常典型的公务员考试题:阐述意义+感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领会会议精神+具体安排+活动后总结及向领导汇报)

第三个是社区具体事务分析题?:

说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空巢老人,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你该怎么做?(社区照顾的定义说出来,然后又一条一条罗列作为不同的群体应该怎样做,总之一定多角度考虑,全方位回答……)

南京社工面试题

1、居委会主任可由街道或上级罢免么?

2、社工应该有哪些素质?

3、楼上漏水,楼下的向居委会反映,你如何处理?

最主要是要使矛盾在萌芽的时候就遏制住,联系物业和相关人员及时将楼上漏水问题解决掉,也就不会给楼下带来更多麻烦,矛盾也就不会产生了,所以还是要楼上楼下协调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最终都是为了建设和谐社区

4、你为什么选择社工?你的初衷是什么?

5、社区里养狗引起不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6、社区居委会主要都干些什么工作?

7、怎样建设好居委会?

8、有人办低保,条件不符合,领导不在,你怎么办?

跟案主解释清楚,办社保具体需要怎样的条件,为什么案主条件不符;如果案主实有困难,可以先行登记下来,待主任回来后向其汇报,商讨并调查案主的实际情况。(注意要耐心解说,切勿与案主发生误会)

9、一对下岗夫妻在校区内违章搭建了摊位,现在要强行拆除,作为社工你要怎么办?

10、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面试题

1、很多人进入社区工作,有的人转换的慢,有的人转换的快,说说其中的原因,并且说说如果你进入社区工作后,怎样开展工作?

2、现在出现了很多的新型社区,传统的社区已经开始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了,你认为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3、王梅没有工作,母亲是农村妇女,长期有病在身,父亲听力有障碍,但有稳定的工作,但是收入不高;她的丈夫在半年前下岗了,生活困难,几个月前还生了宝宝,经济更是拮据,夫妻经常吵架,王梅有了焦虑和消极的情绪,如果你去做工作,你会怎么做?

4、你到社区工作后,发现办公条件较差,缺少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开展各项活动所需的场所。上级拨款仅够解决人员工资,又不能向居民户摊派收费。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解决这些困难,保证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请你至少想出3种办法。

我觉得如果搞活动 场地 可以和有关部门协调下 经费 一是可以向上申请 二 是可以拉些企业赞助 搞个什么 联想杯 篮球赛之类的 三 现把活动在民众中宣传 在得到广大民众的肯定后 积极的争取一些相对有经济实力的本辖区的居民出一些款项 (靠政府 靠自己 靠居民)号召捐款

尽量控制经费 开展的活动不一定是需要大量经费的那种 可以在居民会议中讨论 大家出主意 比我一个人想办法要好,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通过社区工作者的走访跟访问,我认为企业的帮扶是可以打响其企业名号 增加其声誉 一般企业都是不会拒绝的

5.某老小区兴建了一些公共运动设施,社区的老年人很高兴,但是问题是,他们早上5点就起来锻炼,晚上11点有时还在锻炼,居民们对他们的制造的噪声很不满,要求拆除那些设施,你作为社工怎么解决

第一,调查情况(没有调查就没用发言权),主要查明老人锻炼给居民带来的

声音是否存在;第二,查清事实后,召开居民会议,将社区居民跟老人代表坐在一起,双方提出解决方案,协调解决问题,解除误会;第三,跟踪服务,问题解决后,还需鼓励居民都参与到社区健身锻炼中,有效利用社区的设施

6.社工会遇到困难怎么克服呢 ,就是小区里斗殴,怎么调节?

第一 稳定各方情绪 ,关键是 把打架双方先分开

第二 先听一方陈述 作好记录 再听另一方陈述作好记录

第三 根据情况给与解决 如果自己能力上足以解决的话 如果不行及时放映给相关领导

第四 如果双方实在不听劝 继续打假 可以拨打110

7.你认为进社区工作有发展前途吗?

1、从社会价值来说,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在社区工作,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维持邻里之间的和谐,因此进入社区工作,是我的荣幸 2、从社区自身的发展来说,社区需要高素质人才填补空缺,改变原有的老龄化形象,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为社区所用,我相信自己一定能为社区做出贡献 3、从我个人来说,在社区工作能够锻炼能力,培养能力,能够让我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而且社工的待遇也比较稳定,我相信做一个社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自己也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8.假如你已经为一个居民处理好一项事务,但他很不满意,情绪激动,要找你的领导解决,怎么办?

先安抚他的情绪,跟他解释清楚,也许他是对我的工作哪里不明白产生了误会,所以先找出他不满意的原因然后再协商解决,安抚情绪缓和态度沟通协商多方促进,如果不行具体问题想领导说明协调其他资源解决。

146 评论(8)

静心观海一

1.有人说:泼在你身上的冷水,你应该烧开了泼回去。另一个人说:我更愿意做一个像石灰石一样的人,别人越泼冷水,我的人生越沸腾!请你选一种谈谈。

【审题分析】

1.观点数量:两个

2.观点含义:第一种说法的意思是别人对我不好,我要加倍地报复回去,第二种说法的意思是我要把别人对我的否定,变成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3.设问方式:选一种谈看法

【主要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

题干中的第一种说法,意思是别人对我不好,我要加倍地报复回去。而第二种说法的意思是:我要把别人对我的否定,变成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别人越是觉得我不行,我越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我认为第二种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因此我选择第二种来谈一谈我的理解。

别人的否定和质疑,对很多人而言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毕竟俗话说“人言可畏”。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因为别人的看法而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从而停下前行的脚步,那么我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也会越来越遥遥无期。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把别人的否定和质疑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那么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就能够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坚持到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我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外国专家都认为这座桥的建设难度非常大,仅凭中国人自己根本不可能建成。港珠澳大桥在兴建之初就面临着建设外海沉管隧道的难题,然而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并没有放弃,决定自主攻关。2013年5月,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和他的团队不眠不休奋战了96个小时,终于把第一节沉管隧道安装成功。经过多年的实地操作和技术攻关,他们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安装方法。到了2017年5月安装最后一节沉管时,整个团队也从当初的战战兢兢,变得自信满满。这次安装按照传统方法,至少要8个月才能贯通,用了我们自创的新方法,只用了1天时间就安装成功。这正是对“别人越泼冷水,我的人生越沸腾”的充分体现。

想要证明自己,就要攻坚克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人能够轻易成功。吃得了失败的苦,才能享受成功的乐。要从每一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才能向成功靠近。

想要证明自己,就要脚踏实地。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好高骛远毫无用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积累,才能夯实基础,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想要证明自己,就要坚持到底。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只有永不言弃,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作为当代年轻人的我们,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方向,始终为了梦想不断努力,要把别人的否定和质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延伸拓展】

人物传记·张桂梅是怎样“炼”成的

1.为何要创办女子高中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后来她考入丽江市教育学院读书。1990年毕业后,张桂梅随志同道合的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孰料,丈夫被诊断出胃癌晚期,1996年去世,他们没有孩子,张桂梅感觉内心一下子被抽空了。“当时我就想找个远远的地方躲起来,了此余生。”于是,她四处申请调动。1996年,她如愿从大理调到了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她们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聊过后,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订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带回去读书。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

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2.“像乞丐一样”四处化缘,被人骂“戴个眼镜出来骗钱花”

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她带齐所有的证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办一所学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哪怕两块都行?”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把自己要创办女子高中的梦想告诉那些陌生人,想着一角两角不嫌少,10块8块不嫌多,一点一点地凑,总会凑够建校款的。然而,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她,她遭遇了无数白眼、嗤笑、鄙视,甚至被人放狗追咬,“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还会说普通话,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这是何等的艰辛!张桂梅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但张桂梅深知万事开头难,除了坚持还是坚持,这一坚持就是5年,到了2007年,她用了5年寒暑假的时间也才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

很多事就是那么奇怪,不知是这么多年来上天的故意考验,还是坚持的力量感动了苍天,正在张桂梅想要放弃的时候,却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也正是在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参会。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好奇张桂梅的故事。这之后,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各方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了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有的孩子差到读到高中了,连常用字都认不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课都听不懂,学也学不会,女孩子家浪费那个时间有啥用?还不如回家早点嫁人!就因为这样,首年100个入学的学生中,一学期没结束就走了6个。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急急忙忙往山里跑做家访,给孩子们的父母不停地做思想工作,最终也只回来了两个。

面对基础如此不扎实的孩子,张桂梅并不灰心,有这样的读书机会对孩子们来说不容易,千万千万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最少也要让这些女孩子考上二本。”张桂梅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也给老师们下了“硬指标”: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有女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

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你们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张桂梅定下的目标,让有些老师感到力不从心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了辞职。老师都走了,这学怎么办啊?眼看着教学工作无法继续开展,张桂梅心里冰凉。县里都接受了张桂梅办学失败的惨状,就连接手女子高中的学校都已经安排好了,并承诺将继续给这些已就读的女生免学费。原本她都准备办交接了,可是在翻看教师资料的时候发现,剩下的8名教师中,竟然有6名是党员,这让倔强的张桂梅一下振奋起来。

她把这6名党员召集起来,在学校的二楼墙壁上画了一面党旗,然后对着党旗宣誓。张桂梅后来回忆说,宣誓没有完成,因为在中途所有人都哭了。从那以后,剩下的几个老师一人当作多人用,每天早上5点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人手不够,只能与时间赛跑。张桂梅也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跑操,吃饭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们整天泡在题海里。

张桂梅说,她知道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方式并非上策,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师付出的,男老师结婚,仪式办完了马上就回来上课。女老师做肿瘤手术,我说你请假吧,她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假。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汉大学,那便一切都值了。”

3.为此付出了什么?几乎是生命

在华坪女高的墙上,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清华北大我来了!”张桂梅说,每年她都在鼓励孩子们考上更好的学校,但她也会告诉学生,高考不是终点,高考过后,人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2020年7月,华坪女高送走了它的第十届毕业生。而单单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就达到,本科上线率,排名丽江市第一。至2019年,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十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自己也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

带进大山。

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的那段时间,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12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张桂梅说,当初她走进华坪,走进民族中学,走近孤儿院这群孩子时,本以为一两年之后就会离开,没想到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面对那么多的孩子考进大学,辛苦大半辈子,无儿无女的张桂梅却一无所求。

从教几十年来,张桂梅一直有一个习惯———家访,因为山里人来趟城里不容易,花钱不说,还耽误农活。十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经常陪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开玩笑说,每次跟着张老师家访,就像一路在跳“脱衣舞”。走在大山里,一看到老乡没衣服穿,她都会把外套脱下来,披在老乡身上,有时甚至还要扒下随行老师的衣服。把自己带的钱都送出去了,她还要把随行老师的裤兜挨个掏空。但当记者问: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对吧?张桂梅说,我们就没提“贫困”两个字,我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

4.社会影响

十多年来,女高的上千名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张桂梅一样,主动选择去了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大部分从华坪女高走出去的学生,会在参加工作后,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学校。但是张桂梅基本不收,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们可以好好享受这第一份工资。她同时还希望,学生在毕业之后,干脆就少回来:“不要背负华坪女高的包袱,也不要感谢我张桂梅老师。我希望你们都走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去为社会做贡献。”“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觉得值了。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14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