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l90050056
第一题 1.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且和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2.用上述案例整体功能的测量顺序,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基线坐标示意图在专用答题卡上复制此图并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对接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并对介入效果进行分析。 1.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社会工作进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进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变化。基线测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 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大勇的愤怒情绪。 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 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序的测量过程即为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机械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直,用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但有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记路,大有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权限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几限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几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带有每桌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机发生了明显的减少改变。 2.根据上图对介入前后占有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介入效果矫正对象大勇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的出现社会工作者针对大勇的问题,最后决定对其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改变其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行为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中中和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带有每周奋斗情绪的出现次数,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大大减少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爱吃哒小胖纸
【导读】在进行初级社工考试、中级社工考试备考的时候,除了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的进行时间安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社工考试知识结构划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才能更好的安排复习的时间,那么2020年社工考试知识结构划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初级社会工作者知识结构
全部内容:概念85个,原则12个,方法23个。
职业标准:
1、掌握专业知识
2、建立服务关系
3、协助解决问题
4、了解法规政策
综合能力:
1、认识社会工作 占比约25%
2、社会工作方法 占比约60%
3、法规与政策 占比约15%
工作实务:
1、实务的通用过程 占比约15%
2、服务对象 占比约 45%
3、服务领域 占比约40%
中级社会工作者知识结构
全部内容:概念152个,原则75个,方法37个。
职业标准:
1、熟悉法规政策
2、运用专业方法
3、处理复杂问题
4、制定方案整合资源
5、指导助理社工师
综合能力:
1、认识社会工作 占比约22%
2、社会工作理论 占比约8%
3、社会工作方法 占比约60%
4、社会工作督导 占比约10%
法规政策:
1、法规概述 占比约5%
2、社会救助;特定人群;婚姻家庭;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占比约65%
工作实务:
1、实务模型 占比约20%
2、服务对象 占比约40%
3、服务领域 占比约40%
3、服务领域 占比约40%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能看出,无论是初级还是中级的考试,各科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这在考试的试题中也表现为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案主同时涉及多个角色或领域,如:试题中描述的是一名单亲妈妈教育子女遇到困难的案例,这就涉及到妇女、青少年、家庭,甚至还涉及到学校、社区等。
考题中的设问经常用“最适合”、“最恰当”、“最应该”、“首先应该”等关键词来提问考生,这就需要考生在进行社工考试备考过程中,既要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结构,还要能在系统知识结构中掌握重点,从而精准选对答案,也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快题库使用教程,下载对应的做题软件,多多进行题目练习。
雪後Sunny
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接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基线测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1}确定介入的目标2}选择测量工具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2】进行介入期测量。【3】分析与比较。教材上内容很啰嗦,要想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吃药前测一测,吃完药测一测,比较一下吃药前吃药后效果,以此判断这药好不好,能不能停。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