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7

最後放縦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质量理解申论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uexue1535

已采纳

作为政府窗口工作人员,对待群众和企业,都应该做到“笑脸相迎”,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亲力亲为,用心去解决落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出现:脸难看、门难进的怪象。作为社区工作者,从某种程度而言,比窗口人员更贴近群众,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要做到比窗口人员更亲民、为民。 加强社区治理要增强换位服务意识。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每件小事都连着民生,决定着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是社会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服务人员,就必须要扑下身子,倾听群众声音,面对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碰见的事,学会换位思考。面对事情,拒绝生搬硬套的工作方式,摒弃高高在上的工作姿态,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通过换位思考的灵活机动来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社区治理要增强热情服务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热情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作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应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遇到问题不敷衍、不推诿,遇到难题不后退,以真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每一件群众的“小事”办成“放心事”,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增强群众的满意度,赢得群众的口碑。 加强社区治理要增强细节服务意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水平,细节体现效率,细节体现质量,细节决定成败。要树立重视细节的工作理念,增强把握细节的本领。社区服务工作无小事,必须十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做到大事不含糊,细节不马虎,要聚众身边的小事,从点滴入手,从现在做起,为民服务解难题,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做好做实做细,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一环。社区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治理政策的“传声筒”、“执行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才能使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党的“温暖”,由表及里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社会工作者质量理解申论

255 评论(12)

文哥哥哥哥哥

公务员考试考行测和申论两科,申论就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考的内容可以参考一下历年的考试真题 例如:2015下半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甲级)真题根据众考生回忆2015下半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甲级)如下:给定资料:年1月 26日,民政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情况:2014年,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第一次突破20万人,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 社会工作师共万人,万人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全国有310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7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 生,104所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近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 破40万人,比2010年增长1倍。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投入资金总量超亿元,国家层面社会工作投入亿元,各地社会工作投入 亿元,比2013年增长;各地在相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设置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达万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3522家, 分别比2013年增长和;全国已成立24个省级、97个地市级和168个县级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比2013年增长。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 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在国际社会, 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通常简称“社工”,是指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或具有专业社会工作教育背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 教、纠纷调解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有 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2.家住明光社区的王大爷,他的妻子与女儿均患有精神残疾,生活上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家人的护理,整个家庭的日常开支都是由儿子每月2000多元的 工资来支撑,生活负担重。在得知其家庭状况后,明光社区的社工们积极开展帮扶行动。在社工们介入初期,王大爷对“社会工作”这一概念陌生,基于自卑心理, 十分排斥社工们给予的帮助。但是社工们坚持每天上门探访、主动提供服务,充分运用接纳、同感等手法,逐步缓解了王大爷及其儿子的焦虑和不安,两个月后双方 最终建立信任关系。社工们对其家庭功能恢复进行了评估,从帮助该家庭享受残疾康复、医疗等优惠政策入手,分类列出帮扶计划,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功能, 帮助王大爷解决在护理家人中的困难,社工小卢说:“社会工作是调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让他们重燃生活的斗志,最 终依靠自我力量‘站起来’,‘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89 评论(15)

emilylovejay

“看得见山,望的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关于乡村建设,有难以言说的现代化伤口:人口空心化,垃圾围城,土地撂荒……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起点,因此化解三农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只有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 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进的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是创造者也是收益者,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理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新要求,才能培育出让农村焕发生机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在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时,可大力挖掘返乡下乡青年等,激发这类人才的活力,为乡村提供新技术,新动力,新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发展才会是最具活力和创新性,才能在保证农业产量的基础上,保护环境,节约人力,加速转型发展。因词,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培育新型化农民是关键。 发展多元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多元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在我国的农业发展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多元,东北西北中部西南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决定了产业发展类型的多元。再加之我国贸易格局和政策组合的多元,绿色发展导向,多种生态环境补贴,服务改革的多元化都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业产业多元化进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循序渐进,健康有序的推动农业现代化多元化进程,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及加速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和进程。总之,我们要着眼深化发展多元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生态化农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点,“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手护田将绿凭,两山排阀送青来。”王安石对山水村美的赞美寄托于此诗之中。由于农村生态经济发展速度快,农业类型丰富多种,并取得卓越成绩,并且得益于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良,居住环境的明显优化。当前我国生态化农村建设已走入正规,建设生态化农村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重中之举。因此,应大力推进生态化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从提出,实施再到广大农村逐步落地生根,都离不开新型化农民的培育,多元化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化农村的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全体各族人民的共同幸福和共同富裕。

16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